潘剑波
中建旷博(福建)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水利工程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因此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加之施工内容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应用。以混凝土技术为例,该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较高,想要保障技术的高效实施,必须对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如此才能为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浅析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水利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高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选择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关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对于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水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水利工程混凝土需满足的要求
水利工程混凝土应满足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要求。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所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配料、搅拌、捣实成型、养护)等有关,因此合理地选择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在配料方面除应保证工地技术人员提出的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还要保证工地施工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3个方面的性能。流动性是混凝土能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稀稠坍落度的大小。混凝土到工地后的流动性直接影响着工地浇捣施工的难易和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粘聚性好能使混凝土在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不至于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拌和物在入模后经振捣,由于浆包不住石子导致浆往下走,石子留在表面,只有石子没有浆不能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水从内部析出至表面,说明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不好,密实性差,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对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2.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常用的原材料之一,加水搅拌之后呈现出浆体状,具备胶结其它材料的作用,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在混凝土施工中,水泥的水化热问题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出现温度差异,很容易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影响水泥水化热的因素的较多,例如水灰比、其它材料的掺量以及质量等,对水泥水化热进行控制的难度较高,因此在水泥选用时,要尽量选择水化热较小的品种,比较常用的水泥品种为热硅酸盐、低热矿济水泥等。在施工之前,要对水泥的性能进行检验,保障其符合施工要求。
2.1.2粉煤灰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能够有效的提升水泥的各项性能,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粉煤灰是一种煤燃烧之后留下的细灰,其外观和水泥较为相似,根据粉煤灰的颜色可以对其含量以及细度进行了解。粉煤灰吸水性较好,将其添加到混凝土中可以强化拌合物的性能,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于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2.1.3骨料质量的控制
骨料是一种掺杂在混凝土拌合料中的粒状松散材料,具有骨架和填充功能,常见的骨料包括粗骨料、细骨料,其中粗骨料的成分有碎石以及废渣等,细骨料的成分为细砂以及粉煤灰等。在选择骨料时,一定要对其含泥量进行充分的调查考虑,如此才能有效的边裂缝问题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要点
2.2.1混凝土的拌制
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控制出机温度。通常情况下,施工时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都会通过有效控制原材料及其搅拌的温度来实现。如平常控制原材料温度的方法就是通过把石子、砂子等一些属于基础类型的原材料放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比如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升温。而搅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则是在搅拌时向水中加入适量冰块或是对拌合物吹冷风等,以实现降低温度的目的,使温度不至过高,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2.2.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为了减少排水工程量,普遍情况会先浇筑深的基础,降低深基施工难度,同时避免对半成品浅基础造成影响;其次,根据自重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浇筑,这样既能够促进基础沉实,又能够避免对周边的成品基础造成损坏;然后,先浇筑拥有上层建筑且多次浇筑高度较高的部分位置,这样既能够降低浇筑的难度,同时还能够避免对其它部位造成负面影响;最后,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的设置,先浇筑重要的部位。当前阶段,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泵送、人工浇筑的施工方式。由于水利工程的内容较多,因此工期相对紧张,采取泵送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行、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的控制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浇筑工艺、温度等。对浇筑工艺的控制主要集中在振捣、泌水等方面。在浇筑之前,要对模板进行细致的清理,并做好预埋件的润湿。根据工程施工内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比较常见的浇筑方式包括分层浇筑、分段浇筑以及斜面浇筑等。在浇筑中要做好振捣,振捣要均匀,如此才能保障浇筑的质量。混凝土浇筑最好一次完成,或是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避免施工冷缝的产生。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要注意钢筋以及预埋件的位置,避免因振捣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
2.2.3混凝土浇筑后露筋的处理
由于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庞大性和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找好位置来安装钢筋。一旦安装的钢筋发生偏移,就会导致混凝土没有垫块在保护层,那么钢筋的焊接位置就会不准确,在混凝土浇筑时就会发生露浆等问题,所以钢筋一定要绑扎结实,焊接牢固。而对于在保护层的混凝土垫块一定要安装牢固,并在混凝土浇筑时严禁人员挪动或者踩踏,同时也要注意钢筋的碰撞,还要注意在放料的时候不要在同侧集中,防止钢筋出现偏斜。如果发生了露筋:①要除去露筋地方的混凝土;②再将钢筋捣入,注意要留出保护层来,再除去钢筋表面的锈;③用高强度砂浆铺平抹光。在不占用使用空间和影响外观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浇筑混凝土,用增加厚度的方法包住露出的钢筋,对露筋进行处理。
2.2.4孔洞的形成原因及处理
混凝土中孔洞的表现是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一种空腔现象。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因为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原材料搅拌的不均匀,粗细骨料和水泥没有搅拌开,还都各自集聚在一起。②因为在混凝土在摊铺时,厚度过大,机械振捣过程不规范,有漏振,模板支护也不够严密,混凝土出现漏浆而形成孔洞。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出现孔洞,就要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加料顺序添加各种原材料,并适当延长混凝土拌合时间,实现均匀搅拌,确保混凝土有很好的和易性。在摊铺时做到均匀摊铺、均匀振捣,模板的支撑要牢固坚实、稳定性好,模板之间的缝隙要嵌塞密实,防止漏浆。孔洞处理的有效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面积不大,孔洞浅的情况可以使用麻面的处理方法。但是对于面积大、孔洞深的现象就要做深度处理,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将孔洞凿除,并打锚筋,之后要架设起钢筋网,便于随后浇筑的混凝土牢牢的凝固在上面。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质量是影响整个水利工程项目能否成功,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把每一道质量关,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标准进行,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得到发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4):174-176.
[2]马忠正.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87+203.
[3]陈云靖.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7,33(23):24-25.
论文作者:潘剑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骨料论文; 孔洞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