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论文_裴文靖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论文_裴文靖

(陕西省泾阳县医院 陕西 泾阳 7137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00-0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提高护士心理护理知识及技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1]。但由于门诊患者停留时间较短,心理护理很容易被忽视。科学的把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依据其不同的心理需要,适时给患者以尊重、理解、同情和关怀,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焦虑、烦躁的心态

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能够快速做出诊断,及早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迫切愿望而来。由于门诊患者较多,诊疗过程中要经过挂号、交费及必要的各种理化检验程序,因医院的条件所限,有些患者因各种检查排队等候时间较长,不能马上得到确诊和治疗,加上身体不适,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甚至愤怒的情绪。

1.2 紧张、恐惧的心理

患者常常因对自己患了何种疾病、能不能治好病会产生种种猜测,由于痛苦所致会把病情及预后结果想得过于严重,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加之,对医院环境不了解,对诊疗程序不熟悉,如果医护人员语言不当或在接待处置过程中有不得体的行为,便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1.3 疑虑、胆怯的心态

有这种心态的患者大多数是复诊患者,特别是经常来门诊就诊的“老病号”,患者往往从自身经验判断护士在处置过程中是否具有丰富的经验,推断静脉注射能否一针成功,换药效果怎么样,常常会表现出一种疑虑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同样会导致病情的变化。少数就诊者因患慢性疾病,心情焦虑,态度急躁,他们常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甚至与医护人员争吵,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怀有胆怯心态的患者,大部分是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患者,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的卫生状况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加之世俗的偏见,因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些胆怯,担心被别人瞧不起,不受尊重,有些心理需求不能及时表达处理啊,有的甚至连自己的病情也叙述不清。

2 护理对策

门诊是患者集中就诊的场所,患者因年龄、性别、疾病因素、个人素质、经济状况、社会经历、个人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门诊护士要善于把握就诊患者的不同心里特点,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用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方法接触患者精神负担,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营造温馨的门诊环境,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门诊不但要具备整洁、安静、舒适、有序的公共环境,还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的自然环境,如在患者等候大厅摆放一些有利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振奋精神的花草树木,在处置室适当张贴一些内容有利于患者树立积极心态的文字图片等。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可以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2]。因此,一个温馨而又安静的诊室、检查室、处置室都是一个理想的交流场所,在这种的环境中,患者可能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缓解和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从而提高疗效。

2.2 使用美好的语言

语言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的工具,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护士的语言在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帮助、安慰都体现在护士的言谈举止之中。一句关爱的言语、一个安慰的微笑、一个同情的表情都会给患者带来无声的力量,会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效应。

2.3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

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因施护,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主动,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1)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见到医护人员心生恐惧,常常是大喊大叫,大哭大闹,手脚并用,不肯合作。护士应通过亲切友好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一些小小的奖励,取得患儿的好感和信任,消除其戒备和恐惧心理。在和其建立友好关系的同时,抚摸其小手,一边给与语言安慰,一边选择好正确的穿刺点,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精湛的技术,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的疼痛,也就取得了患儿和家属的信任,。(2)对于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行动缓慢,反应能力差,各方面功能减弱,我们应主动搀扶、帮助其挂号、陪同检查,如果需要住院治疗,应由护士护送至病房。(3)对于中青年患者,因其年富力强,血气方刚,一旦患病常常容易暴躁、焦虑、迁怒于人,稍有不顺就有可能导致护患矛盾。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主动询问其病情及疾病产生的过程、原因、体征,并向其讲解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了解自己的治疗过程,消除其恐惧,烦躁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4 做好沟通与宣传,消除患者的顾虑

健康宣传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门诊患者各个检查、治疗阶段。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服务热情,工作认真,掌握现代医学护理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较高的护理技术水平外,还要掌握心理学、健康教育学、行为科学、社会学预防医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以取得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增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 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利用为患者候诊、检查或治疗的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知识和药物的作用,以缓解紧张不安、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通过护士的耐心讲解可以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顾虑,有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以平常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5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位优秀的护理人员应具有多层次的知识技能,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水准,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不但能给患者带来安全感、信任感、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纳,体现出新时期护理人员内在气质。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护患之间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护理是爱心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3 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心理需求程度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心理护理就是护士在护理全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理想的护理目的[3]。在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客观分析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是取得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的关键;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取得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以平和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力和热情耐心的服务去影响及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因此,护理工作者不断坚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尽快了解新的医学信息及相关知识,掌握新的医学护理技能,才能满足患者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雅杰.门诊患者在诊疗中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34

[2]张桂芳,苏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沟通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40-141

[3]潘彬,廖小梅.血液透析并发失衡综合征的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6

论文作者:裴文靖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论文_裴文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