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妇产科 400023
【摘 要】目的:探究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中抗病毒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前来我院就诊的68例HIV感染孕妇进行分组,时间区间为2016年10月-2019年4月,对照组34例,其中,剖宫产17例,足月顺产14例,早产3例,未进行正规的治疗;实验组34例,其中,剖宫产11例,足月顺产21例,早产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新生儿均采用人工喂养,对比两组新生儿生存情况及HIV感染率。结果:实验组34例HIV感染率为0.00%,未出现新生儿感染HIV死亡的情况;对照组34例HIV感染率为11.76%,有3名儿童(8.82%)因感染HIV而死亡,数据差异于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对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过程中实施抗病毒治疗,极大的减少了早产发生率与HIV感染率,改善了新生儿的生存情况,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HIV感染;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应用效果
艾滋病属公共卫生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对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形成了阻碍作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其中母婴传播会致使婴儿感染艾滋病,且以母乳喂养为主要原因[1]。现大多数孕妇在孕期通过HIV抗体检查可及时发现HIV的感染情况,但也有部分孕妇直至临产才发现已经感染HIV,需进行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实现母婴间HIV感染的有效阻断[2]。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HIV感染孕妇为对象,依照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两组新生儿生存情况及HIV感染率作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0月-2019年4月这一时间区间前来我院就诊的68例HIV感染孕妇。依照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0±8.0)d,剖宫产11例,足月顺产21例,早产2例;对照组年龄23~36d,平均年龄(29.5±6.5)d,剖宫产17例,足月顺产14例,早产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中不具有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于孕14周开始展开治疗,具体包括齐多夫定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300mg+拉米夫定片(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25)+利托那韦片(AbbVie Ltd,批准文号:H20130694)100mg,2次/d,直至分娩结束[3]。
对照组未进行正规的治疗,自发现感染HIV起开始用药,药物、用法用量同实验组,同时在新生儿口服齐多夫定于6一12小时内(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按照新生儿出生体重量进行给药,每天2次,直至6周龄。
1.3 临床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新生儿生存情况及HIV感染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到数据处理当中,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新生儿生存情况对比
利用Apgar评分评估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内的情况,发现均不存在畸形、窒息情况。同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未出现新生儿感染HIV死亡的情况;对照组有3名儿童(8.82%)因感染HIV而死亡,数据差异于统计学中有意义(X2=9.424,P<0.05)。
2.2 新生儿HIV感染率对比
实验组新生儿均未感染HIV,HIV感染率为0.00%;对照组新生儿感染HIV4例,HIV感染率为11.76%,数据差异于统计学中有意义(X2=12.766,P<0.05)。
3.结论
抗病毒治疗具有降低耐药株菌、病毒载量及控制病毒复制的优势,是当前临床中预防与治疗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方法,同时通过与人工喂养新生儿、安全分娩等手段的结合,可显著降低母婴HIV的传播率[4]。众多临床研究表明,孕妇的CD4+T淋巴细胞无论出于任何水平,都会向胎儿传染HIV,同时越早进行抗反转录的病毒治疗,就会表现出越好的母婴阻断效果。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应在孕妇孕14周,因为这个时间阶段胎儿的器官发育已经较为完善,对其采取药物治疗已经可有效避免出现致畸作用,并也能起到阻碍母婴传播的作用[5]。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耐药性与毒性,还能增强疗效。其中齐多夫定片也可作为新生儿预防感染的重要药物,在体外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高度活性。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被细胞胸苷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齐多夫定,进而选择性的抑制HIV逆转酶,导致HIV链合成终止从而阻止HIV复制。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34例HIV感染率为0.00%,未出现新生儿感染HIV死亡的情况;对照组34例HIV感染率为11.76%,有3名儿童(8.82%)因感染HIV而死亡,数据差异于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过程中实施抗病毒治疗,改善了新生儿的生存情况,并极大的减少了早产发生率与HIV感染率,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庞俊,刘冬梅,葛利辉,班子淇,黄绍标.孕期与产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08):723-725+733.
[2]王瑞,蔡秋娥,陈丽云,李俊芳.抗病毒治疗在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中的疗效及安全评估[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02):120-122.
[3]黄梅.不同孕周进行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母婴阻断的效果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60-61.
[4]陶承静,胡健女,郑经香,陈蓉,张素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51-2353.
[5]曹霞.妊娠合并HIV感染16例母婴阻断措施应用体会[J].交通医学,2015,29(05):526+529.
论文作者:罗岚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抗病毒论文; 新生儿论文; 母婴论文; 实验组论文; 孕妇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