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在包皮环切术后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包皮环切术患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院内外整体护理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肿胀、愈合用时差异不大;术后感染、延期愈合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恐惧评分、疼痛评分、渗血和水肿发生率更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患者实施院内外整体护理,能缓解恐惧和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整体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44-02
在泌尿外科中,包皮过长疾病比较常见,当前医学研究表明,单纯性的包皮过长,属于正常的解剖结构,在性生活中发挥出保护作用[1-2],男性心理异常患者中,因性器官疾病所致占比60%以上。另外部分学者则认为,包皮过长会引起炎症,提高阴茎癌发生率,同时增加了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生风险[3]。从临床实践来看,该手术的优势包括:采用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技术成熟,能缩短恢复时间,且减少并发症情况[4]。基于此,本文对我院78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了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包皮环切术患者中,随机抽取实施护理的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包括已婚22例(56.4%)、未婚17例(43.6%);年龄位于19~47岁范围内,平均(28.5±3.7)岁。在观察组中,包括已婚26例(66.7%)、未婚13例(33.3%);年龄位于20~49岁范围内,平均(29.7±4.3)岁。两组年龄、婚育情况差异不大(P>0.05),能够开展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5],纳入标准:(1)年龄18~50岁之间;(2)经临床检查确诊;(3)符合包皮环切术指征。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病史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内外整体护理,分为院内、院外两个部分。院内护理如下:(1)认知方面。护士和患者通过一对一开展知识宣教,告知包皮、包茎的危害,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并发症,改变错误认知,增强治疗信心。(2)心理方面。加强护患沟通,走近患者的内心,鼓励其发泄负面情绪;对患者表示同情、进行安慰,利用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邀请成功病例介绍治疗感受,消除患者之间的隔阂,保持积极心态。(3)行为方面。术前指导患者正确清洗阴茎部位,清洗次数每日2~4次,对包皮垢仔细清理,避免包皮发生嵌顿。进入手术室协助患者调整体位,通过深呼吸训练放松身心;针对异常紧张患者,通过握手减轻恐惧心理,促进手术顺利开展。(4)术后恢复。术后卧床休养3天,服用雌激素,7天内不准剧烈运动,着装宽松衣裤,禁止长时间站立。院外护理如下:(1)在护士的指导下,树立自我保健意识,能识别各类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掌握自我护理措施。(2)出院时发放随访卡,和患者保持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了解患者近况,提醒复查时间。
1.4 观察指标
首先在术中评估患者的恐惧等级,采用VAS量表评估术后疼痛程度[6]。出院后开展6个月的随访工作,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准确记录肿胀时间、愈合时间[7]。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并发症作为计数类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临床评分、恢复时间作为计量类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临床评分和恢复时间比较
分析数据结果,两组的肿胀时间、愈合时间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恐惧评分、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和恢复时间比较 (x-±s)
3.讨论
针对包皮过长的研究显示,患者的包皮组织将尿道口覆盖在内,对包皮向内侧翻动后,才能使尿道口暴露在外。探讨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基因引起的。
包皮环切术在临床治疗的应用较为普遍,在先进的医疗设备、成熟的手术技术下,该手术操作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患者一般不需住院,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院内外整体护理具有创新性,相比于常规护理,最大的特点和不同,在于将护理工作明显分为院内、院外两个部分,既相互隔离、又密切联系,适用于那些术后需要细节护理管理的患者。以包皮环切术为例,虽然手术容易,但术后恢复比较关键,常规护理的应用,呈现出头重脚轻的特点,提高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文中院内护理包括认知、心理、行为、术后恢复等内容,贯穿了手术全程,一方面能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了解手术治疗方案,纠正不良心理,促进手术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将护理重点放在术后并发症上,通过积极干预,规避外界风险因素,减少或避免渗血、水肿、感染的发生。院外护理的内容,主要是树立自我保健意识,识别各类风险因素;同时和患者保持联系,落实定期随访工作,了解患者近况。
综上,包皮环切术患者实施院内外整体护理,能缓解恐惧和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不会影响正常的性功能,推荐患者选用。
【参考文献】
[1]陆奔,黎俊红,邹敬仙等.护理干预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61-62.
[2]鲁雪春,沈丽.人文环境因素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护理干预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02):290-291.
[3]齐进春,薛文勇,杨彩云等.包皮吻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4,28(06):48-51
[4]李秀芹.心理护理对包皮环切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40-2242.
[5]王淑梅.商环包皮环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06):384.
[6]莫汉珍.人文环境改善方案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6,22(03):100-101.
[7]刘慧莲,黄江红,习娅骑等.新型切口护理法在包皮环切术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57-58.
论文作者:平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包皮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院内论文; 时间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