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CRRT; ARDS; 护理
ARDS是指由于肺内或肺外原因影响,导致引发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临床常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和血痰等,严重可发生意识障碍,甚至死亡。国外相关研究[1]证实,重症ARDS患者行ECMO治疗后,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大量补液,有近50%的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合并少尿,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ECMO联合CRRT治疗重症ARDS,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清除炎性介质,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ARDS和AKI的有效方法[2]。ECM0治疗后需要全身肝素化抗凝,在此基础上进行CRRT导管通路的置人易增加出血的风险。现将我院PICU收治的10例使用ECMO的重症ARDS患者,入院后给予CRRT联合ECMO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儿中,男8例,女2 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5.31)岁。10例患儿入院后均诊断为重症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AKI期。
1.2方法在实施置管前,由ECMO团队医生对患儿进行评估,确定ECMO治疗模式[3],采用手术切开直视下置入右侧颈动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治疗模式为:动一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A—V ECMO);ECMO管路预冲前,先在离心泵前、后,氧合器前管路预留孔处分别接入三通;当患儿转入后,根据治疗的需要,遵医嘱进行CRRT治疗,治疗模式均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采取的连接方式为CRRT管路引血端接入ECMO离心泵后三通,回血端接入氧合器前三通。ECMO护理由体外循坏专科护士负责;CRRT由人工肾专科护士负责,施行多学科护理合作,共同管理好患儿。
2.护理
2.1血管活性药物管理 留置动脉留置针,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可用于抽血,避免多次采血穿刺。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镇静镇痛管理 遵医嘱应用力月西,舒芬太尼等镇静镇痛剂,重要部位为头颈部及四肢的制动,予挂防压疮警示牌,床头置水垫,每班交接班予赛肤润外涂枕后,骶尾部,双脚外踝等受压部位,预防压疮。使患儿在安静,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本组10例患儿在治疗护理中,没有发生意外拔管及压疮事件,治疗过程顺利。
2.3管道管理 保持各种管道的通常与固定,用约束带适当保护肢体,固定好所有管道。每4h测量导管的外露长度,检测每个接口处牢固,避免氧合器管道脱出及管道断离;注意观察有无渗血,凝固气泡;氧合器和管道有无异常震动;氧合器有无冒泡等。由于ECMO导管置入颈内V-A,因此要求患儿全身制动,防止导管脱出。
2.4院感防控 置二层流病房内,采用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空气消毒,感染监测,落实手卫生等措施。 在侵入性操作等时严格无菌操作,导管穿刺部位每日消毒后予无菌敷料覆盖,有污染时随时更换,保持局部无菌干燥。给患儿理发,剪短头发,有利于头部皮肤的观察及评估和感染预防。 持续体温监测并及时记录,发热时给予退烧药及物理措施, 严格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前完善双份血培养检查。落实口腔护理,每日两次给予复方氯已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评估胃肠耐受情况,及早行肠内营养,由鼻饲奶5mlQ3h开始,逐渐加量。
3.讨论
对ARDS等危重病患者行ECMO的治疗过程会激活炎症反应、增加输液量引起的全身水肿,最终可导致容量负荷过重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本文通过医护团队多学科(体外循环专科护理及人工肾护理小组)联合护理、查阅文献、护理能更深入且个体化,也从中更能体会到,在护理重症病例时医护团队多学科联合会诊与护理、查阅文献及与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共同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Seczyflska B,Kr61ikowski W,Nowak I,et a1.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dur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 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Technicalconsiderations[J].Therapeutic Apheresis&Dialysis,2014,18 (6):523-34.
[2]陶立坚,张军。艾宇航,等.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体外膜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 学.2004,16(12):723—728.
[3] 陶立坚,张军。艾宇航,等.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体外膜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4,16(12):723—728.
作者信息
姓名:张梓春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护师
通讯作者:陈佩玲,本科,主管护师,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邮箱:23210963@qq.com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论文作者:张梓春、陈佩玲*(通讯作者)、董俊超、李泉铮、贺美、方晓露、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体外论文; 导管论文; 重症论文; 管道论文; 专科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