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自身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经验,文章提出了关于EPC工程总承包价值空间主要构成为产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和建筑产品价值链的活动,并从这三个价值链展开论述发展的价值空间。并简要论述了以设计院转型工程公司的优势及 BIM技术在工程总承包中的价值空间。从本质上了解决建筑也产品价格问题、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活动高附加价值化的具体而有效的途径,为今后以大型勘测设计院转型工程公司提供借鉴。
关键词:EPC,价值空间,价值链,BIM技术
引言:谈到国内工程总承包正式推广,早期可追溯到1999年8月建设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指导、推进了电力、石油等行业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进程,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这一过程大概持续了二、三十年。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的设计院转型进军工程总承包市场,主要原因当下设计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设计院产值的增长空间逐渐萎缩,只有发展工程总承包,向产业链两头延伸,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壮大发展。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省院)自2000年以来积极拓展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投资建设水电站项目,承担诸多水利工程的代建工作。2014年初,成立总承包事业部门专门负责院投资项目及工程总承包项目,主要承接的水利项目总承包项目模式为EPC模式,到目前承接EPC类型项目大大小小项目有18个,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综合类、泵闸类、河道堤防、隧洞类、围垦引调水类、市政类。因此在项目上走过弯路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营经验。
EPC总承包经营模式是一种将建筑产品和相关工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的建筑企业经营方式,故在EPC模式的事业主体具有较大的价值增值空间和附加价值增值潜力。
接下来以省院转型中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积累的经验探析其发展的价值模型增值空间。以设计院为龙头的EPC经营方式的价值增值模型概括主要体现为产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和建筑产品价值链的有机结合。按收集文献资料及实际企业运营的理解,对三个主要价值链定义分别如下:产业价值链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业主)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成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是增值的)之间的关系。建筑产品价值链是基于过程建设项目周期形成的,按工程价值变化周期将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个过程或阶段,即价值规划、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价值消失。下面主要以这三个价值链的活动探索EPC经营发展的价值空间。
第一、基于产业价值链。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生产力优化组合以及价值增值活动低成本,高料率。省院作为产业经济活动单元的EPC总承包商,利用自身设计院的核心能力与专业技术,可整合协作整个企业的优势资源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自身需要的生产力优化组合,优质、高效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通过自身相关专业的采购业务将价值增值活动延伸到供应商的价值链,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材料、构配件、单体设备或成套设备的价格信息跟踪准确,这在控制成本起决定性作用。相比原传统平行发包模式往往很难满足业主方和施工方承包各自的利益。但EPC总包模式是设计与施工的担当者为同一个主体,利益、目标上相互一致,故可在设计、采购、施工深度融合的实践中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的企业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基于企业价值链,建筑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业主,交付的是工程项目,承接工程都是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的起点和基础,其中的经营跟踪、投标报价、合同谈判等都是主要的增值活动,也是企业能否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期望利润和高附加价值的关键节点。采用EPC经营方式时,企业甚至可跟踪到项目的萌芽阶段和业主的整个决策过程,通过为业主提供咨询服务而占得先机,并可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跟踪滞后,投标报价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合同谈判条件苛刻等增值空间相当有限,从中赢得主动权和价值增值空间。
第三、基于建筑产品的价值链。主要通过设计院自身的优势,通过设计主导施工,施工辅助设计,在施工现场进行深度交叉方式充分发挥设计价值增值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如省院在部门管理上采用三级管理矩阵模式,层级为院部-室所-项目部三级,逐级考核,对现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提供后备的技术支持。EPC总包模式因为有专业人做专业工程管理,由此可在设计施工上增加更多的价值空间。
通过省院对目前在建项目成本控分析对比得出,工程设计成为控制最重要的环节,突破在传统现场成本控制的同时向工程设计限额控制挖掘更大的价值增值空间,该环节最能体现设计主导的EPC总承包的价值优势,主要优势体现如下几点:
1、省院设计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共同协作,提高现场工作效率,而且能保证设计和施工同步完成工程总承包的工程成本优化,减少了设计的失误,从而增加了工程服务的价值空间。
2、设计与施工可实现同步进行。在项目总体统筹策划安排下,可以实现边设计(分部设计),边准备、边施工、几乎没有中间环节,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有效的利用WBS和责任矩阵对成本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控制,且将设计人员的优化能力在施工中能更大的发挥,更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价值增值活动的效率。
3、通过省院自身的设计业务延伸到将价值活动延伸到客户价值链,充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通过强化设计责任,推行限额设计、优化设计等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建造成本并能保质按时高效的完成业主需求的产品功能和使用价值。
4、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公司有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工程总承包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个环节中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其中应用内容包括:1.使用BIM进行成本估算2.基于4D的计划与最佳实践:3.碰撞检测检测中的创新方法:4.使用手持设备进行设计审查和获取问题;5.计划和任务分配中的新方法;6.现场机器人的应用;7.异地构件预制。通过上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工程总承包综合水平,而且在设计、采购、施工及后期运营上的价值效益更为突出。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可得,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价值空间主要构成为产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以及建筑产品价值链。我们从本质上认识它们后可挖掘更多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价值空间,为今后以大型勘测类设计院转型工程公司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运行及管理研究】.陆秋虹,著.2010.12.
[2]【BIM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刘占省,赵雪锋,著.201 5.7.
[3]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探讨 陈永辉 山西建筑第36卷27期 2010年9月205页.
作者简介
余金富(1985-),籍贯浙江遂昌,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兼工程总承包项目技术负责。
戚浩祥(1984-),籍贯浙江东阳,男,工程师,担任工程总承包项目副项目经理。
论文作者:余金富,戚浩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价值论文; 价值链论文; 总承包论文; 工程论文; 设计院论文; 企业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