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论文_贾明建 高洋洋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论文_贾明建 高洋洋

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77400

【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n=50),与胺碘酮的观察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为(32.20±5.14)mm,心室率为(87.12±13.78)次/min,对照组组患者体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为(45.12±5.14)mm,心室率为(148.22±19.99)次/min,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体内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经常伴随窦性心律失常情况,加重患者病情,甚至造成患者猝死的可能,要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便应该加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1】。目前,临床治疗此种疾病的药物种类比较多,相关研究显示胺碘酮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产生缓解或者治愈的功效,因此为了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0-80岁,平均(50.14±2.72)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8-75岁,平均(43.52±3.04)岁。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利多卡因治疗,静脉推注利多卡因药物50mg,然后进行每分钟1mg-4mg的静滴维持,剂量按照患者的心率进行调整。如果没有出现效果,对患者进行30分钟的利多卡因50mg加以静脉推注;如果出现效果,对患者进行每分钟1mg-2mg的剂量加以维持静滴,在一个小时之内控制利多可因的使用量小于等于300mg,一天之内控制利多可因的使用量小于等于1200mg,连续治疗48-72h。

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取胺碘酮药物150mg,添加生理盐水将其稀释,直到20ml,静脉注射大约十分钟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每分钟1mg的胺碘酮药物继续维持静点,在6h后把胺碘酮的剂量减小到每分钟0.5mg【2】,在患者病情呈现好转趋势并且呈现偶发室早时,不再进行静脉注射,替换成指导患者口服胺碘酮药物200mg,一天三次,连续用药一个星期之后改成一天两次,一次200mg,连续用药两个星期后改成一天一次,一次200m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且统计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以及心室率,并且记录治疗的效果,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项。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情中的室内早搏现象全部消失,且患者早搏降低程度大于90%;有效是指患者的室内早搏现象有所改善,且患者早搏降低程度在60%到89%之间;无效是指患者的室内早搏现象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增加早搏次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体内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体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为(32.20±5.14)mm,心室率为(87.12±13.78)次/min,对照组组患者体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为(45.12±5.14)mm,心室率为(148.22±19.99)次/min,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体内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胺碘酮为一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存在的半衰期比较长,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体内心房以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情况【4】,降低传递速度,不会对患者体内动作电位和静息膜电位高度带来影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体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为(32.20±5.14)mm,心室率为(87.12±13.78)次/min,对照组组患者体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为(45.12±5.14)mm,心室率为(148.22±19.99)次/min,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体内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成效,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荣利军, 黄明. 心肌梗死频发心室颤动抢救成功1例[J]. 人民军医, 2017(11):70-71.

[2]王瑾, 李海洲. 32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6).

[3]敖国亮, 钟日祥, 廖娟萍, et al. 麝香保心丸与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室性室上性异位搏动改善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 2018(4).

[4]李志, 张立敏, 张福宸, et a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4).

论文作者:贾明建 高洋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论文_贾明建 高洋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