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医院介入室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64例行PCI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实施双心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护理在PCI治疗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双心护理;心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79-02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患者的救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因此成为目前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对行PCI治疗的患者辅以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双心护理是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双心护理重视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护理,不仅关注心脏病护理,还针对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进行干预[2]。为进一步探讨双心护理在PC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收治的264例行PCI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PCI治疗指征,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8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2.3±2.4)岁,冠心病病程4~14年,平均(7.1±1.5)年。
1.2 护理方法
1.2.1健康教育 入院后详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PCI治疗的方法、特点、疗效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利用纸质媒介、图文式讲解板,详细讲解手术、穿刺、造影等过程,让患者对PCI有正确的认识[3],以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2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并对患者进行Allen's试验,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观察桡动脉是否适合穿刺[4]。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药品以及术中耗材,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双心护理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围手术期全过程。因为患者缺乏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因此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在科学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基础上予以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向其简要讲述在PCI手术过程和术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充分关注,鼓励安抚患者,针对患者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应及时建立有效的心理平衡机制[5],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将患者内心的焦虑不安情绪消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让患者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2.4术中护理 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手术护士向患者简单讲解手术的步骤和患者的配合方法,接台手术之间请做手术成功的患者向在候诊区等候的患者做现身说法,让患者对介入治疗有初步的认识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须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监测心电和压力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行PCI时,球囊导管扩张时会对冠状动脉造成暂时性堵塞而诱发冠状动脉内压力降低的问题,如果压力有明显的降低或者曲线表现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提醒手术者及时配合处理。同时注意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不适主诉,及时安抚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入护士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技巧,具有丰富完善的PCI相关理论知识,在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中具备高超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熟悉各项手术的执行过程,让患者安心的接受治疗,才可能实现提升手术成功率的目的,以保证PCI患者能够得到高效优质的治疗和护理。
1.2.5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成功,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嘱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积极预防术后常见并发症。经桡动脉路径患者术后交代注意事项,定时放松气囊并指导患者活动术肢,注意观察是否有渗血;经股动脉路径患者术后24h内指导患者活动健侧肢体,术侧肢体制动,定时按摩小腿,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工作,嘱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定期来院复查。
1.3 效果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6],评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每项10个项目,评分1~10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如表1所示,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3.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双心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强调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除对疾病本身进行基础护理外,同时关注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7]。该护理方式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对于疾病的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PCI治疗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在实施双心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除需具备扎实的心血管及介入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从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出发,强调对患者的心理护理[8],同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使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骆嵩山,覃丽萍,程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5):5-8.
[2]刘海风,屈亚新.双心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5,30(8):1526-1528.
[3]谭芳,罗霞,覃小莹.双心护理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4):59-60.
[4]黄艳菊.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护理179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8):141-142.
[5]高彩霞,罗俊.双心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护士,2016,15(9):40-41.
[6]陆姚茜.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8(1):29-31.
[7]胡春阁,张春,张银雪,等.双心护理对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399-400.
[8]何芳,赵艳伟.双心护理干预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062-1063.
论文作者:曹燕清,谢晓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理论文; 手术论文; 状态论文; 冠心病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