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建筑与环境间的彼此促进与融合论文_王李丽

人、建筑与环境间的彼此促进与融合论文_王李丽

杭州东方博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2

摘要: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引擎。本文在阐述城市人、建筑与环境促进融合必要性的同时,就融合的特征表现和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城市建设中人、建筑与环境促进融合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效优化,进而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使用感受;融合

生态化建设理念下,人们对于城市建筑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而且需和周围环境相互融合,为人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空间。基于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人们愈发注重人、建筑与环境间的促进与融合,本文就城市人、建筑与环境间的融合策略展开分析。

一、人、建筑与环境促进融合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其有效的带动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也阻碍了人们获得健康生活的机制,制约了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向往。新时期,基于人、建筑与环境促进融合理念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意义重大:

一方面,就建筑项目本身而言,人、建筑与环境融合理念的指导及应用,使得工程人员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的使用需求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可能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另一方面,从本质上讲,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生态化建设的具体阐述;将其应用于项目建设指导,改变了传统建设单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局面,同时有效的控制了工程建设污染问题,尽可能为人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这要求在项目生产中,注重作业人员专业化、工程本身质量化和周围环境生态化的协调,以此保证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协调。由此可见,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人、建筑与环境彼此促进与融合的表现

特定环境促成特定的建筑,人的功能需求又影响建筑的空间尺度;同时适宜的建筑空间尺度,又给人以舒适的使用体验;融入于周围环境的建筑形态又给人以良好的感观视觉体验。人、建筑与环境的促进融合在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其专业要求更高,且整体难度更大。从工程项目建设形态来看,三者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1、人与建筑融合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建筑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需要。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还应充分考虑人的生活习惯性。

譬如,在住宅设计中,西方国家总喜欢做成敞开式厨房,这样设计会显得空间大气而宽敞。然而国内就未必适用,因为中国人饮食习惯于高温油炒,厨房味重、烟多,要尽量独立封闭设计,并且要保证适宜的通风与自然采光。这些都是生活点滴的小事,但它们聚集在一起就能体现出建筑为人所用的舒适性了,它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设计师对生活细节的把握。

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人与建筑的协调性和功能应用的需要;在具体建设施工中,应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建筑与环境融合

建筑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彼此成就。建筑并不是新奇怪异就好,它应该与周边环境融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例如:

黄土高原上的生土窑洞——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保温隔热,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成黄土高原一种独持的风貌。

热带雨林中的高脚竹楼——热带雨林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的居民为适应气候的特点,把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主材均以木材、竹、棕榈等,环保而生态。

严寒北极的圆形冰屋——是一种可以御寒的冰雪穴居建筑,圆球形可以抵抗风力和减少外露的屋顶面积。内部采用兽皮帷幔以避免人体的热量辐射到冰雪墙上,并减少内层冰面的通风,提高雪墙的功效。

另外西非和南亚的苇草泥屋、游牧印第安人的棚架,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山区的石板住宅等等,都是建筑为适应生态气候效应、适应当地环境的杰作。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对生活的探索,逐步发展而来。

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与探索还有很多要做,我们要从结构整体上进行规划,依据环保的理念对建筑进行整体设计,实现建筑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的融合。提升建筑结构施工的科学性,确保环境整体的和谐,继而创造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生态系统,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人与环境的融合

追求美,人之天性。然而人类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生态、对环境又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何减少这种破坏,甚至让人的活动为环境加分,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将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探索更节能、更环保、更生态的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生活模式,使人与建筑、环境彼此融合。而这,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阶段,人与环境的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在实际项目建设中,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使用效益,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使得人与环境矛盾加剧。新时期,要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协调,统筹彼此的之间关系,使其和谐共存。

三、建筑设计、施工中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1、人文环境因素

建筑风格设计是工程项目设计的重要内容。实践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习俗等,这是其他城市所代替不了的。这些文化习俗直接影响着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故而在项目建设初期,需进行城市文化底蕴的调查,并在城市设计中融入文化精神,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自然环境因素

建筑设计、施工是人们直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过程,即自然环境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所在。在实际建设中,建设区域的地质、水文、温湿度条件、地形地貌对于项目施工具有较大影响。建设人员只有精确化的进行自然环境测量把控,才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确保项目实施的和谐性。

3、人工环境因素

人工环境是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其不仅包含了当前的设计理念,建设技术和工艺方式,更涵盖了城市格局、名胜古迹等诸多内容。新时期,人工环境对于城市建设的影响愈发深刻,实现建筑整体与人工环境的协调,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城市建设中人、建筑与环境促进融合的具体对策

1、强化人的体验感受

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是实现建筑与人、环境融合的基本原则。在该理念指导下,建筑不仅具有良好外观形态,而且人文价值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和传承价值。具体建设中,应坚持人性化设计理念,即在确定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各个结构部位进行最优设计,确保其经济合理、生态最优,以此提升人们对建筑的满意度。此外,建筑设计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设计过程来看,其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建筑规划,并做好微观细节的设计,使得建筑内部结构协调,且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实现建筑品味的全面提升。

2、注重建筑整体协调

城市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感到某些建筑突兀,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这是由于在项目建设初期,设计人员就未能正确的进行建筑协调度规划,其过分追求建筑的标新立异,反而影响了建筑整体的设计效果。因此,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极为关键。就建筑整体布局而言,其应考虑工程项目本身的建设资源,同时还应在测量其建设区域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整体规划,实现建筑与城市融合。而在地下结构设计中,应确保地下设施与建筑整体协调,避免地下施工对附近建筑物造成影响。譬如,地下轨道建设、地下车库等项目的建设,需系统性的考察建设区域地基环境,避免引起周围建筑物沉降。此外,还应注重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当前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凸显,这使得很多城市容易发生内涝现象,故而应合理的进行地下排水管道布局,并做好这些功能性设施与地下空间的有机结合,提升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协调性。

3、实现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中,要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还应注重环境保护策略的合理应用。其一,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城市整体环境良好。譬如,就城市道路工程而言,应在确保其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进行道路街景的合理布局,以此来提升城市整体的美观性。其二,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进行施工过程的环境控制,一方面,应尽可能的减少基础资源浪费,防止建设资源随意丢弃形成建筑垃圾。另一方面,应实现施工过程扬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确保功工程项目生态效益良好。其三,还应在建筑施工的同时,进行城市绿化景观、湿地公园的合理建设,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

结论

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实践中,人们只有充分了解人、建筑与环境促进融合的表现和考虑要点,并依据科学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才能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高度协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进.基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问题研究[J].居业,2018(03):65-66.

论文作者:王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人、建筑与环境间的彼此促进与融合论文_王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