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下室;防水;结构自防水;节点防水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项目的增加,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建筑物的多元化使用要求,地下室项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地下室的防水问题是地下室施工的重难点内容,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严重的渗漏水,从而危及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因为地下水的围护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材料易受到水体渗漏的腐蚀。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地下室的渗漏水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错合适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以下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1地下室工程渗漏水原因分析
1.1 工程设计方面
(1)首先,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工程人员和建筑单位对地下室的材料结构存在错误的认识是导致地下室漏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般来说,常见的如认为地下钢筋混凝土材料达到一定的厚度即具备的防水功能,就可以不进行防水设置或者说不重视防水设置。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虽然混凝土结构具备一定的抗渗性,但是随着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时间增长以及钢筋材料的锈蚀等原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是会发生渗漏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专门的防水措施。
(2)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采取的防水措施的不合格,如对于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的防水设置不重视,也是导致地下室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再次,在地下室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工程的自然环境,防水标高设计过低,从而导致雨季来临的时候,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引起地下室的渗漏。
(4)其四,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没有认真地饿考察地下室的工程情况,对于一些预埋件的设计和安装不合理,也是导致地下室渗漏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5)最后,通常情况下一些建筑工程中习惯将地下室墙与底板交接处的阴角设计成直角,实践中我们发现,容坡角或圆弧角好具有更好的防渗效果。
1.2 施工方面
(1)对于一些特殊的地下室工程,应该在基本的防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特别的防水设置,施工单位应该实地考察工程情况,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施工方案的编制。但是实践中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到特殊工程特殊对待,而是一概按照普通的防水标准对工程进行施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程的防水结构和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从而危害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2)施工前没有进行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抗渗性能试验(只作强度试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影响实际抗渗性能。
(3)混凝土浇注前未进行供料速度(产量)与施工浇注需求速度关系的计算,造成因供不应求而不能连续浇注,致使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尤其加早强剂)形成冷缝,从而产生渗漏通道。
(4)施工缝留设不合理,出现凹槎;凿毛不规范,槽内清理不干净;二次浇灌时又不事先铺浆等。均造成抗渗性能下降而引起渗漏。
(5)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集中处,未作坍落度调整并采用细石砼,仍用一种粗骨料和坍落度,导致下料困难,振捣不及或振捣不实,引起这些部位出现蜂窝、孔洞,形成抗渗的薄弱部位。
(6)地下室墙壁支模用的对拉螺栓和预埋穿墙套管,未在中间焊接止水环片,形成渗水通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泵送混凝土浇筑段的上层砂浆较厚,没有另加碎石振捣,致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比重较轻,直接影响结构抗渗性能。
(8)混凝土配制时配合比控制不严,浇注时振捣不均匀,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实际强度和密实度的均衡性,影响到结构混凝土抗渗性能。
2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环节,都很重要。但重点应放在工程前期阶段,只有做好事前预控、事中监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作为监理工程师,应具备防水工程方面的丰富知识,熟悉有关规范。在防水工程质量监控中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2.1 设计是工程防水质量的关键。监理工程师在设计前就要根据建设单位对地下室的功能要求,为设计方提供防排并举,刚柔结合,嵌涂合一,复合防水,多道设防等多种防水方案,供设计方参考、选择。
2.2 严把图纸设计关。要了解设计对地下室防水的抗渗等级,防水沟造做法,以及对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具体要求。与设计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其对地下室防水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作好图纸会审工作。
2.3 选择一支技术水平高、素高好的防水工程施工队伍,按程序精心施工。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组成和质保体系,重点抓住事前、事中质量控制,根据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列出质量预控点,加强跟踪检查。从原材料的选用到施工工艺各个环节及构造做法等都要细致把关。
2.4 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制的专题试验,待合格后,按所确认的配合比进行配制。即使采用掺外加剂法,建议还要采用粗骨料两级配法(0. 5~2,2~4cm)配制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比重,增强其结构抗渗性能。
2.5 重视混凝土浇捣的旁站监理,严格按经过计算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避免产生冷缝所造成的渗水通道。
2.6 监控施工机具的选用和操作。重视混凝土的振捣环节,保证一个浇筑头(面)有一个振捣器,严格按混凝土由后往前浇,而振捣则由前往后振的顺序进行施工作业,防止漏振。
2.7 根据混凝土配筋的疏密度,选择适当的坍落度和骨料级配,防止浇捣不密实。若用泵送混凝土,如出现面层砂浆过厚可增加部分碎石(按比例)振捣,以弥补粗骨料下沉,提高混凝土比重和均匀性。
2.8 注重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如:(1)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的500mm左右处,而且最好呈公槎(凸)型;(2)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牢固,两边应做好短锯齿状;(3)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定在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4)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支模用的穿墙螺栓也要在中间焊接金属止水盘,拆模后抹灰前要贴墙割断,并用油漆防腐;凡容易形成渗水通道的地方均应焊上金属止水盘。
2.9 地下混凝土墙板结构模板不宜拆除过早,否则极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墙面因温差应力形成贯穿性裂缝,成为渗水通道。
2.10 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保证。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各种防水材料性能及使用情况资料,参加调研,参与选择施工方便。
3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的防水防渗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的使用效果和质量,还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地下室渗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土木工程的地下室防水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峰,王炳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特点[J].科技咨询导报,2015(7).
[2]张晓华.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4(8).
论文作者:刘殿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地下室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渗漏水论文; 骨料论文; 性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