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_银行论文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_银行论文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成因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目前危机所引起的震荡虽已渐趋平缓,但其影响恐怕短期内难以消除。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结构也非常相似。因此,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剖析,无疑会从中发现对我们十分有益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演变

东南亚金融危机从孕育、爆发到最后趋于缓和,其演变过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危机的孕育阶段。泰国是这次危机的发源地, 也是危机程度最高的国家。从1984年开始,它就实行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钉住一揽子货币汇率的联系汇率制。泰铢近14年来一直稳定在25铢兑1 美元的水平。由于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6年泰国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导致泰铢汇率被人为高估,泰国央行不是通过调低汇率而是入市干预硬性维持固定汇率,致使国际投机资本有机可乘。从今年年初起,国际投资商就开始多次冲击泰铢,到5月8日,又一次对泰铢发起更大冲击,几天内使泰铢贬值5%。泰国中央银行以投入100亿美元的代价,才使泰铢兑美元汇率恢复到25∶1的水平。

2、危机的爆发阶段。但是, 国际投机资本对泰铢的冲击并未停止。在不断冲击之下,泰国央行已消耗大量外汇储备,没有能力再进行干预以维持固定汇率。7月份泰国外汇储备总额为300亿美元, 但其中234亿美元是将于1998年8月份到期的远期外汇合同, 所以实际外汇储备余额只有66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当局不得不在7月2日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制,改行浮动汇率制。结果泰铢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新低,一日之间贬值20%。此后,国际投资商开始转而冲击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各有关国家在动用外汇储备入市干预无效之后,纷纷放弃联系汇率制。7月11日菲律宾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7月14日,比索汇率下跌7%;8月8日,马来西亚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至8月11日,林吉特兑美元跌至2.75∶1;8月13日,印尼宣布取消所规定的印尼盾兑美元汇率在2378~2682∶1范围浮动的政策,8月14日,印尼盾汇率跌至2765∶1; 同时,新加坡元也受到巨大冲击,8月12日新元兑美元大幅降至1.54 ∶1的水平,是3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汇市的剧烈震荡, 使东南亚股市也大幅度下降。与7月末相比,8月13日这天,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股票综合指数收盘价分别下降11%、8%、6%、5 %和3%。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应急对策:泰国宣布了降低贸易赤字、紧缩贷款、增加税收等振兴经济的八项措施以及为客户提供担保等整顿金融秩序的七条对策;马来西亚提出了限制本国银行向外国客户提供200万林吉特以上的非商业性交易信贷等措施; 菲律宾则将商业银行流动资金准备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限制资金的流动性。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重视。7月24 日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会议”对泰国及东南亚的金融震荡进行了讨论。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泰国商讨了援助问题,提出泰国接受以下主要条件:削减经常项目赤字,将其控制在GDP的7%以内;通货膨胀控制在7%以下;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 加速实现私有化等。泰国政府接受了这些条件,所以,8月11日IMF牵头在东京召开了援泰会议,决定提供172亿美元(包括后来中国的10 亿美元)援助资金。

3、危机的深化阶段。由于一些对策措施的收效要有一个过程,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72 亿美元援助资金不能用来拯救陷入困境的泰国金融机构,因深层原因引发的经济困难如贸易赤字不可能在短期内好转。所以,在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后,未能遏制住金融震荡的发展。 8月14日,国际投机资本开始大规模抛售东南亚国家的股票,引起东南亚股市继续大幅度下跌,到9月初,这些国家的股市下跌到创新的低点。 泰国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降至493点,比年初下跌39%; 菲律宾证交所指数降至1975点,比年初下跌38%;9月2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降至1796点,比年初下跌19%;9月3日,印尼雅加达证交所指数降至486 点,比年初下跌25%;9月4日,马来西亚吉隆坡证交所指数降至731点, 比年初下跌41%。同时,在股市下跌的拉动之下,东南亚国家的汇市也在连创新低中不断下跌。9月4日,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分别下降到38.8∶1、3.055∶1和32.441∶1。

4、危机的平缓阶段。为了进一步稳定金融局势, 东南亚国家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9月3日,泰国宣布放松三项外汇管制;10月14日,又推出振兴经济计划,主要内容有:削减1998年预算开支1000亿铢,提高部分商品的税率和进口关税;恢复被停业的58家金融机构营业,允许外商可持股50%以上,期限由5年延长到10年,进行金融改革; 改善宏观经济,促进出口增长,发展旅游业。其他国家也接连不断的推出了各种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信心开始恢复,各国股市和汇市开始停止下跌趋于平稳。9月15日,泰国股票交易所指数上涨18.19点,以540.39点收盘;马来西亚股市上升12.37%,以821.59点收盘; 印尼股市上扬了60.243点,以594.113点收盘;菲律宾股市上升了31.54点,以2109.22点收盘。在股市带动下,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也开始回升, 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 印尼盾、 菲律宾比索和新加坡元分别稳定在了36∶1、3∶1、2900∶1、32.3∶1和1.5170∶1左右的水平。因此,虽然得出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结束的结论为时尚早,但是东南亚的金融局势目前确实已呈现出了趋稳的势头。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东南亚之所以会出现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国际投机者冲击的结果,但深究起来,它是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矛盾引发的。概而言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失衡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

东南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下来许多矛盾,经济结构长期失衡。这种已显脆弱的经济实体,一旦遇有风吹草动,必然会成为爆发危机的直接基础。

首先,投资结构失衡,泡沫经济膨胀。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由于政府宏观调节失当,大量投资者投资于房地产,导致严重的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积累的矛盾必将立刻爆发。据统计,目前泰国积压的房屋已达85万套,使大量资金占压不能周转,由于其资金相当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房地产贷款占泰国银行贷款总额的30%),因此又引起银行呆帐大量增多,至今已达200多亿美元, 从而使金融体系潜藏巨大风险。

其次,出口增长受阻,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东南亚国家经济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型,近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是建立在出口迅速增长基础上的。1991~1995年,泰国出口平均增长18.7%,经济平均增长9%。 但是由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周边国家的竞争,其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导致出口受阻,贸易赤字激增。据统计,泰国1996年的出口增长率由上年的22.5%下降到3%,致使经常项目逆差高达162亿美元,这就为国际投机商冲击泰铢创造了条件。

第三,外债规模过度,债务结构不合理。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过热的经济发展,使泰国经济不得不过分依赖于引进外资。1996年,泰国的外债总额高达90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 %和国内信贷总额的32%左右。不仅如此,外债的结构也非常不合理:一是高利的商业性外债占比大,达78%,而低利的官方及国际金融机构外债少;二是流动性过强的短期外债太多,高达300~500亿美元;三是外资的投向不合理,大量集中在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据统计,私人部门引进的外债的大部分和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被用于房地产。因此,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外资必然抽身外逃,冲击汇市,甚至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二)经济政策的失误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

首先,对经济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 1996年开始,东南亚经济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贸易赤字加大、房地产积压、经济增长率锐减等。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就泰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外资过量流入和银行业风险等提请当局注意。但是所有这些均没有受到重视,从而使政府失去了及时调整经济、避免出现危机的良机。

其次,长期坚持已不适应经济变化需要的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实际上就是固定汇率制,如泰国货币铢与美元的汇率14年来一直保持在25∶1的水平。 这种汇率制度在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中起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货币必须跟着美元变动而变动,因此随着美元的不断升值使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应趋升,引起东南亚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幅度下降,给已出现较大贸易赤字的东南亚经济火上浇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投入大量外汇,从而使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花巨额外汇维持固定汇率,保持各国币值人为高估,不仅阻碍了出口增长,给国际投资商留下缺口,而且会在央行无力继续维持时突然实行浮动汇率而给经济体系带来巨大震荡。

第三,在继续实行联系汇率制的同时,过早地开放了资本帐户。自1977年以来,泰国的经常项目一直存在赤字,政府当局采取的对策不是使货币贬值刺激出口,而是扩大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加以弥补。1992年,泰国政府取消了资本市场的限制,向外资全面开放。为了维持泰铢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泰国央行不得不长期实行高利率政策。这样,外国的大量游资为了追逐高利,通过开放的资本帐户而不断涌入。这虽然为弥补国际收支缺口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种下了祸根。一方面,长期的高利率不利于恢复已增长缓慢的经济;另一方面,庞大的短期游资的进入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第四,金融监管失当,信贷结构失衡。由于种种原因,东南亚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严重失误,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出现重大偏差,过多地集中到了房地产领域,不仅为泡沫经济推波助澜,而且也成为重要的受害者。据统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是30%、33%、30%和20%。

(三)国际投机资本的人为冲击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目前,一个全球性的规模空前的资本市场已经形成。1970年,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为2.9万亿美元,同年全球贸易总额近6000亿美元, 前者为后者的5倍;而目前每天全球的外汇交易额即达1.2万亿美元,全年则达约300万亿美元,而全球贸易总额仅为6万亿美元,前者为后者50倍。每天1.2万亿美元的交易中,只有一少部分用于贸易结算和投资交易, 其余绝大部分都属于投机买卖。这些高度投机性的资本(或叫游资)在全球范围内乱窜,专门寻找一些金融体系或国内经济有问题的国家作为冲击对象。1992年,它们冲击的对象是英镑和里拉,当时英国政府动用了77亿美元并曾在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来支持英镑;意大利政府几乎用尽了26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稳定里拉,但皆以失败告终, 两种货币被迫贬值并退出欧洲货币汇率机制。1994~1995年,墨西哥又发生金融危机,比索成为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对象,其来势异常凶猛,使比索贬值了40%,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下降了一半以上,最终由于国际社会提供50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才使其艰难过关。进入今年以来, 国际投机资金开始选择泰铢作为冲击的对象并于年初进行多次冲击,到5 月份又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冲击,使泰铢在几天内贬值近5%。为维持泰铢稳定, 泰国中央银行投入了100亿美元,至7月2日终于无力继续维持下去, 而不得不宣布泰铢汇率开始浮动。

所以,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全面冲击下,隐藏在泰国经济结构内部的严重矛盾,终于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和1994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相比,这次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无论从深度上看还是从广度上看都要轻得多。但即使如此,其造成的危害仍然是严重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后果

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了该地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造成较大损失。一是影响了经济增长。目前,泰国政府已将今年的GDP 预计增长率由7.1%调低到4.6%;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也都将放慢步伐。二是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降低了对外资的吸引力。著名的穆迪公司将重新评定盘谷银行、泰国进出口银行、政府住宅银行、汇丰银行曼谷业务部、泰国工业财务公司、昆泰银行、瑟姆商业银行和泰国农业银行等八家泰国主要银行的信用等级,这对处于危机中的泰国金融业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信用危机导致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停止向泰国贷款,外国资本也纷纷从东南亚撤出。三是货币贬值使外债负担加重。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使其外债负担突然增大。如泰国最大的29家企业,由于货币贬值而不得不多筹措大约12亿美元来支付利息与偿还债务。四是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推动了东南亚国家的通货膨胀。如泰国预计1997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6~10%, 远远高于泰国政府原定的4.6%的目标。五是引起了一些金融机构停业, 许多职工失业。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香港的影响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际投机商并未忘记香港,曾经两次集中力量对港币进行冲击。7月18日,在冲击东南亚国家货币得逞以后, 国际投机商对港币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冲击,致使当天港币兑美元两度跌至7.75∶1的水平,同时引起银行同业的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到7%。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时动用10 亿美元入市干预, 使港元兑美元汇率又回至 7.74∶1左右的水平。8月14~22日, 国际投机资本趁东南亚国家货币动荡加剧之机,又一次对港币发动进攻。8月15日, 港币兑美元汇率再度达到7.752∶1的水平,1 个月和3 个月的港汇远期贴水分别大幅度涨至300点和1500点。8月20日,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到20%的高水平。同时,国际投机商也对香港股市进行冲击。8月22日,恒生指数与8月13日的16482点相比下挫了1000点,降至15429点;9月1日,大幅度下跌了709点,至13425点,创单日最大跌幅纪录。

香港特区政府对国际投机者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严格贷款管理,不对那些参与投机活动的银行提供贷款;同时对贷款给投机者的银行提出要严惩的警告。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有效干预下,港币和港股均很快稳定下来。香港货币实行的是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相似的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中能够经受得住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而保持基本稳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香港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一是香港已经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现代化、严格规范和法制健全的金融管理体系。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能够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管,能够及时掌握港币的变化情况,采取各种健全的、系统的措施来保证货币的正常运行。二是香港经济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大量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一个以服务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从而保证了香港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香港外汇储备加土地基金高达860多亿美元,占世界第四位。 充足的外汇储备为调控香港汇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四是中国高达12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发展的经济,以及中央政府必要时支持香港经济稳定的决心,大大提高了国际经济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因此,香港经济不仅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未受太大影响,而且最近还被确认为世界最佳投资地区之一。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内地经济的影响

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四个多月,但基本上没有波及到我国。这是因为:首先,作为我国对外窗口的香港经济经受了考验,把危机的震荡拒之门外。只要香港经济不受影响,与香港有密切关系的内地经济就可以保持稳定。其次,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良性循环,外汇储备高达1200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第三,我国的外资结构比较合理。据统计,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达32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64%;在1200亿美元的外债余额中,中长期贷款占80%以上,短期外债仅占10%。这种外资结构减少了国际投机者大规模套利投机的可能性。第四,我国目前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对资本项目还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所以,除了个别违规的极窄的渠道可能流进一部分游资外,大规模的国际投机资本不可能流入。

但是,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内地经济没有直接影响,并不等于没有影响。因为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结果来看,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影响到我国外贸的发展。经历了这次严重的危机以后,东南亚国家必然会加快已经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大大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在危机中,其货币剧烈贬值,平均在20~40%,这就大大缓解了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由于成本上升导致出口增长滞缓的矛盾,使其出口商品价格的竞争力迅速提高。由于我国的许多出口商品和东南亚国家有相近之处,再加上目前我国出口商品成本也处于迅速上升阶段。因此,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的加强,必然会增大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难度。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

东南亚所发生的金融危机,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

第一,国家必须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防止经济过热,保证经济在稳定与协调的基础上较快增长。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好的经验。前几年,类似泰国那样的经济高速增长、投资过热和房地产证券市场的泡沫现象在我国也曾比较严重的存在。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它的严重性而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阻止了经济危机的出现,消除了经济过热并顺利实现了经济运行的“软着陆”。实践证明,只要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协调与快速增长,就能为金融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

第二,人民币的汇率既要保持稳定,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为了保持中长期国际收支的平衡,需要汇率保持稳定,所以我国目前对人民币也采取了稳定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尽量使其有充分的灵活性,真正做到有管理的浮动,让汇率机制起到微调国际收支均衡的功能。为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在调节人民币汇率时,在考虑稳定原则的同时,充分注意作为人民币币值基础的国内经济金融的运行变化情况,而不能为稳定币值而稳定。

第三,要加快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泰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和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跟不上经济变化需要有关。在这一点上,我国与泰国及整个东南亚国家非常相似。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要加强对投资的宏观指导,防止资金过度投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继续加快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国家已经把房地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大也已明确要加快股份制的改革步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吸取我们自身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防止出现泡沫经济。

第五,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机构大量呆帐的出现是引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也已占到相当比例,绝对额也相当可观。尽管我国金融机构的情况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有所不同,我国经济的运行也非常正常,但毕竟较大的不良资产必然潜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管理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并采取多种手段化解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第六,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积极慎重。1996年底,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仍然进行严格控制,这使国际投机资本没有机会冲击我国的资本市场。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三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为了防止出现东南亚那样的弊端,我们必须根据国内经济成熟的程度,谨慎而有步骤地逐渐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

标签:;  ;  ;  ;  ;  ;  ;  ;  ;  ;  ;  ;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