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共同体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与研究
王雪洁
2016 年9 月,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根据“一带一路”的基本思路,专项规划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就是以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为核心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中全面发挥科技合作支撑引领作用,增强战略互信、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一个科技创新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由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 年9 月和10 月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2015 年4 月21日,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访问时指出,南亚地处“一带一路”海陆交汇之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2015 年9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发表演讲,提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我们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中来;2016 年6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中亚地区视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地区和重要合作伙伴;2019 年3 月2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国事访问期间,中意两国在罗马正式签署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展望未来,在“一带一路”的“创新之路”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合作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潜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行为准则、管理个性和目标追求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和每一位师生员工心中,让其在管理实践中沉淀、升华、内化为一种教育的影响力、组织的凝聚力。所以,我广泛深入参与各年级教师会、学科集体备课、班主任会议、科组长会议等教师会议,开展颇有深度的校本培训。在这种校长、教师问题解决式的研讨会中,我的办学理念逐渐被教师理解、认同,并渐渐发展成一种积极的学校主流文化,即“全面优质,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从严、过细、到位”的管理风格;“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校园精神。
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合作,目前世界各国大部分均面临着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等共性问题,发展经济的核心是科技的创新与合作,所以从科技创新合作入手,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联合起来,共同研究解决在科技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是发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科技,实现共建、共商、共享愿景的重大举措和有力保证。众所周知,各个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是整个国家的重要科技人才储备场所,而科技人才又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所以如何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注入科技内涵,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撑服务,是国内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科技协同创新现状
高等学校如何对教师进行激励,凝聚优秀人才投身高校工作,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和激发教师创造力,是各高等学校都面临的问题和重大挑战。和企业相比,高校工作在报酬上相对偏弱,灵活度上也有所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科研活动相对独立,缺少交流互动与协调工作的机制和理念,在申报项目和开展科研活动时,基本上是教师个人行为,很少和其它专业及教师沟通交流,但是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和建设中,交叉融合势在必行,如何实施和组织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如何构建、完善与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是各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路径
白鹫习惯了天空,在这种战斗下,它们是处于劣势的。但它们仍然不肯离去,只护在女子的上空,不时俯冲下来,与周围的土狼死拼。
高校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路径
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政策的制定、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制定,甚至直接关乎教师评定职称的评价方式制定,所以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如何制定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引导教师参与到开展科研项目时的教师之间协同、专业之间协同、高校之间协同和校企之间协同,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因为目前的高等学校,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一是评职称需要,二是聘岗需要,最后才是面向市场需要,所以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科研项目,实用价值远远低于预期,很多科研项目是偏重于理论研究,趋向于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等方向,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推广,从而导致缺乏面向企业需求、面向市场需求的动力,实际应用价值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
政策激励到位 在保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下,如何制定激发高等学校内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的积极性,制定合理适当的科研激励政策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了。目前,众多高等学校在科研激励方面大部分都比较固定,缺乏个性化、有调节力度的灵活激励政策,每年一次的表彰奖励很少会对教师平时参与的协同创新项目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表彰,特别是针对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方面奖励模式单一,目前也仅仅局限于发明专利的奖励方面,在奖励力度和奖励模式上都极为欠缺,从而使教师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在校企协同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和企业主体的合作思路往往不能很好融合和统一,企业追求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出来它们所需要的成果,时间要求很紧张,但是对于教师在项目中所需要的研发过程和投入很少顾及。而教师恰恰相反,在项目合作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有科技创新,也许会比企业所要求的时间多,研发经费高,这些矛盾都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所以企业的配合和激励也是提升教师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的重要动力。
借助信息化技术,高校要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资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动,还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从而确保资产进出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与财务系统同步,这样就能实现不同账目之间的统一,做到相关系统的同步规范化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对入账的各项资产可以进行跟踪管理,为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清查打好基础,以此带动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高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路径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科研组织模式、政策激励、政策导向和评价体系,实现路径示意如图所示。
政策导向明确 作为高校教师,对于学校的科研政策及评价体系深有感触,政策的稳定性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研究方向,如果学校的科研政策不能保持一惯性和连续性,随时随地随意发生变化,教师会被政策左右引导,不知如何是好。协同创新需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连续性,千万不能随着主管领导的变化而随时发生变化,特别是关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方面,政策的延续性尤为重要。因为科研的创新和研发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在这个研发周期之内,如果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发生变化,从事科研的教师将很难会集中精力完成现有的未完成开发项目,导致研发成果难以产出并转化。政策的延续性是保证项目顺利进展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政策、完善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长期专心从事研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体系健全 目前大部分的高等学校,对于科研人员的评价手段还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都是从科研项目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评价,特别侧重于纵向项目的评价,其评价权重远远大于横向项目,而纵向项目多是倾向于理论研究方向,对于成果的实际转化其实并没有横向项目多和深入,缺乏对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评价考核,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会严重影响教师参与横向项目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的动力。
同时要确保评价考核体系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对参与横向协同创新项目、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基于合理恰当适时的奖励与评价,让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认可和鼓励,总之健全评价体系也是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围绕国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科研组织模式、激励政策建立、政策导向明确和评价体系健全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的讨论,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建和讨论,是浙江省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路径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后续将进一步探讨浙江省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路径的研究。
【本文系2018 年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路径研究”(2018C3502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共同体论文; 高等学校论文; 路径论文; 专项规划论文; 创新合作论文; 发展改革委论文;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