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科技伦理思想_苏格拉底论文

苏格拉底的科技伦理思想_苏格拉底论文

苏格拉底的科技伦理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格拉底论文,伦理论文,思想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是明确提出“美德即知识”的第一人,是他确立了古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基本的原则。他在知识论基础上建构起他的道德论,提出善的本质即是智慧,奉智慧为道德崇尚之圭臬,这对西方科技伦理文化的发展,生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古代文明中最灿烂的思想和社会时尚;同时,它又成为古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一、“美德即知识”的证明

首先,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善的品德,它具有普遍永恒的特征,各种具体的德行内存在着一个共性的整体的善本身。他指出:“把整的、完整的美德给我,不要把它打成许多碎片”①,因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共同概念”②。不论男人或女人,也不论年青人或年长人,如果需成为好人,“就必须有同样的节制和正义的美德。”之所以所有好人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而成为好人,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贯穿一切美德之中的共同美德。

其次,何以证明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苏格拉底有许多思想丰富的证明方法,这里陈述其几个方面:

一是从因果关系上证明。他认为,知识是美德之因,美德是知识之果,只有明智者才会做出具有美的行为。他说:“公正的行为和一切以美德为基础的行为都是美的和好的。因此,懂得这些行为依据所在的人们,就不愿意用其他行为来代替这种行为,而人们不懂得一些行为不能实现,偏要竭力去做,就会陷入错误。这样,只有明智者才会做出美好的和好的行为,而明智者不可能做出这种行为,即使竭力去做,也会做错。所以,公正的和所有一切美的和好的行为都以美德为基础,那么,由此可见,公正和所有的美德即智慧。”③

二是从一切美好的制作都是知识所产生的前提出发,论证知识使人产生德行之举。在他谈到那些优秀的制作,如荷马的史诗、美兰尼比德的赞美诗、索福克勤的悲剧、波吕克里特的雕刻,以及宙克西的绘画时,苏格拉底指出“毫无疑问那些为某种有用的目的而存在的东西一定是理智所产生的。”④他认为善的知识才是善举的母邦。他说:“勇敢而不谨慎,岂不只是一种莽撞?一个人若没有理性,勇敢对它是有害的。但他若是有理性,这对他岂不就有益了?在他看来,节制和敏悟也可作同样说。

三是从美德与灵魂的关系上说,认为只有灵魂接受智慧的指导,才会产生美德;如果愚蠢控制了灵魂,那么,就会产生恶行。苏格拉底说:“因为灵魂所有的东西,没有一种是本身有益或有害的,它们都是要加上智慧才成为有益或有害的。”⑤在他看来,灵魂所企图或承受的一切,如果在智慧的指导之下,结局就是幸福;但是如果在愚蠢的指导之下,则结局就相反。”⑥

此外,他还从知与德的修辞比喻上论证。苏格拉底将知识与美德同喻作一棵茂盛的树,视知识为树之干,视美德为树之冠。这就既表达了他的知识为本质而美德为现象的思考;又深刻地反映了他关于知与德相统一的原则主张。

二、为追求智慧而献身

苏格拉底不仅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而且躬亲践行了这一原则。他崇尚和追求智慧,把一生心血和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捍卫神圣智慧的事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精神智慧高于金钱名位。苏格拉底以知识为美德的价值取向,导致他重认知而轻情感,重理性境界而轻感性自然的需求,并将此奉为自己的“教义”。他说:“不要老想着你们的人身或财产,而首先并且主要注意到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我告诉你们美德并不是用金钱及人的其他一切公的方面和私的方面的好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⑦依此教义,他提出智慧高于金钱名位的卓越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能靠金钱买得,因为智慧是一种普遍的善,它是通过改善自我心灵来感悟神谕,人只在对神灵的感悟观照中,方才获得知识理性。同时,他认为金钱财产及一切有益的好东西,则是从美德知识中所派生。他以财富为例,指出:只有在理智指导下才会成为有用的好东西。

其次,神灵是最聪明的,美德即在于遵行神意。

一方面,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聪明的”⑧。因为,人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几里之远,而神的眼睛能“一下看到一切”;人们的心灵只能想到本地或者在埃及、西西里的东西,而神的心灵却能”同时管到一切东西”。他告诫人们必须服从神,因为“神是有这样的权力,有这样的本性,能一下看见一切,听到一切,无处不在,并且同时照顾到一切事物。”⑨这里,神照顾和安排着整个世界,无处不在的神是万能的,是最高智慧本身。由于神的理智乃是人们美德与幸福的源泉,因此寻求德福的人们其行为应当以神意为准则。至于求知求德的途径,也不在接受教育或社会实践,而是超越感官对神灵的观照。

另一方面,苏格拉底把观照神灵,领悟神意,接受神的训示,称作“灵异”,自诩是得此“灵异”之人。他说:“这种灵异是一种声音,首先是在我小的时候开始来到我这里的;它永远是禁止我去做我本来要去做的事情,但从来不命令我去做什么事情。”当他讲到自己人生使命时,说道:“我就是神让我老叮着这国家的牛氓,整天地,到处总是紧跟着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并责备你们。”⑩他认为他依靠“灵异”而与神相通,从而获得知识和美德。

在这里,苏格拉底先将自己的道德哲学推到超自然的神权的天上,再借助神灵天意的权威和名义证明智慧的至上性,证明其“美德即智慧”的命题。

再得,苏格拉底把一生献给了追求智慧的事业,甘愿清贫而求智不舍,甘愿饮鸩以身殉业,为智慧至上的信仰奋斗了一生。表现如下:第一,他以寻求智慧为己任,无心社会公共事务,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不惜将自己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第二,苏格拉底在寻求智慧上表现了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自制力。第三,愿意为追求智慧而一死再死。苏格拉底为捍卫智慧,抨击达贵显要的伪智慧,常使他为之结怨树敌。他曾无数次去考察人的智慧,虽也意识到所激起的敌意,虽也曾“为此而悔恨、畏惧”,但信仰力量使“他不得不如此”,因为他决意要讲真话。当他揭穿“那些最有名声的人正好就都是愚蠢的”(11),他也就被当局治罪下狱判处了死刑。

苏格拉底对智慧之执著,已达忘我境界,致使他在死亡面前宁静如归。他既放弃了友人和学生为之安排妥贴的越狱计划,也放弃了按照雅典法律可以申请某种较死刑为轻的处罚要求。在最后的审判中,他对那些投票赞成开释他的法官们说,如果一个人能和伟大的智慧者谈话,“那他还有什么东西不愿放弃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让我一死再死吧!”(12)在狱中一月多时间中,他依然每天和朋友们探讨问题呈说智慧。在临终一刻,他竟安然饮下剧毒的鸩酒,使朋友们无不流泪满面,场面悲壮之极。苏格拉底为智慧而死的献身精神,为古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史,谱写了最灿烂的一章。

当然,在分析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原则时,也不能不看到这一原则是受制于他的政治观和宗教哲学观。一方面,他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后期竞争激烈、享乐主义盛行的时期,他的言论中有许多是超越竞争而维护奴隶主统治制度的,他要人们“不论老少,都不要老想着你们的人身或财产,而首先并且主要地要注意到心灵的最大限度的改善,”(13)以此规劝当政者和自由民通过内向自救的灵魂净化,来缓和和消解社会矛盾,表现了其以德救国的苦心。另一方面,他的“美德即知识”思想,又具有其宗教哲学特征,他畸重理智而轻神人的自然感性要求(自然情欲与物质利益),播下了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伦理学的种子;而且,他以神为最高智慧,称人生价值即在发现和遵循神谕,使智慧与神同一,又潜伏下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倾向。

然而,苏格拉底以“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则集中表达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

在此原则中,他把求善与求真相统一,以真为善的基础和前提,使德行与知识相一致。这就驳斥了不学无术的空洞道德说教,扫荡了浮华不实的贵族风气;同时,赋于美德以普遍理性的前提,走出狭隘经验的具象思考的条件下,使朴素的美德善行放射出智慧的光彩。这些,无论对道德研究或是道德教育都增添了重要而新鲜的内容。

在此原则中,苏格拉底也客观地预示了人类道德与科学知识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发展的总趋势,从而开始揭示了科学发展和道德进步二者互为条件的内在规律。苏格拉底的人生实践,也说明人类科学的知识创造从来渗透着美德精神的巨大推动。他寻求智慧而忍饥渴耐寒暑的道德境界;在街道或市场与任何人探讨智慧的谦虚求知精神;他藐视“最有名声”的权贵而揭穿他们无知愚蠢的道德勇气;甘愿一贫如洗,而无畏追求智慧直至获罪饮鸩的道德牺牲品质;等等,都无不昭示了科技伦理思想发展的实践轨迹。

注释:

①《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8、156页。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6页。

③色诺芬《苏格拉底的著作》,转引自《古代世界伦理学史》列宁格勒1980年版,第144页。

④《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5页。

⑤《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5页。

⑥《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5页。

⑦《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9页。

⑧《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8页。

⑨《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1页。

⑩《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页。

(11)《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7页。

(12)《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5页。

(13)《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9页。

标签:;  ;  ;  ;  ;  ;  ;  

苏格拉底的科技伦理思想_苏格拉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