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导—探究”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其教学过程重点是探究,因此其学习过程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应该格外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事物。探究式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布鲁纳 引导——探究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开放式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而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考试命题中也充分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一、在实验中落实探究式学习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探究实验的过程通常包括: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验证假设);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表达和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和基础,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确立了探究活动的方向。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或当今世界出现的热点问题、本学科的前沿技术等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素材、创设问题情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式学习”,进行创新实验。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认识到学习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问题中落实探究式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自然乐于回答。这证明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发现问题,应充分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多发现、提出、思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逐渐从没有问 “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从而也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学习该学科积极性,主动提出很多问题。“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中,有学生问:马戏团的小猴做出倒立、翻筋斗、作揖等复杂动作,这些现象形成过程中,为什么驯养员在小猴作出复杂的动作之后再喂它食物,而不是表演以前给食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表演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地给它食物?对这样的问题,应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展开讨论,最后再集中解释。
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教师就不能自己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料,通过阅读、讨论,从资料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印象更深。他们展现出来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
三、在调查中落实探究式教学
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在学习生物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生物科学技术的信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必然是空洞无味的,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例:调查整个校园内的视力情况,患近视的学生数目形成近视的原因?如何矫正?如何注意眼的卫生保健?寓教于乐,学生也自然乐于接受。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式教学,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认知学习理论今日头条,2016,06,08,[引用日期2016-06-16]。
[2]杨开城 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1,(5)。
[3]梁宁建 著 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张翠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式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