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明妍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咪替丁,观察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西咪替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西咪替丁;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64-02
过敏性紫癜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中小血管炎,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的症状。发病可急可缓,一般较急。应积极控制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1]。对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西咪替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5±2.5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病程6.5±2.5个月;症状:皮疹30例,腹痛9例,关节痛8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2.8岁;病程1.2个月~1.5年,平均病程6.6±2.8个月;症状:皮疹29例,腹痛10例,关节痛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大剂量维生素C、抗感染、钙剂、抑制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10~20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用药时间连续7~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每日400mg/kg,静脉滴注,连续应用3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用药1周无新的紫癜,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退,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用药2周无新的紫癜,2~3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显著好转;无效:用药2周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30例,显效18例(60.0%),有效9例(30.0%),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50.0%),有效8例(26.67%),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紫癜消退时间(8.5±2.5)天,消化症症状缓解时间(2.2±2.3)天,关节肿痛至缓解(2.5±2.3)天,住院时间(11.0±2.5)天;对照组紫癜消退时间(15.2±3.1)天,消化症症状缓解时间(4.8±1.3)天,关节肿痛至缓解(4.5±1.3)天,住院时间(16.2±3.5)天;观察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可急可缓,一般较急。除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外,主要症状如下。皮肤紫癜常见的为大小不等的紫癜,对称分布,多见于下肢,有时涉及面部,少数严重紫癜可融合成大疱。皮疹出现的规律,最初为小型荨麻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其色逐渐加深,由粉红色逐渐变成暗紫色,后变成棕色终于消退,不留痕迹。有些病儿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分布于头部、眼睑、唇部,手足背和会阴部等处。约2/3的病儿有消化道的症状,以腹痛为主,可有恶心、呕吐或便血。查体可有肠蠕动增强,腹部压痛,大便溶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偶见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并发症。关节可有肿痛,多见于膝、踝关节,关节腔内有浆液渗出,可有运动障碍,但不留关节畸形[3]。肾脏受累发生于紫癜后<1个月,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病情轻重悬殊,其中大部分病例肾脏损害较轻,重症病例可有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卧床休息,停用可能致敏的药物或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应限制饮食,出血多应禁食。肾上腺皮质激素,轻者可口服泼尼松,每日1~2mg/kg,重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改善血管脆性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抗生素治疗并发感染时可用青霉素7~10d。腹痛可用阿托品、山莨菪碱。关节肿痛可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消化道出血可试用止血敏。西咪替丁为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抑制性T细胞,减少辅助性T细胞,降低IgE水平,从而起减轻过敏症状和免疫调节作用,还可直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4]。对腹型紫癜尤其胃肠出血患者效果显著。丙种球蛋白中含有针对各种病毒的中和抗体,能快速清除体内病毒,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免受病毒直接损伤;并可改变机体免疫反应,减轻心脏炎症,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本研究中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增强了患儿对致敏原的抵抗力,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减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量。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总之,西咪替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改善症状,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胡兴敏,刘书娅.西咪替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95-95.
[2]张伟东.西咪替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158-159.
[3]宗媛华,李寿娇,刘春艳.丙种球蛋白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56例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5):63-63.
[4]张娜.用西咪替丁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9):255-256.
论文作者:赫明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紫癜论文; 球蛋白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小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关节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