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设计中的EMC设计技术与流程及规范论文_董金才

电子产品设计中的EMC设计技术与流程及规范论文_董金才

董金才

(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 210000)

摘要:在电力系统技术不断的升级换代的同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加入自动化技术也是一种趋势,通过对电力系统不断的规模化、智能化的转变之后,自动化电力系统的生产方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这种自动化的机械装置在使用中操作更加简单。在本文中对于电力结构的分析不断的深入,加入了电磁兼容EMC技术,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构建数值定于矩阵,再通过节点的转换,分析出电力系统的实际功能和相关的工作状态,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EMC技术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EMC

1 概述

在我国电力的发展在不断的使用中得到了更多的研究,电力基础的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在研究电力系统的时候,对于电气自动化不使用中,完全使用于电力设备的调试使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的电磁现象就会产生,对于电磁的危害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提到了电磁兼容技术。这里所说的电磁兼容性就是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效应,电磁会对周围的设施和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会出现干扰的作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解决实际设备运行中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干扰,让机器设备自动化使用的兼容性能更加合理。下面我们就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EMC电磁兼容技术做出相应的介绍。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设计

2.1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受到的电磁影响

在日常电力的使用中,整套系统都是通过物理效应进行工作,电力系统的整体本身就是一元集成体和二元集成体的联合构件,同时,电力自动化设备又是二元体中最为关键的构造部位,它 的电磁效应也是十分的复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议题。在电气设备的干扰中主要包括:一元设备的输出信号、二元设备的输入信号、一元与二元信号源之间的串接、自动化系统内部的单片机元件,以及在不同的信息传输渠道上的磁场交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这些都会对电气化设备在使用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直接导致机器出现不可逆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力系统的内部干扰

在电力系统的内部构造中,电力自动化设备包含单片机系统和核心的电路微机单件,整套电力系统在数字化通道和模拟矩阵之间的转换,通过对电力系统不断的规模化、智能化的转变之后,建立电气模块计算机模型,构建数值定于矩阵,再通过节点的转换,分析出电力系统的实际功能和相关的工作状态,利用二极管和AC转换电路之间的干扰源评定装置来对电路中的敏感原件进行检测,得出电路在使用中电磁活动最为敏感的区域,很直观的检测出受到电磁干扰区域的数值改变,为后期电磁兼容技术的使用做出数据上的保证。

3 EMC设计流程和规范

EMC电力自动化系统电磁兼容系统中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电气设备在启动的初期所产生的相关的负效应和电磁场,比如明显的电压减低以及过大的冲击电流,根据载荷的大小智能的调节电流的大小,减小电机轴的不利扭矩,减轻机械设备的磨损,这一点在前文中进行了相关的阐述,这样的有点不光是可以延长电力系统自动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电气设备相接触的操作人员免受电磁干扰,实现安全生产,也可以节约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方式也具有硬启动方式无法比拟的系统优势,由于其兼容模式简单,操作方便,构造也很简单,因此故障率极低,这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还具有一个关键的功能——限流,当晶闸管处于完全导通状态时,电机便会处于额定功率下工作,再加上旁路接通起的同时启动,可以有效地延长晶闸管的使用周期,此时电机进入到稳定运行状态。当机械设备需要停车时,第一步是旁路接通起器的断开,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减小旁路接通器内晶闸管的导通角,这样的话电机转速归零,机械停车,处于关闭状态。

电力系统在智能化运行中,必须考虑到脉冲的问题,电磁产生的脉冲是以八进制的数码编程的数字电路组,数字整体电路所产出的脉冲,在开关电源的频率上有着很敏感的控制,在高达几万赫的电源频率中所产生的脉冲效应是相当巨大的。在对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中还要考虑到谐波的抑制和滤波的相应工作。

1)改变频率的EMC调控设计方案: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中,对于机械的频率改变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要解决的是自动化设备兼容方面的问题。同时,设计到了频率的兼容就变得十分的复杂。单片机系统要在原有的设计使用频率中保证固定的使用频率不改变,这种频率特性在机械的使用中不会随时间的改变出现变化,就好比是机械自身的一个商标,来保证机械原件的单一独有性。在改变频率的调控设计局方案中,对于频率的改变可以划分为对频率的节奏的校准(振幅、周期以及频率的单位时间的改变量)、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频率于疲劳状态下频率的对比和通过技术手段将电气中产生的谐波进行过滤后得到的固有频率值。这些频率的获取都是可以通过频率信号的变化来得到。

2)连接零线:连接零线的方式是电磁兼容和消除一部分电磁干扰最有效的办法,在连接中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电源内的电阻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线路的电阻值存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另外一个方面是连接的零线可以通过接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地线的选择上也充分的选取最大电阻值,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对于所提到的电阻值完全决定于线路的功率,技术人员对于电源产生的瞬间功率有了直观的认识,在结合了功率方面的数据,可以在后期对电磁兼容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对选择零线和接地线的选择上也有很多的规定,必须遵守的原则是频率不受到很大的干扰,相互之间可以独立开来。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EMC电磁兼容性在使用中的相关的特点,以及设计的规范流程,对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作出定性的阐述和分析,并对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未来的发展作出部分的预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工作不但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可靠性,也是电力系统生产制造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招标和国际贸易市场的现实需要,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华.微机型继电器保护装置软硬件技术探讨[J].电力建设,2001,22(15):144-147.

[2] 王庆斌,刘萍,尤利文,等.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8(22):185-190.

[3] 员保记.自适应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1999.

论文作者:董金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电子产品设计中的EMC设计技术与流程及规范论文_董金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