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爱的目光投向每个角落论文_张兴忠

把关爱的目光投向每个角落论文_张兴忠

甘肃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 733110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应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学生分数、重优轻差的误区中走出来,把关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以最大的热情、最好的耐心、高度的责任感,引导他们逐步解困。

一、了解原因,制定解困办法

了解学习困难原因是实现学困生解困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对症下药”的依据。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掌握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梳理思想、认识自己,师生共同制定解困办法。我班六年级有位男同学,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始终不理想,甚至读课文时不会读带拼音的字。刚开始,我以为是他预习不扎实,到后来才发现他汉语拼音学得不扎实,不会拼读音节,又不敢向同学张口(因为他在班里相对年龄大一点,怕同学笑话他),这严重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针对他认识字而不会拼读音节的这一情况,为他指定了先直呼认识的汉字,然后根据汉字的发音学习拼读音节的方法,让他每天拿着字典大声拼读。不出两星期,他学会了拼读音节,在毕业时还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二、抓住优点,树立自信信念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个学困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只要教师找得准,抓得住,加以正确引导,这个闪光点就会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动力。五年级有位女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做作业,不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后来,我发现她绘画不错,我就让她为手抄小报设计版式、插图,并大加表扬。为她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一学期结束了,她的绘画越来越好了,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

由于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给学困生造成了许多“失败者”的心理阴影,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他们努力就能达到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逐渐消除心理顾虑,体验成功为他们带来的喜悦。这个小小的成功,就像催化剂一样,学生把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升华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他们加强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念,逐步形成主动探求、获取知识的习惯,使之“不令而行”,主动学习。

四、激发兴趣,强化参与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困生也一样,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提高成绩的强烈欲望,只不过这种欲望没有强劲的动力来实现。新教材当中要求同学写童话,这对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我就为他们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精彩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同学们。看完后,同学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互相谈论着片中的情节。我因势利导,先让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说说故事情节,然后想好了再写出来,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这样,我为他们经常“开小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再也不为写童话而头痛了,而且习作的水平在逐步提高。

五、分层要求,尊重个体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如教师在要求学习优秀的学生多元解读的同时,也要肯定学困生的单一理解;在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肯定学困生的单一算法。只要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应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翔实记录学生各方面取得的进步,肯定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因为教育并不是单一的为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是一个细微而耐心的过程,这个过程渗透一个“爱”字;凝聚一个“恒”字;体现一个“扶”字。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及认知规律,有利于我们调节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论文作者:张兴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把关爱的目光投向每个角落论文_张兴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