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论文_张玉芳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论文_张玉芳

淄博市世博高新医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种类等进行统计研究,并分析其致病原因,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 据统计,120例患者中,年龄低于30岁占10.00%,30-44岁占12.50%,45-59岁占26.67%,≥60岁占51.67%,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中检出脑血管病52.50%,头痛11.67%,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0%,神经退化性疾病3.33%,其他原因致眩晕、头晕30.00%。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其他类型的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情况与年龄相关,年龄越高则发病率越高,且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主要类型,需加强预防管理,以降低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特征;预防措施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内科概念。神经内科疾病种类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包括脑血管病变、脑部炎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1-2]。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发病较严重,且因神经内科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病变,治疗后会引起较严重的后遗症,或无或具体无根治手段,致使活动、语言、认知等多功能障碍;同时部分神经内科疾病起病较急,若救治不及时则会引起死亡,故神经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4]。临床需加强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讨论,分析其致病原因,以为临床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对其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60.01±5.42)岁;高中及以下学历88例,高中以上3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种类等进行统计研究,并分析及发病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情况 120例患者中年龄低于30岁11例(10.00%),30-44岁15例(12.50%),45-59岁32例(26.67%),不低于60岁62例(51.67%)。年龄不低于60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5、42.241、15.739,P<0.05)。

2.2 疾病种类 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检出脑血管病63例(52.50%),其中脑出血15例(23.8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31.75%),脑梗死28例(44.44%);检出头痛14例(11.67%),其中偏头痛5例(35.71%),神经痛1例(7.14%),病因未明头痛8例(57.14%);检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3例(2.50%);检出神经退化性疾病4例(3.33%),其中阿尔茨海默病2例(66.67%),帕金森氏病1例(33.33%);检出其他原因致眩晕、头晕36例(30.00%),包括周围型眩晕12例(33.33%),病因不明眩晕9例(25.00%),头晕15例(41.67%)。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2、75.235、72.077、12.534,P<0.05)。

3 讨论

根据神经内科疾病病原学研究资料分析发现,神经内科疾病急诊率可达2%-11.5%,且多数患者发病后会伴有不同程度是神经缺失表现,导致情感、认知、活动、语言等多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故临床需加强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预防康复治疗,以减少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不低于60岁患者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要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说明老年患者是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且神经内科疾病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原因为老年患者因年龄较高,各器官及神经组织功能均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是神经内科疾病的高发年龄;且因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均会增加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几率。本研究中,脑血管疾病检查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内科疾病检出率,主要疾病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出血。说明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原因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而上述病因又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相关。经脑血管病病原学研究资料分析发现,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长期酗酒及抽烟、运动量过少、肥胖等均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老年患者多学历较低,对疾病认知不足,长期维持较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致使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病情控制不佳,长期发展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压流变学异常,且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退,在情绪过度波动及过度劳累后极易引起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6-7]。故临床需针对老年群体进行基础性疾病预防、治疗、日常保健等相关内容的健康宣教,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活动等日常生活习惯,减轻不良习惯对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避免基础性疾病的形成及恶性发展,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神经内科疾病已逐渐趋于年轻化,所有临床也需针对中青年人群进行神经内科疾病预防教育,以提高中青年群体对日常健康保健的重视度,维持较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8]。

经临床试验发现,大脑具有可塑性,可以被环境及经验所影响修饰,即在外界环境及经验的重复作用下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塑造的能力,主要为结构可塑和功能可塑。脑组织结构可塑是指大脑组织内部突触及神经元之间可受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影响,从而建立新的连接,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即通过反复训练或学习,大脑某功能的一代表区可以由临近脑区域所代替,从而恢复部分功能。根据临床大鼠试验发现,大鼠在进行技巧性训练后,其相对应的运动神经皮层代表区域有所扩大,且神经细胞突触明显增加。说明技巧性功能训练可对大脑皮层形态结构及功能造成改变。临床进行功能训练及学习可有效刺激受损区域残未受损域神经元在相邻区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域进行萌发,促使脑突触及神经元新的联系。且在神经组织遭受损伤后,脑神经突触在形态、数量、效能等方面发生一定的适应性改变,促使联系及功能重新恢复。临床研究发现,脑神经损伤后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功能训练后,大脑功能及肢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且成年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在任何年龄患者神经功能遭受损伤后仍具有恢复的可能性[9-10]。故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预防治疗期间需加强进行功能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情况与年龄相关,年龄越高则发病率越高,且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主要类型,需加强预防管理及康复治疗,降低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孟凤珠,罗国刚,刘蕊,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在神经科常见疾病中的病因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1-14.

[2]米荷音,郭洪亮,胡文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院感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06):1053-1054.

[3]邹湉,张绍敏.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学特征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09):1266-1269.

[4]陈裕光,江植成,鲁少军.60例急诊神经内科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3):82-84.

[5]王萍,段鲁勤,王霞.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造影中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血肌酐、血尿素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8(07):401-402,405.

[6]陶昀璐,华扬,贾凌云,等.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关系的多中心登记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06):292-296.

[7]魏旭英,孙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病人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3):1659-1661.

[8]陶昀璐,华扬,贾凌云,等.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关系的多中心登记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06):292-296.

[9]董军涛,林阳阳,燕铁斌,等.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7):716-722.

[10]刘涛,白石,黄悦.跑台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记忆能力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1301-1306.

论文作者:张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论文_张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