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性化德育课堂的有效措施
刘文倩 刘宇红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德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这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德育重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课堂应当更加注重有效性,强化课堂责任意识。
关键词 :责任课堂;有效教学;措施
一、责任课堂与有效教学的起源和发展
从国际教育发展的形势中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的主流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的理论,“关注和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发展”的教学观,“着眼于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课程观,“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和“坚持多元发展”的评价观,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要经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责任课堂的研究充分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1.责任课堂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在他看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人本身的发展,没有充分看到学生的自身兴趣、个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在意的是书本、知识的讲授,没有把人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最好的教育,我们需要达到的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对自身有认知,通过学习更好的发挥作用。就是“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怎样适应变化的人,认识到任何知识都不是完全可靠,唯有探索知识的过程才是健全的、基本的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是基本理念,运用我们的教学情景,师生互动,创设更和谐的教学情境。
责任课堂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一模式的关键是要求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要负起责任,它的目标就是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那我们如何来理解这里的责任?关于责任的内涵包括:①让人担任某种职务或承担起某种职责;②份内应当完成的事情;③若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需要承当的过失。简言之,任职、份内事,因过失而受查处是责任的三层基本含义。所谓的责任课堂,就是指教学两个方面,在遵循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前提下,有良好的教学秩序、规范的教学行为,和谐、互助、开放、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切实担负起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对中华民族素质提高负责之责任。
众所周知,不同工业设备之间的连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各种不同时期、不同品牌、不同协议的工业设备,如机床、热处理设备、自动生产线、柔性生产线、专机设备、AGV、3D打印设备、注塑机、测量仪、机器人乃至可穿戴设备等,都有不同格式的数据通信协议。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考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思考何尝不是这样?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静心思考、有所创新的。因此,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提问时注意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情境,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通过积极独立思考,探究新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2.有效教学
在未有有效教学理论以前,在教学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是教学是艺术理论。但随着西方20世纪上半叶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深入,尤其是在科学思潮、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的推动下,一些学者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学活动,进而提出了有效教学理论,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谈论和关注。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合乎社会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整个社会教学效率不应低于平均水平,其以效率为教学评价关键性标准,如果教学活动没有效率,就视为低效或无效。
从本质上讲,学科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是教师传递和引导信息,学生接受探究和反馈信息的系统性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潜在地被培育起来,这就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然而,部分学科教师还过于凸显自我教学掌控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单方面的知识讲授,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教学综合素养的引导、启迪和驱动,致使学生的素养培养片面化,也致使师生互动流为形式化。
二、德育责任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教师课堂责任意识淡薄,工作少有热情,表现于外则是教学行为具有随意性、情绪性。作为教师,好好备课、好好上课、好好调动学生来上课,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学习依然是学习者为主体的活动。我们的课堂,不仅仅在于“教”,更关键的还是学生的“学”堂。既然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无疑,在责任课堂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现实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上课前,学生不能清晰的了解到老师这节课的内容;课堂中,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只知道好好配合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到了课后,最多也仅仅知道要预习,温习好功课。至于其他的事情,并不在他们的学习范围之内。从表现上看,老师备课、上课,确实是完成了不少工作,也可谓是尽心尽力,但实际上,这样的越俎代庖,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一种惰性,也剥夺了学生一些学习的权利。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师掌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而学生处于被控制和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这使得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违背其自身成长规律的畸形发展。短时间内,学生在学科教师的强制管教下取得了一定的学习进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持续以后,教学的弊端和矛盾日益凸显就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比如:学生不能够形成层次性发展、个体性学习需求也不能够满足、全面性素养不能有效地被挖掘和培养。
1.教师对其职业价值、职业的行为规范的把握与认同缺失
斯宾塞(H.SPener)在《教育论》中认为,教育应包含“智育”、“德育”和“体育”“德育”由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常用的概念和术语。德育责任课堂在实践过程总是存在一些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从目前落实教学常规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2.教学目标设计不科学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经历不同,责任意识有差别,实施责任课堂下有效教学研究,探索出在新课程理念下责任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操作细则,以此来规范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
3.不能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对百米林带植物群落的游憩功能开发不可盲目进行,维持绿带的生态效益是游憩开发的前提条件。针对百米林带内活动场地有限、活动类型单一、缺乏基础设施等问题,建议对部分存在游憩需求的植物群落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养护管理,修缮园路,设置慢跑道,增加配套设施(如坐憩设施、照明设施、环卫设施等)。提升绿带的游憩适宜度,将百米林带打造成供市民感受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
4.教学方式僵化,不能够形成教学相长的效果
这里所称的有效,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在学科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学科学习所获得的认知和成就。有效性并不针对指向学科教师,即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间没有完成相应的内容,又或者教的不仔细。更多的是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发展和收获。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进步,即使教师的课堂再精彩,再认真,我们认为,这样的效率是低下的。因此,判断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是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教师在这里的关注重点必须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具备反思意识。
5.学生的学习方式未能提升
在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及身心成长规律,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和讲解,其结果是:学科教学效率不高,这一局面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仅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责任课堂则倡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提升,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最终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德育责任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措施
在传统德育教学中,学生能否有效获得知识认知成为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而学生的其他素能,比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认知等严重地被忽略了。虽然,学科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养成,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就是大量、反复练习。在考试通过率的影响下,在追求学业分值的驱动下教师比较单一化重视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培育。基于教学目标认知上的偏差,出现了学科教师教学任务重和学生学习负担重,而教学活动并不有效的教学怪相。
德育课堂中,通过开设示范课、随堂听课、学生、家长反馈、教学调研、水平检测、常规检查等途径,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网络,落实责任全面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力争形成操作方案。把教学效果纳入管理考核和教师教学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制订德育责任课堂下教学效益评价方案,制定责任课堂质量考核制度。
居住建筑内部空间的局部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定位主要包括室内部分的采暖、通风、空调、声音处理等方面,这部分处理目前在现代居住建筑中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以此以最佳程度的提升生活的品质。因此,通过介入某些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或借助某些仪器设备来优化视觉听觉感受等使得居住建筑内部空间的局部声光热等物理环境达到最佳状态,适宜人居住[3]。
参考文献 :
[1]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7.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3]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75.
O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Humanized Moral Education Classroom
Liu Wen-qian, Liu Yu-hong
(Taizhou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Abstract : Mo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important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skilled personnel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moral education classroom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ffectiveness an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lassroom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 Responsibility classroom; Effective teach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002-000023-02
作者简介 :
刘文倩(1987-),女,江苏泰州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德育研究。
刘宇红(1991-),女,江苏泰州人,助教,本科,主要从事会计研究。
[责任编辑:周 天]
标签:责任课堂论文; 有效教学论文; 措施论文;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