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思考,任务驱动研究,合作促进共赢——对一次初中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指导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研组论文,校本论文,共赢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的要求,在朝阳区某校初中数学组开展了一次“教学干部情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即一次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的校本研修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课程的学习,启发教学干部对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备课活动,如何在集体备课中切实发挥同伴互助、智慧分享的作用进行思考和研究,并学习获得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回顾指导全过程,笔者有很多感触,记录下来与同行分享. 一、对校本研修中集体备课的认识 1.指导历程的回顾 校本研修是在基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出的一种教师教育和教研的新方式.它是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是与学校整体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1] 当笔者把本次校本研修背景下的备课活动的要求与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和教师们进行沟通后,大家都将思考集中到了他们上学期进行的一次研究课活动上:勾股定理的教学.对那次研究课活动,教师们思考了很多,收获也很多,所以印象很深刻.但是如何呈现这样一个研究课活动的准备过程,确实是一个需要再思考、再建构的问题. 当教研组长将课程脚本的第一稿发给笔者的时候,在感动她办事雷厉风行的高效率后,笔者对文稿也感触很多.虽然文稿清晰地反映了教师们的研究与思考的成果,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这样的结果确实还不能很好地反映集体备课的过程,也不容易呈现同伴互助的作用.那么,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教师们都熟悉的备课工作,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过程和活动,鲜活地呈现在其他教师面前,促进大家对开展备课工作的思考和改进呢? 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明确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什么.事实上,集体备课就是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每个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针对教师们教学中困惑的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通过同伴互助得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教师对课标、教材、考纲等的认识与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实证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教学的定位与灵活处理等问题.在明确了备课的作用后,笔者确立了“以问题引领思考、用任务驱动研究”的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于是,笔者给教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回顾以往我们讲授“勾股定理”这一内容的经历,反思出一两个值得深入思考和集体研究的问题. 教师们首先独立思考,并把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书写出来,一周后,备课组成员又聚到一起,通过头脑风暴和交流讨论后,聚焦了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对于勾股定理的教学,如何设计教学引入环节使之更具数学味,更为恰当有效? 问题2: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应该如何根据课标准确定位和把握难度? 问题3:在勾股定理应用的教学中,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例题使之更能落实教学目标? 总体看这三个问题,正好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即教材、学生和教学. 第一个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教学选择问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引入只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具体环节,对于核心概念,如何恰当选择引入方式才能既反映数学学科内容的本质,又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确是需要教师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教学定位(或者说是合理取舍)的问题.勾股定理的证明不仅方法众多,而且各有特色,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既反映课标的要求,又切实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他们的推理论证能力,也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准确理解课标,深刻把握教材,合理进行取舍,才能将几种重要的证明方法系统地整合起来,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将活动体验、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理性证明等定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 第三个问题的实质是学情分析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领,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正如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斯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只有教师在深入实地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层次、有逻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在聚焦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教研组长又将问题变成具体的研究任务,将组内教师进行分组,每组一个研究任务,规定在一周内完成,给出结论.各个小组通过查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相关的学术期刊,并结合以往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对以上问题做了深入地研究,撰写了相关研究或综述报告. 基于对问题的分组研究和提炼,备课活动进入了集中交流分享环节.在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的集体备课,不仅内容具有针对性,而且大家的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每组的代表全面阐释了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通过讨论交流,大家不仅分享了研究成果,同时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也基本达成了共识,确实达到了集体备课中同伴互助促进共赢的预期效果. 2.集体备课的模式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修活动,具体是指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研修活动.[2]综观上述校本研修中备课活动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研究思考是备课的主线,问题提炼是备课的基础,任务驱动是备课的核心,交流分享是备课的目标,参见图1. 在实际过程中,上述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问题引领”有助于营造任务驱动的研究氛围,“任务驱动”有助于激发同伴互助的研究意识,“同伴互助”又可以促进校本教研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研究不断接近问题的本质和答案.可以说,“同伴互助”的校园文化和教研氛围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备课组或教研组发现和提出数学教学中的真问题,使校本研修持续地内涵式发展. 校本研修提倡“以校为本”,教师由“受训者”变为“研修者”.“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是这种研修方式的核心理念.上述备课活动突出体现了这一理念,所有问题都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出来的.由此可见,“校本研修”的突出特点是转变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突出了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唤醒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 二、对校本研修中培训者指导角色的理解 校本研修也称为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要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就需要认真开展以尊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愿望为基础的校本研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十二五”继续教育文件中要求各学校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3]笔者认为校本研修这一培训形式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因此,培训者如何把握住角色定位是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指导的关键. 1.要成为发现教学问题的促进者 为了使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需要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力和教师群体的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教研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因此,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的研究是进行这种研修的重要平台. 在指导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培训者要成为支持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促进者,帮助教研组或备课组发现需要研究的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这是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的根本.问题的来源则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所以,指导教师必须学会提出问题,引发教师进行深度的教学反思,通过组织深入的交流讨论活动,聚焦备课需要解决的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有效备课的基础. 2.要成为完成研究任务的协作者 在校本研修中,需要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问题并进行独立研究,从而把备课过程当成自主研究过程、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作为培训教师要能给予给力的指导,努力要成为研修任务完成的协作者,帮助他们指明研究思路、修改研究方案、监控研究过程、检查研究成果,促进教师有效完成研究任务. 在这一协作研究中,要切实发挥指导教师的优势,指导教师也要努力成为理论学习的引领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或推荐者、研究方法的指导者,激发起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们形成文献意识和专业阅读习惯,真实享受到教学研究带来的乐趣. 3.要成为教师持续发展的引领者 要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的生态环境,需要坚持,需要引领.集体备课,每个学段、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几乎都要涉及,但是长期以来,大家对集体备课的管理都仅仅停留在表层,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更缺乏可以借鉴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本次基于学校初中数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使校本研修背景下的集体备课形成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问题引领思考,任务驱动研究,同伴促进共赢”;生成了“聚焦问题,独立思考,分组研究,整体交流,同课异构,共同分享”的备课模式.同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和指导教研活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可以说,上述备课收获的取得,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引领. 三、如何以校为本指导教研组的集体备课 1.要加强沟通交流 培训者要多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进行沟通,要善于组织教研组成员的深度交流,达成研究共识,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以前备课就是讲讲教学要求,聊聊经验心得,说说进度,对对题目,如此而已.而本次的集体备课过程变成了教师自主研究和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但是大家的收获也很大,对每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怎样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常态的备课与这种研究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系统设计的,这种思考与设计都需要多方面的深入交流沟通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2.要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本次校本研修活动,笔者充分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既包括教师同伴之间的合作,又包括教师与培训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可以说,校本研修很难在教师们彼此孤立的状态下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就应通过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形成强大的群体合力和研究氛围来完成.[4]本次校本研修的备课活动以问题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教师们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既有独立的深度思考,也有愉快的合作学习,在此期间,教师们打破了职称、年龄、年级和班级等的壁垒,成了纯粹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特长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每位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形成了合作共进的文化内涵,学会了利用团队智慧提升个人专业性向和专业能力,这也是构建校本研修文化的重要过程.[5] 3.要加强细节指导 在本次基于校本研修的备课指导过程中,笔者认为:作为培训者,不仅要能够指导学科专业方面的内容,引领教师开展专业化、学术化的教学研究,还要善于关注教研细节的指导,其中包括教研组长组织管理能力的指导、对各个教师完成任务的指导等.总之,细节指导越是到位,研修效果就会越好,教师们的收获也就越大. 优质教育呼唤优秀的教师,有意义的教学需要有思想的课堂.随着课程、教学和考试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类似校本研修形式的教师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培训要基于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将培训的“阵地前移”“重心下移”.[6]作为培训者,今后对基于校本研修开展的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的指导工作,内容会越来越多元,难度也会越来越加大,要求也会越来越提高,培训者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与挑战,使指导更加符合要求、契合需求,促进校本研修的专业化发展,是需要培训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编辑手记】本文指出,指导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要加强细节指导,这也是目前教师培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现在很多教师培训中比较关注方针政策、教育理念以及国外教学新模式的介绍,而对于教学中一些问题不太关注,这导致教师感觉培训内容与自己的日常工作距离较远,使得部分教师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热情.因此,在培训中除了要关注宏观问题,也要关注教师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问题,以具体教学问题为案例,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理论,掌握研究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还能切实提升培训效果.问题主导、任务驱动、合作促进双赢--对初中数学教研组校本研究活动指导的思考_校本研修论文
问题主导、任务驱动、合作促进双赢--对初中数学教研组校本研究活动指导的思考_校本研修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