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车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 在手背浅静脉穿刺术中,对采用60-70°角冲击式进针方法和常规进针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10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进针方法对患者左右手进行静脉穿刺,研究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时的进针时间、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液体外渗率,血管可重复利用率、拔针后皮下瘀血率、病人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7项指标。将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寻找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进针时间经t检验p<0.001,有显著性差异。疼痛程度、病人满意度分别经χ2检验p<0.005,有显著性差异。液体外渗率、皮下瘀血率分别经χ2检验p<0.025,有显著性差异。血管可重复利用率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穿刺成功率经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60-70°角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法可缩短进针时间,减轻病人疼痛感,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提高血管的可重复利用率及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穿刺方法。
【关键词】大角度;静脉穿刺;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0-02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据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2]。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虽能接受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案,但仍对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输液过程中液体的外渗、输液后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心存恐惧。近十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讨改进传统静脉穿刺的方法,从进针的角度、速度、病人握拳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60-70°角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文中均称为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术。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干部病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为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无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无血管性疾病,双侧肢体知觉及浅表感觉均正常。
1.2研究工具
选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洁瑞牌一次性输液器,均为7号头皮针。秒表一个。
1.3研究方法
1.3.1设自身对照实验:笔者本人为操作者,进行全程试验,操作时间为每日8:00—10:00。分单双日使用两种不同的进针方法对病人左右手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单日为左手,采用传统方法。双日为右手,采用大角度冲击式进针方法。对100名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自身对照实验。操作时由另一名护士使用秒表记录进针时间,穿刺成功与否。同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对疼痛的反应。操作完成时,告知病人不同程度疼痛的判断标准,在操用者离开病房后,当场询问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判断疼痛的级别。并发满意度调查表。由操作者本人观察输液过程病人有无液体外渗及输液完毕后第2天注射局部有无瘀血的发生,回收满意度调查表。试验完成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3.2传统穿刺方法:常规选择血管,消毒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20°角,由皮肤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在皮下潜行0.5-1cm,见回血后再进少许[3]。穿刺成功后才嘱病人松开拳头。
1.3.3大角度冲击式穿刺法:常规选择血管、消毒扎止血带,采用非握拳穿刺法,嘱病人手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母指置于患者手背部向下轻压腕部,拉紧皮肤,其余四指放于患者手掌下固定患者手掌,使血管充分拉直漏出,针尖斜面与皮肤呈60-7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放平针尾,向前送针少许,固定。
1.4评价指标:
1.4.1穿刺时间:记录针尖刺入皮肤的瞬间至输液管前端见到回血的瞬间所用时间(用秒表记时)[4]。
1.4.2成功率:针头一次进入血管,穿刺部位无肿胀、无药液外渗,保持输液通畅为成功,否则为失败(包括退针、刺破血管、输液不畅等)
1.4.3疼痛程度判断标准[5]
1.4.3.1无痛 患者接受静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询问局部无痛感。
1.4.3.2微痛 患者接受静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无改变,询问局部有短暂刺痛感,微痛时间不超过10秒。
1.4.3.3剧痛 患者接受静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张口甚至呻吟,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询问穿刺点很痛,疼痛时间超过15秒。
1.4.4输液过程液体外渗情况判断标准
在确定为穿刺成功后,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输入不畅,挤压输液管前端无回血,前方有阻力感,输液针头处出现皮下渗液,按压后有紧绷发硬感,需拔出针头重新穿刺者。排除外力触碰输液针头,牵拉输液管或使用输液侧手进食等情况造成液体外渗者。
1.4.5血管可重复利用率 穿刺血管周围皮下无瘀血,无肿胀,暴露良好,同一血管等长距离下连续可利用的次数。
1.4.6皮下瘀血的判断标准 穿刺部位有少量皮下出血形成大小等青紫区,瘀血直径<2mm,紫癜直径3-5 mm;瘀斑直径>5mm[6]。
1.4.7病人对穿刺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设 很满意 满意 不满意三项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整理,采用t检验、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10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55例,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59岁。女性45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
2.2两种进针方法进针时间比较见表1:
表3可见:两种进针方法穿刺成功率经χ2检验χ2值为3.79,P>0.05 无显著性差异。液体外渗率经χ2检验χ2值为5.67,P<0.025有显著性差异。
2.5两种进针方法皮下瘀血率及血管可重复利用率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可见:两种进针方法皮下瘀血率经χ2检验χ2值为5.83,P<0.025,有显著性差异。
血管可重复利用率经χ2检验χ2值为4.3,P<0.05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结果均说明,大角度冲击式静脉穿刺术优于传统方法。
3.讨论
3.1两种穿刺方法进针速度的分析比较
传统的穿刺方法为“二段式”进针方法,针头刺入皮肤后,需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再刺入血管,回血时间慢,操作过程长,效率低。而大角度冲击式穿刺法在针头刺入皮肤的同时直接刺入血管,回血迅速,回血时间经临床观察提高近一倍,经统计学分析P<0.001,有显著性差异。
3.2两种穿刺法对疼痛的影响比较分析
3.2.1皮肤的结构、疼痛神经纤维及痛觉感受器分布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200个[7]。穿刺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而手背浅静脉穿刺部位的血管在皮下组织或真皮层。常规穿刺法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还需潜行一段,使针头对皮下组织丰富的神经未稍产生机械性切割刺激,病人感觉疼痛较剧烈。而大角度冲击式进针方法在穿过皮肤的同时直接刺入血管,针头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未稍的机械性切割只是瞬间,病人一般感觉只有微痛甚至无痛。经临床观察研究,无痛率从12%提高到68%,两者经统计学分析P<0.005,有显著性差异。
3.2.2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
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大角度冲击式穿刺法进针角度为60-70度,增大了进针角度,使皮肤与针头之间的触点面积变小,且冲击力大,进针压强增大,进针速度快。而传统方法进针角度为15-20度,使针头与皮肤触点面积增大,冲击力较小,进针速度慢。疼痛明显。
3.3两种穿刺方法皮下瘀血率及血管可重复利用率比较分析
传统方法的二段式进针法,使皮肤进针点与血管进针点之间斜面大,拔针后按压穿刺点易出现偏差,致使血管进针点不能得到有效按压,易导致皮下瘀血斑发生。使血管重复利用率下降。而大角度冲击式进针方法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在同一位置上,拔针后立即按压穿刺点及周围较少面积,即可达到有效按压的目的。减少了皮下瘀血的发生,提高了血管的可重复利用率。
3.4两种穿刺方法成功率,液体外渗率比较分析
大角度冲击式穿方法适宜于粗直血管,应根据静脉的深浅粗细充盈度来调节进针力度与深度[8]。进针过浅未刺入血管,进针过深则穿透血管可导致一次穿刺失败。传统方法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血管后嘱患者松拳时,由于皮肤和血管牵拉、回弹,容易使针尖刺破血管或脱出血管外,致穿刺失败。当针头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可导致输液过程液体外渗率高。对于 穿刺难度大的血管最好能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再缓慢进入血管,既可减轻疼痛又易成功[9]。两种穿刺方法经统计学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3.5两种穿方法病人满意度比较
大角度冲击式穿刺方法使无痛率从传统的12%提高到68%。皮下瘀血率及液体外渗率降低,提高了患者对穿刺的满意度。
4.结论
通过100名病人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大角度冲击式静脉穿刺方法优于传统的穿刺方法。此穿刺方法增大了针角度,减少针头斜面与皮肤的接触面,快速冲击式进针至血管,以简练轻巧的动作完成穿刺。有效减少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充份建立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2
[2] 岳立萍,周立,度淑华.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4):102105.
[3] 马维润.改进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查.中国疗养医学,2006,15(3):205206.
[4] 宋晓波,韩霞,吕佳萌等.大角度进针静脉穿刺术的临床研究.吉林医学,2001,22(3):186.
[5] 王玲,李华伟,田秀荣.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7):445.
[6] 赵庆英,红英莲.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2,17(1):842.
[7] 皱玉敏,宋文玲,王应恒等.60°—70°角静脉穿刺对病人疼痛影响的观查.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2):104.
[8] 杨艳萍,许志华,路春琼.2种手背静脉网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5.
[9] 张洪芬,李林,胡娅丽等.轻快冲击式大角度静脉穿刺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02,16(9):502503.
论文作者:杨远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方法论文; 皮下论文; 针头论文; 角度论文; 两种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