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化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体系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3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634(2003)12-1233-07
当前,情报学理论研究正在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动向和趋势。国内外情报学家都致力于基础理论方面构筑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深化研究,升华见解,提高认识,不断地把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本文就情报学体系结构模式,以及演化过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些研究和探讨。
1 情报学体系结构概念演绎
任何一门学科体系都有其特定的概念。情报学体系是指研究客观情报现象及情报社会实践活动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各个具体理论的总和,或者说,是由一群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情报学体系概念所组成的学问的总称。包括情报学概念体系、情报学原理、情报学各要素组成的知识体系。具体地说,情报学体系是研究情报事业发展、保障及管理的规律,指导情报实践活动的学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三点:情报学体系不是一般的学问,而是科学化、系统化的学科理论体系;情报学体系不是研究情报实践活动某一方面的规律,而是研究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规律;情报学体系不仅要对情报实践活动规律进行正确的理论抽象和概括,而且要用于指导情报的实践活动。构筑情报学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情报学原理、情报数学、情报哲学、情报经济学、情报系统管理、情报决策理论和情报学方法论七个方面。
情报学体系结构是指研究情报学知识单元构成情报学体系的规律的学问。或者说,情报学体系结构是由内部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情报学是人类进行情报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是具有严格逻辑统一性的知识体系和特定的结构形式,并且由这种结构形式规定着它的整体性质与功能。因为情报学体系是由各种纵横交错、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知识单元组成的。每个知识单元在情报学体系中都有特定的地位与作用,运用哲学思想和数学模式,把整个知识单元连成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这就是情报学体系结构。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是情报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形成的,是情报学体系结构中最富有生命力、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部分。正是这些要素不断地演化、发展和完善,使情报学理论体系不断地得到充实、提高和升华,构成了完整科学的情报学科理论体系大厦。
2 情报学体系结构模式、特点与功能
情报学体系结构内部要素就是情报学各个知识单元的有机组合。一个知识单元构成情报学体系的一个部分,所以说,情报学体系结构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严格逻辑统一性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单元都有自己的结构形式,并由这种结构形式规定它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1)情报学体系结构模式。情报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从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所有知识单元来说,可依次分为情报学总体结构、门类结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总体结构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知识的总概括;门类结构是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基础学科自身体系结构,是情报学最基本的主体理论知识;学科结构是情报学各门分支学科进行结构分析的形式,结构形式是由特殊情报现象及其情报流运动形式所决定的。所以说,各种特殊情报现象及其情报流的运动形式构成了情报学体系若干分支学科,如情报资源学、情报检索学、情报研究学、情报计量学、情报经济学、情报系统学、情报管理学和情报社会学等;知识结构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微观结构,是指各种要素(知识单元)构成的理论体系结构形式。从总体上说,情报学体系结构模式可按理论体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学科形态结构。情报学体系形态结构是研究和探讨学科结构的一种形式,不同形态特征反映出不同学科的不同功能。形态结构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形态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功能,而学科的一定功能又属于一定形态结构之中。情报学理论体系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反映了情报学理论体系中学科层次水平的基本情况。从情报学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态结构模式是:情报学基础理论——应用情报学——情报技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这种结构模式比较恰当地表现了情报学理论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连接的整体发展趋势,体现了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发展的各种不同性质与功能,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相互独立的定律、定理,并由此构成情报学理论体系及各个要素的概念。概念组成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单元,这些知识单元沿着一定的规律凝聚成学科结构。情报学理论体系知识的扩展与升华,是各个要素知识融合而成的知识体系。因此,要素是情报学体系形态结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②学科本质结构。情报学体系本质结构是情报学体系复合结构的核心内容。客观情报现象结构属于情报的客体结构,社会情报实践行为属于主体结构。客体结构和主体结构共同组成复合结构。复合结构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所以称为学科本质结构。在社会情报实践中,从事情报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传递、存储和提供服务的情报工作者,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类长期的情报实践活动,不仅创建了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而且为推动情报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创造了新的情报手段和工作方法。因此,情报学理论体系本质结构中人是主体结构。情报实践过程的主体首先需要是获取有关客体的信息、情况、事实、数据和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加工、整序、报道和传递工作,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也是情报学理论体系主体结构的功能。根据学科主体结构模式,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个体、集体和国家经营的情报实践主体结构;二是由社团、公司经营的情报服务业与产业型的主体结构。前者是目标主体,即以情报用户需求为对象的主体结构;后者是中介主体,即以经营服务为导向的主体结构。两种主体结构虽然各有其特殊性,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其社会功能上却是一致的。
客体是指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客体结构是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流运动表现的各种形式,包括为领导和管理决策服务的战略情报研究报告,为科研生产服务的各种科技文献资料,为经营管理服务的各种快讯快报。种类繁多的客观情报现象是社会实践的基础,是人们赖以实践和认识情报的对象。以客观情报现象为基础的各种情报流运动形式,如情报序化后的存储及其交流传播形式,是情报学理论体系中客体结构最本质、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使其主体结构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把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流运动两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客体结构。根据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的原则,情报学理论体系客体结构在整个学科体系本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客体结构同主体结构组成矛盾的统一体,决定着整个学科体系结构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引导情报学理论体系变革、演化与发展,并推动整个情报事业的发展。
③学科层次结构。情报学理论体系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严密结构的逻辑系统,其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空间配置和分布状态,都表现出它具有特定的结构模式。从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到各门分支学科,在其学科结构上都是由一系列的基本要素并以一定的联系形式构成,呈现出学科层次结构模式。由于这些要素在学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空间和排列顺序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存在着质的差异。因此,有的处于深层结构,有的处于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构成了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从学科结构本质属性来讲,处于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表层要素是情报学的概念体系的表现形式。概念体系是情报学理论体系表层结构形式的基础。概念体系是在概念组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体系之间不断产生新的联系,并构成表层化的系统。情报学理论体系是在概念系统产生联系的基础上经过演化与发展而形成的,因而,它表现为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构成情报学表层结构最直接的要素。可见,构成情报学理论体系表层结构是由情报学概念、以及概念体系与各要素内部存在的联系方式所形成,其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内容丰富多彩。
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深层结构是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情报学体系基础理论、学科领域、情报学知识及知识组合体系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构成。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要素是以情报学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一些基本定义、定律、原理和经验构成,其经验要素是人类社会情报实践中积累的基本方法的记录。情报学理论要素和社会情报实践经验要素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并建立起相互联系就组成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要素。由于情报学理论体系内部结构的不断运动、演化与发展,一些要素的特有联系方式,将情报学理论要素和社会实践经验要素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的整体就是情报学体系的深层结构。具体地说,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深层结构,是以学科逻辑结构、原理结构和学科属性共同组成学科结构的核心,并与其他要素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深层结构。就学科结构整体性而言,学科结构的核心是整个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本质,是学科结构中最具有生命力和科学意义的部分。围绕着这个核心的外围结构要素是情报实践结构要素、概念结构要素、理论结构要素和分支学科结构要素。这些要素具有各自的特征与功能,是影响和推动其学科结构核心变化与发展的动力。只有深入地研究学科深层结构,探索学科体系深层结构的演化与发展规律,才能从基础理论要素方面创建完善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
(2)情报学体系结构的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格局。情报学是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横断学科,情报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多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结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交叉发展,形成一门完整的科学体系。综观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化与发展,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性质与特征:
①学科体系结构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谓规律性是指物质内部运动时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客观情报现象与情报流运动的态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且,这种规律性表现出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一是情报学理论体系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包括理论体系结构的分化与综合,以及由此而产生新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规律,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积累与变革等矛盾运动规律;二是作为社会构成的一个特定因素的情报学理论体系与社会其他因素的相互矛盾运动规律。如社会情报需求与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与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的规律。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规律,并以客观规律的知识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通过社会情报实践,不断深入地探讨、分析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性质与特征,充分认识与揭示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内在矛盾的客观规律,把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②学科体系结构发展的系统性。系统是诸要素有序的集合。情报学理论体系是个大系统,它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以科学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推论所表达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系统知识体系,是人们从事情报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性认识的结果。尽管情报学理论体系以情报实践经验为基础,但其理论体系不等于情报实践经验的总结。因为情报实践经验所反映的仅仅是客观情报流运动现象和社会情报实践活动的表现,缺乏对客观情报表现本身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要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上升到理性认识,或者说,要对情报实践经验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提炼与升华,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以便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因此,整个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③学科体系层次结构发展的交叉性。交叉性是现代综合性边缘学科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情报学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涉及科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政治等方方面面。情报学理论体系发展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新产生的要素越来越多。因此,整个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各个要素形成单一的学科并向纵深发展;二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发展。前者如情报检索学已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并继续完善与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情报学理论体系中表现的各种客观情报现象和社会情报实践活动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入与精细;后者反映了人类对情报学理论体系中不同分支学科交叉领域的认识在继续深化与扩展,其认识对象和认识方法都不断走向新的高度。可见,对整个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可使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联结并融合在一起,逐步推动学科体系结构向前发展,并不断地形成一些新的交叉学科,这是情报学体系层次结构交叉性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3)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功能。功能是指物质系统在特定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能力。一切事物的社会功能,都取决于它的内部结构,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统一的。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功能是指对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包括促进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进步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概括起来,情报学体系结构有下列5方面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情报学体系结构的认识功能,是人们对情报学体系内部结构要素,即客观情报现象和社会情报实践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成果的反映。作为一种功能,它是人们认识情报,了解情报,掌握情报和利用情报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模式的有关知识,不仅使人们能正确地解释已经观察和发现的客观情报现象,而且可以预见到新的情报流及其学科体系结构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帮助人们科学地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大门,把人们对客观情报现象和社会情报实践活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并提高到新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②知识功能。情报学体系结构作为社会情报实践的产物,它继承和积累了情报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全部成果,是认识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实践规律的知识体系。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知识功能,在于用全部的情报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情报实践,即用于指导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序、存储、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情报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情报学理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情报现象和社会情报流运动规律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情报现象及其实践活动本质与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社会情报实践过程中理论知识是在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认识发生飞跃,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符合于逻辑的结论,从而形成了系统的情报学知识体系。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指导情报实践、预见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所以说,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具有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功能,是指导情报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武器。
③理论功能。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具有完整的逻辑统一性,是人类从事情报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思维的产物,反过来对人类理性思维又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情报学体系结构理论功能主要在于对理性思维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情报学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反映客观情报现象和社会情报实践经验的本质属性;用观察、类比、分析、判断、预测和推论等一系列研究方法来综合分析情报实践经验及事实材料,使理论思维更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用情报数学验证和情报哲学观点来阐述各种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流运动规律,进一步阐明情报学理论体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用情报学理论体系指导各个环节的情报实践活动,从而在更大的深度与广度上揭示情报学理论的现实性与实用性;用情报学理论推测未来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使情报事业发展更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可见,完整的情报学体系结构是理性思维的高级形态,对于其他科学的理性思维也有重大意义,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④经济功能。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经济功能在于通过了解各个要素有效地指导情报实践活动,使科学技术有效地通过向生产力各要素的广泛渗透,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造福于人类;与此同时,在情报学理论指导下的情报实践,将不断地服务于经济领域,为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所需信息和参考材料,推动科学技术向经济建设转移,服务于经济,开辟新的生产领域,促进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充分发挥情报学体系结构经济功能的强大力量。
⑤继承与创新功能。继承是指从人类知识宝库中承接前人研究创造的科研成果,并为探索其未知的客观规律打下基础。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继承功能主要内容有情报学理论体系思想、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方法论、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事实资料。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促使理论思维不断提高,使其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得以升华,从而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主要包括建立情报学新的理论;发现新的情报流及其情报实践客观规律;创立情报学理论体系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发现新的情报应用技术和新工艺等。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的继承与创新功能是情报流矛盾运动无限循环和上升的过程,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型的结构模式。这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发展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规律,也是构筑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的一条重要途径。
3 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规律
情报的生产、交流和传递活动,源远流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情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世界科学之林,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1)情报学体系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情报的获取、加工、传递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专门的情报机构诞生与扩展以后,1892~1895年成立的《国际目录学会》,即现在的国际信息与文献联合会(FID)的前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情报传递技术迅速进步的背景下成立的。各种情报机构的大量出现,开辟了人类进入信息、知识广泛交流的新时代。1939年法国建立了科学文化中心,出版《文摘通报》,集中搜集、报道国外科技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振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爆炸性地发展。为了搜集、加工、报道和传递情报,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不少国家建立了专业技术情报中心。1946年美国商业部建立了技术服务局(OTS);1951年成立了国防部军事技术情报局(ASTIA);1952年苏联科学院成立科学技术情报所;我国于1956年建立了国家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57年日本成立了日本全国科技情报中心。随着各种情报机构的建立,报道传递情报的各种文献索引杂志急剧增加,仅美国当时就出版文献杂志393种,对情报的交流传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政治经济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并且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70年代以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特别是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被誉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21世纪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和加强对情报资源的开发利用,情报产量和情报需求急剧增加,预示着情报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因此,情报界加大对情报资源结构及其运动特点与规律的研究力度,并提出一整套情报搜集、加工、检索、报道、存储和提供服务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化与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2)情报学体系结构形成的基本要素。要素是泛指构成事物的主要成份,在学科结构中是指构成理论体系的知识单元。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是人类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产物。因此,探讨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必须从情报学理论体系的知识单元或者从它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其学科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模式及其演化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阐明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的基本概念。
严格地说,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是建立在情报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是对社会情报现象和情报流运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人们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社会实践中,对情报学研究对象的各个领域,包括情报的生产、搜集、加工、报道、存储和传递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逐步形成一定数量的概念、范畴、定律和原理,将这些基本概念、范畴、定律和原理加以整理、排列、组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便构成情报学的理论体系,形成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这些基本结构要素有线性和层次关系,也有纵横交织和并列关系,是一个合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要素。它的形成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特别是本质结构的内在逻辑构成的集中体现。当然,这种结构要素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研究对象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模式。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的演化与扩展,将不断地推动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研究和探讨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不仅对于提高情报流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情报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情报事业的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演化与发展规律。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演化与发展是由知识单元的构成状况,以及知识单元相互联接与排列的方式所引起的,反映了情报学体系结构各知识单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性质及所起的作用。归纳起来,引起情报学体系结构演化与发展主要有三个层次和四种因素。三个层次是: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应用理论和情报学应用技术。四种因素是:知识单元发生变化;知识单元重新组合,改变原来的结构模式;外部知识单元被利用而产生新的结构模式;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这三个层次和四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特别是三个层次各自都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单元,各个知识单元在学科体系结构中都有特定的位置和功能,在联系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及和谐性,在学科性质上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条理性和系统性,从而有力地推动情报学体系结构向更高的层次演化与发展。
另一方面,情报学体系结构演化与发展是随着研究对象的扩展和深化,而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内部要素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是学科体系结构演化与发展的动力,而内部结构要素的变化则是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学科体系结构某些要素与外部学科要素发生有机的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外联系,包括基础性联系、交叉性联系、应用性联系、边缘性联系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了学科体系结构的演化与发展,从而构成了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有机整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性、综合性趋势的产物。这是一条基本的、永恒的客观规律。情报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外部学科的联系也在加强并不断地生长新的要素,扩充研究对象和范围。如通过理论的转移与综合、方法的转移与综合、应用技术的转移与综合、使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不断增加,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展,其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在发展。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的营养,从而保持情报学旺盛的生命力,有效地推动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为促进整个科学之林的生长、发育、壮大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判断一门学科体系结构的演化和发展,并达到完善和成熟的程度,关键是看它是否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应用理论、技术和方法。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结构,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科学的验证,才能在世界科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情报学自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其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不断扩大,学科理论体系结构迅速演化与发展,其理论体系大厦已达到相当规模,就是说,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科学的情报学体系结构,并不断地走向成熟和完善,目前正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4 未来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演化与发展预测
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全球性科技革命浪潮的巨大影响和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信息服务产业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情报学体系结构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进步。总的发展趋势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向高度综合性发展,对基础理论要素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新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开发与应用,对新的理论、原理、概念、定律的探索正在引向深入。新的知识构成不断地产生,情报学体系结构更加复杂,而各个相关学科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尤其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运筹学以及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加速了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演化与发展,反映了情报学体系结构不断产生变化的同时,又把情报学理论体系推向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与推动下,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将会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总之,情报学正向时代提出严峻的挑战,成为一门充满生命力和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型学科。
(1)情报学体系结构正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发展。目前,情报已成为使用率很高的术语。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对情报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情报学列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予以研究。情报学已有一批代表人物,这对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形成、完善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报学已有一批系统的、学术较为成熟的基础文献,学术刊物形成系列,从学科体系结构的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论述了情报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特点、研究内容与范围,以及学科体系结构的发展与演变规律等,有力地推动了情报学体系结构研究向更大的深度与广度发展。而且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研究过程中还大量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其基本理论、概念不仅经得起基础学科——数学的验证,而且广泛地运用哲学观点与方法对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流通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这充分说明,对情报学体系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见解正在升华,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发展已趋完善和成熟,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情报学体系结构在加速分化的同时正向更高度综合性发展。情报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复杂性。情报学理论体系涉及广阔的学科领域和复杂的结构模式。引起学科体系结构变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内部要素的变化。随着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学科结构越来越复杂,越分越细,揭示了情报学理论体系深刻的本质结构的变化,使学科发展表现出丰富多彩并不断地推向前进。
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知识单元的变化,因而导致学科体系结构要素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加强。当前学科体系结构要素正处在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矛盾运动之中,这种运动的演化和发展,必然有力地推动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要素向新的高度拓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趋于科学化和系统化,使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的发展出现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表明了对情报学体系结构认识上的深化与飞跃,从而进一步推动情报学体系结构加速分化的同时向更高度的综合性发展。
(3)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交叉渗透并向更加合理与稳定性发展。情报学体系结构的演变与发展,使学科体系结构要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相关学科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交叉性表现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交叉发展,充分体现了情报学体系结构发展的新趋势。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①情报学理论内涵和结构框架趋于扩大,一些新的重大理论研究领域不断取得进步。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不断地把情报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整个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传播正在气势蓬勃地进行,使情报学体系结构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概念与背景的研究之中;②情报学体系结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并将孕育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情报与社会经济的广泛结合及其信息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情报学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而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使学科体系结构越分越细;③情报学理论的轴向原则在演变,情报学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重心正在转移,即从对一般概念的探讨转变为对应用情报学广阔领域的研究。学科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反映了学科体系结构的稳定与成熟,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情报现象和情报流运动过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无疑,充分分析、研究学科体系结构的特点与规律,将会更加深入了解学科体系结构的本质属性,掌握科学体系结构发展与演化的普遍规律,使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向着预定的目标迈进。
总之,研究和探讨情报学体系结构,目的在于从构成情报学体系的知识单元这一基本要素入手,揭示情报学体系的结构模式、特点及其未来演化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对情报学体系结构本质属性及其功能的认识,以便从基础理论要素方面构筑完整科学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因此,加强与深化情报学体系结构的研究,明确构成情报学体系各个要素在整个情报学体系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历史使命,对于提高情报学基础理论认识,升华见解,加速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进程,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应当抓住当前情报学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组织力量,加大情报学体系基础理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质量和水平,以科学创新的精神,为建立严谨的完整科学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