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论文_吴仕军

试论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论文_吴仕军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池供电局 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摘要:输电线路是电力企业供电的基础,施工单位需控制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的质量,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为可靠供电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从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的内容入手,阐述工程应用的施工技术及相关控制措施,为施工单位开展施工管理与技术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杆塔;线缆

前言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使电力系统的性能要求更高。输电线路需具备大容量、远距离可靠输电等功能,鉴于输电线路运行环境的恶劣,电力企业需从输电线路的施工阶段入手,提升输电线路的质量,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可见,对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

目前常用的输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电力企业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线路敷设方式。但无论何种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路径选型、杆塔施工均是施工重点,使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表现出复杂、要求多元化等特征。同时,城市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建筑物与交通密集,山区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环境多变,整体施工难度较大。基于上述因素,施工单位需明确施工关键工程,并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按照相应控制措施,落实施工技术,提升输电线路施工水平与质量[1]。

二、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

2.1基础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

输电线路基础工程常用岩石锚桩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或掏挖施工技术,具体根据施工现场地理条件决定。

岩石锚桩施工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岩石地层,其施工流程为:测量定位→钻孔→锚杆放置→注浆。在上述流程中,测量定位的准确性与孔洞参数的规范性,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需在施工前做好现场勘探工作,明确岩石的硬度、风化度等参数,准确设计孔洞的深度与孔径,施工中孔深的误差需低于50mm、孔位的误差需低于150mm。输电线路基础常用抗浮锚杆,注浆施工结束后,需对其进行抗拉试验监测,确保锚杆的承载力符合基础施工要求。

桩基础施工技术,该技术用于不稳定土层中,输电线路施工基础工程常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承载力大、抗冲击性强等优势,可节约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施工单位需在施工全过程应用控制措施。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桩基的长度、直径与标高等参数,并按照测量定位结果,将钢管打入风化层内部,完成桩位放样工作,保障桩基施工的精准性;在施工中,施工单位需控制孔洞的水平与倾斜度误差,并在钻机钻进过程中留取渣样,要求每米至少选取一组,在钻进到距离设计标高1-1.5米的位置时,按照每30cm一组的规格,留取渣样,清孔处理后将导管置于距孔底30-50cm的位置,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完成钻孔灌注桩施工。

掏挖施工技术,掏挖施工对土质的要求较高,混凝土灌注后,基础质量检测难度较大,难以进行后续修补工作,所以该技术对施工的要求更高。就此,施工单位需落实如下措施,控制掏挖施工技术的质量。首先,在配置灌注混凝土时,可选用两种不同规格的石料,强化混凝土的质量;其次,在基坑掏挖结束后,在基坑土壁铺设一层塑料布;然后,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保障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最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裂缝或气泡等质量问题,影响基础强度,引发输电线路运行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杆塔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

为明确杆塔工程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本节以某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为例,阐述其施工流程及要点,为其他施工单位提供参考。该工程中的杆塔施工包括铁塔组立、抱杆起立、塔身吊装、塔头吊装、抱杆提升与抱杆拆除等环节。铁塔组立通过内悬浮外线抱杆分解方式完成,将抱杆倾斜角控制在5°左右,保障抱杆强度与稳定性;抱杆起立选用350mm×350mm×13m的抱杆,采用倒落式整立方法;塔身吊装选择分段分片吊装方式;塔头吊装中的曲臂及边横担选取整体吊装,中横担选择分片吊装;抱杆提升由滑车提升系统控制,通过二道腰环与落地拉线,保障抱杆稳定性;抱杆拆除首先将其从塔身放松到地面,再逐段依次拆除。

在上述杆塔工程施工中,存在多个危险点,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保障杆塔工程质量。针对高空作业风险点,施工单位为施工人员配置小工具,用于存放小型物件,对于大型物件,通过麻绳进行上下传递,避免高空坠物引发安全事故;针对吊装安全风险点,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检查吊车运行状况及接地状况,并将吊车置于规范的最小安全位置处,避免带电体对吊车运行产生影响,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吊装塔件与地面距离0.1m时,作业人员需停止起吊,由施工人员检查无误后,方可正式起吊。同时,在杆塔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按照《110-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标准,对杆塔进行验收,确保杆塔的各项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2.3线缆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

线缆工程包括架空管线与地下电缆敷设两类,不同施工工艺的注意要点与控制措施有所差异。对于架空管线施工而言,其架设流程为放线→紧线→绝缘子绑扎→过引线与引下线搭接。在放线工序中,施工单位需将导线运输到输电线路的起始位置,布设线轴,在横担位置设置开口滑轮,将导线吊放在滑轮内,按照输电线路铺设路径,逐渐放线前进,为保障线路质量,需在放线过程中 观察导线外观,避免导线出现扭曲、破损或断股等现象;在紧线工序中,施工单位将导线末端置于耐张线夹位置,完成导线紧线操作;在绝缘子绑扎中,施工单位需将安装位置清理干净,并按照从下向上的方式串接耐张串的螺栓与穿钉,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式串接悬垂串子的螺栓与穿钉;在过引线与引下线搭接中,需确保线路不存在硬弯现象。

对于地下电缆敷设而言,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根据施工图纸明确电缆沟的前进路线、深度与宽度,如果规划中发现路面不成型,可进行路面修整处理,为地下电缆敷设提供条件;在电缆敷设期间,施工人员首先将电缆盘置于放线架上,根据电缆沟的前进路线,由施工人员手工沿线敷设,敷设前需在电缆沟底部铺设一层10cm厚的细砂,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如果电缆沟内需铺设多条电缆,施工人员需根据图纸标注的电缆位置,准确穿绳索及铁丝,保障施工精度。在直埋电缆中,需每隔50-100m,设置标识或标示桩。同时,对于电缆转弯部位或接头部位,也需设置,避免后续电缆检修中,检修人员或其他人员忽视,对电缆造成机械损伤[2]。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需提高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重视,结合关键工程的内容及要求,采用控制措施落实施工技术。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施工单位需做好基础工程、杆塔工程及线缆工程的施工,提升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保障输电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

参考文献:

[1]王元辉.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3):111-112.

[2]卜新斌.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关键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5):74+76.

论文作者:吴仕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试论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措施论文_吴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