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中小学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含义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2000年6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教科院成立。
一、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
北京市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起步较早。从1987年至今十多年中不断积极探索、加深认识,八五期间取得较大进展;九五期间普及到了各个区县。例如朝阳区建立了区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面向二百余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西城区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已八年,二万多学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设在宣武区的某中小学生热线电话,在八年多的时间中,记录了五万多个中小学生打来的求助电话。在长期的实践中,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从开始的专家、专门工作者转向专家指导下以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市教委德育处还在1998年分两批培训了中学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近年来,北京市还做了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出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物;
——在各科教学和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系统的课程实验;
——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和机构。
(二)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中小学生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时,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区县和学校发展不均衡
由于重视程度不同和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稳定有序地进行,建立了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有的区县进展缓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和采取行动。
——理论研究和实际结合不紧密,评价还是空缺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偏离理论研究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缺乏科学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千差万别,很难用一把标准的尺子去衡量,实践中二者相脱离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心理教育还只限于讲授,使心理教育成了学科教学,并存在着重知识、轻体验;重讲授、轻活动的现象。对于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也常常为人们所忽略。
——目标德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自我教育,德育是超我教育。心育要求学生首先要有一颗凡人的心,在这个基础上才去追求超我发展。例如,在《狼来了》的学习中,从德育角度是教育学生诚实、不说谎;从心育角度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顽童的恶作剧,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认识恶作剧会招致严重后果,并引导学生寻找积极的排遣寂寞的好方式。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者在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德育化,常常用德育的目标要求学生,这就不是心理教育而是德育了。
——形式多样,但缺乏系统性
尽管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如开课、办讲座以及咨询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安排工作时找不到位置”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系统性,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工作一体化的系统网络。有的教育设计随意化,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年龄和心理状态,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有的设计形式化,表演性强,表面活动热闹,实际不解决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来说,都不能与北京市中小学现实的需求相适应。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背条条,下课完成作业。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不仅对学生心理保健没有多大好处,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
——部分中小学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忧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一部分教师产生不良情绪。由于缺乏排解渠道,有的教师甚至以学生为宣泄对象。所以有人说一部分教师在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另一部分教师再去疏导。例如,2000年北京某小学体育教师体罚学生而校长袒护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教师自己就有心理问题,他们常常处于暴躁、焦虑、压抑的状态中,烦学生、神经质,而且无法控制自己。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与工作压力大、自身教育能力低下有关。
二、对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较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只习惯于注意生理上存在的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存在的健康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完整地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当前,充分了解中小学生发展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他们每个阶段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是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北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立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认知正常;情绪适度;行为协调;沟通和谐;个性健全。其中第5项标准,心理健康的人要个性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健全的个性不仅有助于健康,而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如果学生能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情绪稳定,心境开朗,就容易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以及坚强意志、耐挫能力、适应能力等。
概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咨询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排除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之外,还包括中小学生的全面心理健康。主要有:
——学生心理:学习活动在促进心理成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使中小学生喜欢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心理:自我意识就是人除了意识到周围世界的存在外,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成熟的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身体、生理状态、心理状况,认识自身与外界关系;
——交往心理: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在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中,主要是增强学生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从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心理咨询法:通过心理咨询,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学生对自己与环境有新的认识,以达到对生活有比较良好的适应;
——分题讨论法:把大的主题分成几个小专题,每组学生只讨论一个小专题,最后集中交流;
——设题展示法:确立主题后,学生分别准备材料,集体展示,进行总结;
——小品表演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小品之中,确定主题后,由学生自编节目,自行分配角色,自己演出,然后大家讨论,升华主题。小品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有音乐、唱歌、舞蹈、相声、快板、比赛、游戏穿插其间;
——设境讲解法:先创设情境,后讲解点拨。讲解中有信息、有知识、有思想、有新的语言;
——故事启迪法:讲述生动故事,使学生从中明白事理,要求故事真实、贴切、新颖、灵活;
——社会活动法:从主题设计始,经活动实践,最后交流体会;
——热点引导法:根据当前学生中的热点或特定的日子,确定与热点有关的主题,然后开展活动,引导改进。
——心理训练法:通过有目的的心理练习,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适宜的行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与政治课有机结合,并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竞赛、游戏、娱乐活动,帮助小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开展心理咨询。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建议学生或家长到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部门去咨询和治疗;
——建立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疏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社区和家庭教育环境,在家长学校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设想与展望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将联合与协调北京市各方面的力量,编写心理教育的大纲,最终建立符合实际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个别差异。教育中为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应把教育者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在科学的轨道上进行。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问题应该量化。事物的某种性质或属性要通过一定的数量来表现。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必须注意量化的科学性问题。目前只有极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一般采用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实验的思路。其实,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也应使用,采用访谈等形式以弥补量的研究方法之不足。要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依据;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加紧进行师资培训,加强与其他省市、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
——有专门的要求和资格;
——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
——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规范的课程;
——是合格教师中比较优秀的,有一定的教育经验。
(四)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以及校园网的逐渐完善,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一最新手段为学生服务。可以开设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站点,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拓展网上心理咨询通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