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_吴燕丽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_吴燕丽

吴燕丽

〔摘要〕职业中专学校的首要职责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应对今后踏上社会后的竞争大潮,使他们有能力自食其力。但在当今想在社会上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仅有一技之长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社会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竞争不断加剧的现状,我们的中职生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有能力防御挫折和面对不幸。

而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特殊需要教育

所谓的“特殊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他们大多是身有残疾的学生,有肢障、听障、视障及智障等不同的残疾症状。从心理角度上说,他们不仅是“弱势群体”,更是敏感性人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从婴幼儿开始并贯穿其一生的教育。

特殊学生中存在的某些现象:1 敏感特殊学生大多存在敏感的现象。不同残疾对敏感的事与人的敏感度也不同。听障学生由于听不到正常人的对话内容,往往从彼此的表情和身体动作进行判断和定义内容。

他们十分关注老师的情绪反应,当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刻起,他们就在判断今天老师是高兴还是生气。视障学生对旁人的语气十分注意,对教师的说话措词很敏感。肢障学生对旁人对他们的态度及褒贬都十分敏感,残疾程度重的学生走在街上,人们注视的目光也会让他们感觉受到了伤害。

2 自卑特殊学生中的自卑心理较之同龄青少年要严重。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的。

比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从小在父母的关怀和尊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卑感就弱,反之,从小不被父母重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家中的残疾孩子是一种包袱,无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生命价值,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卑感强是无疑的。其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参与社会行为的成功:特殊学生由于身体上的残缺,在参与班级和社会活动中怕自己“不如他人做的好”,尽量不或少参加社会活动,致使在社会行为中的成功概率减少,他们认为自己根本不行,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少,自卑心理较重。这在健全学生中也有的。只是这种心理过程在特殊学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3 渴望被关注特殊学生更希望自己被关注。有时,在楼梯和走廊里,教师们会发现个别学生在发现老师走来时就会突然做出摔倒的样子。她在用行动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跑过去扶起她、关爱她。还有的学生老感觉身体的某一部分不舒服,常常半夜让老师把她送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还有很多班级的学生把班主任叫“妈妈”。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老师确实对学生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这些特殊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生活在社会上,要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来保证,没有这些条件人就不能生存,也不能延续和发展。这种欲望和要求就是人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们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以后,就会有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爱和归属的需要。特殊学生的这种需要表现的更明显。

4 少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发展心理学认为12~16 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情绪,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残疾人职业中专学生大部分处在这一生长期,甚至少部分学生行为中还表现出异常症状。例如,有的学生因为一些细微的小事情会莫明其妙的用拐杖把黑板打裂,把窗户玻璃砸碎,这种明显的极度烦躁情绪会定期出现。还有极个别的学生会把走廊的开关弄坏,把石头塞进下水道。这就不是单纯的青春期“逆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性教育5 用爱改变行为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苦闷,甚至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对于正在成长的特殊学生来说,这种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我们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更需要老师付出大爱、深爱。让学生从教师的爱中感受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克服自卑心理,产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时老师的艰辛得不到认知错误学生的理解时,同样要一如既往的热爱学生。特殊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准确地判断教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地关心爱护自己。处处感受到师爱的存在。学生的要求是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要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讲求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

6 注重学生需要的特殊性提到“特殊教育”,人们想到更多的是教育对象身体状况的“特殊”,往往忽视了学生“需要”的特殊性。例如:最初学校学生公寓中的水龙头及易损坏,几乎每周都要更换十几个,这个数字是惊人的。班主任一方面感叹现如今的产品质量,更多的是全校动员加强班级爱护公物的道德教育,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效果甚微。后来发现水龙头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部分手不方便的肢残生在洗衣物时把衣物缠绕在水龙头上借力拧干所至。原来,真正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方便肢残生特殊需要。肢障、听障、视障及智障,不同类别的残障有不同的需要,教育中只有注重了残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才能根据不同残疾学生的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对他们进行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等,最终让他们在学校学有所成,谋取生存之道。正如,没有沙利文就没有海伦凯特一样。在特教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注重他们需要的特殊性,这才是“特殊教育”的本质内涵。

作者单位:新疆特殊教育职业中专

论文作者:吴燕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_吴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