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日本管理文化的特色论文_储婷婷

探寻日本管理文化的特色论文_储婷婷

(黑龙江大学,150080)

摘要:在阅读《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作者大内·威廉是一位日裔美籍管理学家,他积极号召美国企业向日本学习,由此可见日本管理文化的极具特色魅力所在,本篇论文就是在现代社会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方面的对日本的企业管理文化的探寻和剖析,从文化背景到企业实践以及模式特征,全方位展示日本管理文化的特色,揭开日式管理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日本;管理文化;企业


一、日本文化的背景

(一)自然背景

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决定了其文化精神。日本是太平洋环抱的岛国,地域狭窄,平原少,河流短,资源缺乏,气候复杂而富于变化,且多自然灾害,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自然观和现实主义,因此最早出现了自然崇拜。

(二)社会背景

早在公元7-8世纪,它就吸取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国隋唐文化,兼取中国儒、法、墨佛学之精华,容日本社会之实际,指定了《17条宪法》,仿效中国均田制进行了“大化革新”。1868年明知维新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经历了从弥生文化到绳纹文化到古纹文化,到后期的封建社会文化,明治文化以及大正文化、战后文化、平成文化,日本文化的发展还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的管理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中,连美国人都说在认真对付的敌人中,日本人是最难弄懂的。他们的文化高雅严谨,既有严密制度化的一面,又有人情美德性的一面。日本的企业运用日本独特的管理文化,企业发展日益飞跃。

在民族主义上,日本又是单一的民族,有着极强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具有丰富多彩的管理文化的艺术。

二、日本企业管理的实例

以日本文化的熏陶为背景,认识到松下电器作为日式企业的典范,这是日本管理艺术的实践。松下电器不仅是一个公司,更是一个组织系统,该系统适应了社会和它们的顾客,以及它的雇员们和行政主管的需要,这是建立在本国文化的社会准则之下,满足各种各样的人类群体需要的复杂目标,花费漫长的时间建立起来的。这家公司没有得到一个财阀的资助,也没有得到特殊的保护和经济上的支持。松下公司与零售商直接挂钩,提供经营资金建立伙伴关系。带头引进分期付款的销售方法,在零售点上进行商品展销,创新的市场战略。

(一)经营思想

松下的经营管理思想在于:主要有推动科、工、贸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制,为振兴日本产业作出贡献。其二是努力做到能使顾客得到真正的满意、彻底实现“顾客第一”。松下坚持运用X理论中的一体式经营模式,增进管理效益。具体表现为是融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最后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形成坚强的集体,充满朝气,拥有“创造与挑战”精神的企业风格。

(二)企业文化和实践

松下电器公司的成功还在于完善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要有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二是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三是注重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

松下企业的管理实践 ,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管理是实践性哲学,管理的智慧来源于实践。松下公司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也突出表现在它的实践性上: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二是进行总体企业文化培育的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才培训为有才能的人。三是注重经营性的,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新鲜感,体现公司独特的价值观。

三、日本的管理理念

日本式管理是以“理念”为主的管理,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员工对组织忠诚与组织对社会负责。日本式管理是一种政府和国民通力合作的体制、稳定的劳资关系、充满敬业精神并忠诚于企业的高质量劳动力、以质量管理小组为中心的小集团活动和远见卓识的长期投资思想。

(一)公司模型

日本公司成功的模型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通过采用比它们的竞争对手更好的基本管理方法,一个公司能够同时实现最高的质量和最低的成本。通过连续改进,公司进行竞争时总是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这种模型并不是抽象的理论,它源于日本公司在许多我们现在熟知的管理方法上领先而取得的非凡进步,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和与供应商的密切关系。相对于西方的公司而言,这些管理措施使日本的公司具有了持续的成本和质量优势。所以,日本式的管理理念主要在于,第一,集体决策,多人决策,避免个人问题。第二,保障雇佣人的人身权利。这是积蓄人力资本、筑起劳资信赖关系、培养员工忠诚心和团队精神的基础,也是竞争力的源泉。第三,坚持企业经营的持续性、长期性。采取了以员工持股为中心的重视员工福利的政策,保障员工利益,企业经营者重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二)管理理念

日本在企业管理理念上,比较注重人事管理的雇佣制度,对他们而言,人是企业经营的主力,因此在探讨企业发展与经营时应先对人事管理之特质有所了解。基本上,管理方式会因为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制度、国民性等因素而呈现不同风格。就日本来说,最具代表性的特质是集团主义、人本主义、平等主义、竞争原则及和谐原则,其他管理特色都可以说是由此五者衍生出来的。日本企业管理理念主要以“社训”表达公司的指导思想,社训主要有公司长期经营战略,公司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提倡以人为本的团体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忠”、日本国民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信奉“和为贵”的思想、集体主义的教育、对职工的全面关心促进团体主义;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结合,科学性偏重于理性,艺术性偏重于非理性。

四、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了解了日本的大部分企业中认识到,日本的管理模式特征主要有:一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流程,计划。二是高度敬业的职业态度,忠诚,奉献,“工蜂”。三是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就是员工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四是抠门儿到底的成本控制,讲究实用,节约成本。五是永不厌倦的持续改善。就是完善工艺,提高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六是规范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高度重视教育,完善的岗位员工培训计划。七是兼容并包的学习精神,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模式。

日本的管理模式特色还在于:其一是注重建立企业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积极性,能够保证企业较强的计划执行力。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加强员工的忠诚度,减少离散性。注重员工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专业素质。其二是注重引入新的理论与技术,引进先进技术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的先进方法,要逐步的引入、改变,引入的关键还是要不断改革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为新技术的引入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适合本国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方法的产生。一旦引入新的管理方法,要将此贯穿全公司上下,以期方法被更好的贯彻执行,加强执行力度。日本管理文化具有开放性、摄取性的、融合性的特点 ;其二在于“家”的观念、恩耻观与集团主义的影响,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注重岗位创新;其三还有神道教的影响,消费者与企业共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注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日本式管理的三大核心: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都只是日本“特色”,而不是日本“范式”。日本的管理雇佣偏重于终身雇佣制度,包括在工作中的终身工作轮换制。虽说日本很多管理艺术是学习美国的管理,但就在供货合作里,美国存在于对采购方和供应方的不信任,会考虑多个备选的供应商,日本与他们却是一种完全合作的关系。日本的工作岗位在某种程度上,感觉比美国更具有稳定性,但美国公司留住人才不被竞争公司挖走的能力明显高于日本,但是相对而言日本注重集体力量,人事算是权力比较大的部门。而美国却没那么重视人事部门的权力,也较相对于崇拜个人主义信仰,就像美国大片《摩天营救》里的男主角威尔,个人英雄主义特别明显,一个人撑住了一部剧那样,由此可见得美国及其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突出特征。

五、日本企业的管理特色

日本企业的管理特色还在于一是组织灵活,富有弹性,适应性强。二是尊重人和追求效率相辅相成,工作划分不细,扩大个人责任范围,各管理环节容易协调,通过定期变动工作使员工成为多面手。三是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较高,力求行行通,具有广泛的知识,综合能力强并有牢固的理想和信念。四是企业决策注重发挥集体和组织的作用。作决定需较长时间,但一旦实行起来则很迅速。五是劳资关系稳定,职员的雇佣及生活安定,感到满足,觉得人生有意义并由此激发工作热情。日本企业的组织特点是管理者以自主责任作为领导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制造部和营业部是企业的两大支柱,企划室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向管理者提出中期计划和多角化建议。营业部追求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搞好服务。制造部追求扩大生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日本的大公司还流行事业部制。所谓事业部制即按各自的市场及产品来组成几个自负盈亏的责任核算单位制度。事业部制有利于各专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按产品的专业门类进行生产和经营,加强了各种产品的竞争能力,并通过目标管理体制来评介事业部长的经营业绩。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还体现在企业员工精神的优胜格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族主义是日本企业精神的核心,企业一般采用终身雇佣,风雨同舟;鼓励员工提建议,管理人员尽力帮助实现;管理人员实行现场管理,与工人自由交谈以促进了解;经营组织恳谈会、野餐会等,加强人际交流,形成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密切关系;管理干部开展家访活动,贺喜事、贺生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吸收员工入股,使员工的利益和企业联成一体;员工有挫折可以让其发泄不满;关心员工的衣食住行,给予优厚的福利,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家族精神使日本企业内部职工和亲一致,配合默契,共同为企业目标努力。2、员工参与意识旨,企业是员工的归属使员工和企业联成一体。企业员工通过提建议、恳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使决策和执行融为一体,保证决策的迅速贯彻。日本企业的员工对于自己隶属的集体有较强的献身精神,团队意识较浓。日本企业家明白:”当个人占企业的命运维系在一起时,这个企业的力量将是巨大的。”3、企业内合作意识强,由于企业内上下级平等相待,关系融洽因而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全员管理的高度合作。许多高层管理者放弃特权地位,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其所向往的是同全体员工以合作的方式获取企业的不断开拓和成功。4、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发员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日本企业习惯采用口号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形式来激励员工,在日本,员工加班晚回家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行为。如每个企业墙上都贴着自己的”社训、社歌、信条”等等。员工每天都要看诵“社歌、社训”以激励自己;凡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得到上司的奖励以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实行年功绩制,只要工作一定年限,职务待遇都随着晋升;凡员工做出成绩都记功发奖,公司都要向家人祝贺。日本管理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其管理学范式与美国或西方管理并没有区别。但在全球化进程下,日本企业正在不断创新原有的一些特色,使其更加与时俱进的向前发展。

六、日本管理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日本的经济是从战后的废墟中奇迹般地发展起来的。当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接近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发达国家。这些与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不无关系。因而日本文化是一种实用主义文化,这使日本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吸取,都是以实用为目的。就如日本比较杰出的企业松下电子而言,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创造灵活的组织环境和优胜的文化格局,使企业内外信息交流畅通,并重视家庭主义的集体行动。在日本企业里,员工是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日本企业认为,人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公司给予职工的待遇等于是对职工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投资。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发能力,追求自己以及公司的发展,立足于长期为企业作贡献。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日本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是以尊卑有序、家族主义为特征的日本文化。在分析日本的民族文化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过日本人事管理的三大法宝,即“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他们的出现与日本的文化与历史有着深刻的渊源。是建立在日本融合民族文化与吸收欧美经验的基础上在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复苏与高速发展阶段形成的。

综上所述,由于日本企业文化拥有相应的背景产生的独特性,使企业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有机地融合,如松下电器所发展的那样,形成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模式和特征,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日本企业取得“管理之神”的美称,其经营思想风靡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储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探寻日本管理文化的特色论文_储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