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某集团公司的上报事故进行了统计,并以其中的一起事故为例对其事故原因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五个方面分析了直接作业环节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关键词:石化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对策
近十年来,直接作业环节管理的问题一直是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瓶颈。某集团公司将2010年-2016年上报事故和承包商事故合并统计,共发生109起事故、死亡180人。80%以上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包括工程建设施工作业及检维修作业等);2017年累计发生12起上报事故,造成17人死亡(其中直接作业环节事故8起,死亡11人);2018年累计发生15起上报事故,造成22人死亡(其中直接作业环节事故14起,死亡20人)。从近几年的事故统计来看,直接作业环节始终是事故高发区。
1 直接作业环节典型事故举例
1.1 事故概况
2019年1月11日8时21分,某石化公司加油站内,3名承包商员工在清理2#罐内残余柴油时(1人在罐内清理,2人在罐外协助),罐内突然发生闪爆,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1.2 事故原因分析
a)违章冒险作业。作业前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进罐前未进行气体检测,未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清罐要求。
b)事故发生6天前,柴油罐与汽油罐的油气回收管线盲板被拆除,导致汽油油气串入事故柴油罐中。
c)进入有爆炸气体的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未穿防静电服装,初步分析为作业时产生静电导致爆炸。
2 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近年来直接作业环节的事故,可以看出承包商直接作业环节尤其是特殊高风险作业安全管控仍然是薄弱环节。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拆、临时用电、动火作业、动土作业、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以及部分非常规作业JSA分析、现场作业安全条件确认、作业安全管控措施、视频监控等存在问题,由此导致不能有效识别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不能针对安全风险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作业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现场安全条件确认不到位,增加了直接作业环节发生事故的风险。
3 直接作业环节事故原因分析
3.1 工程技术措施不到位
直接作业环节工程技术措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消除或减弱危害措施不到位;二是未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有效密闭;三是未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离开;四是未对直接作业环节现场实施全程视频监控。
3.2 管理措施不到位
管理措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没有进行风险评估和危害识别或开展不到位;二是未办作业票证就进行施工引发事故;三是承包商“三无”(承包商无资质、无入厂证、无特种作业操作证)施工作业引发事故;四是安全措施不落实,野蛮施工引发事故;五是不遵守操作(作业)规程,冒险作业引发事故;六是施工器具不符合或存在缺陷引发事故;七是承包商不执行施工方案,盲目施工引发事故。
3.3 培训教育措施不到位
培训教育措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企业对承包商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不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承包商项目管理人员流动大,未实现全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缺失,安全技术交底没有交底人和接受人签字,流于形式;每日作业前“班前喊话”缺少针对性。由此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不熟悉,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3.4 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
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承包商进入生产运行、工程建设现场,未按照规定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3.5 应急处置措施不到位
应急处置措施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施工作业现场未设置安全风险及职业危害告知牌,未公布项目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危险部位未按照要求设置各种警示标识;施工作业现场管理不细,临时库房存在物料混存、混放现象,由此导致施工现场杂乱,部分“低、老、坏”现象重复发生,施工难度增加,同时增加了应急救援和逃生的难度。
4 对策建议
4.1 工程技术措施
直接作业环节全过程应用新技术,有效管控作业风险。通过工业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作业进行全景监控;通过蹲点仪,对重要作业环节进行点对点监控,彻底实现监控“无死角”和“全覆盖”;优化多种施工工艺、方法,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4.2 管理措施
承包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关于承包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建设单位管理;具备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资质等级,配备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人员和合格的施工机具;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落实直接作业环节各项安全措施。从施工现场围挡、安全警示标识、七牌一图、劳保穿戴、进场教育、设备材料验收等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坚决消灭施工现场“低老坏”现象。作业前必须进行JSA分析,针对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JSA分析必须与现场实际相符合,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4.3 培训教育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入场把关和安全培训教育。严把承包商人员准入关,对年龄超限、身体不适宜、技能不具备、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员从源头限制进场。全面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结合每日安全喊话,根据项目的不同工序、不同时段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保证安全教育率100%,风险告知率100%,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4.4 个体防护措施
承包商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只在规定的作业区域进行规定的施工活动。
4.5 应急处置措施
在施工作业现场设置安全风险及职业危害告知牌,公布项目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按照要求在危险区域设置各种警示标识;推进施工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杜绝临时库房物料混存、混放现象,消除“低、老、坏”现象,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确保在事故状态下能够有效应急救援和快速逃生。
参考文献
[1]付凯云.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07:54-55
[2]李欣,苏国胜,王洪雨,王林.石化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培训产品的研发[J].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03:52-55
[3]侯国辉.关于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化工管理,2015,09:49-50
论文作者:路长安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作业论文; 事故论文; 措施论文; 环节论文; 承包商论文; 不到位论文; 现场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