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_社会思潮论文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_社会思潮论文

关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实证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思潮论文,状况论文,大学生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0)17-0040-06

在开放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此来彼往、跌宕起伏,大学生往往成为社会思潮最直接的影响者,同时也成为社会思潮的新的传播者。为了探索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影响状况、影响路径及其方式,我们于2009年下半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基本目标是为了明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第二,大学生对社会思潮所持的基本态度;第三,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主要途径与方式;第四,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我们在研究中抽选了上海地区9所不同类别院校的122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请学生分析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方式、途径、机制等问题,经过历时40余天的访谈,初步达到了访谈目的。通过这些访谈,我们了解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面,以及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特别是了解到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各种动机和途径。

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近年来成果颇丰,但这些研究文献多偏重于对社会思潮内容本身的解读,而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个别的一些实证研究对社会思潮的真实影响状况也缺乏揭示。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将问卷调查与深入的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了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真实情形。在调研中,我们采用不记名方式,要求受访者以第三方的立场对调查问题进行现场作答,力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拟假现象,保证问卷作答的真实性。同时,我们将问卷设计得尽可能简洁明了,保证受访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假思索地作出明确的选择和回答。在基本掌握被访学生所作基本判断的前提下,再由访谈员与受访学生进行一对二或一对三的分组座谈讨论。由于参与访谈的访谈员本身也都是大学生,相互之间完全以一种开放、轻松和随意的气氛进行交谈,并且每个小组都有独立的交流空间,不会相互干扰,从而使访谈员与受访者在访谈中能够迅速地相互认知和情感交互,保证受访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甚至可以与访谈员交流思想,从而增加了交谈的无间性、轻松度和随和性。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访谈中由于要求受访者以第三方的身份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相关情况,保证了访谈信息的客观真实,使访谈能收集到更多的思想信息。受访者接受访谈时的回答林林总总,既有许多不同见解,也有一些共识。整个访谈记录汇总起来有五万余字,成为我们解读问题的重要依据。

社会思潮的内容丰富庞杂,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是本文叙述的两个主要问题。以下将结合访谈材料大略分析以上两个问题,从而为深入思考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途径与方式,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铺垫必要的基础。

一、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广度与深度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是一个令人们一时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影响广度表明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人数多寡即覆盖面问题,而影响深度则表明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刻程度。

1.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广度

从这次访谈的基本情况看,对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这首先是因为社会思潮的内容太过庞杂,性质又大相径庭,有积极的社会思潮,又有消极的社会思潮,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同时又存在着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各种社会思潮的观点多种多样,相互交织渗透,要将一些观点归类到某种社会思潮的范畴,不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很难做到。因此一般的大学生充其量只是了解一些社会思潮的个别观点,但并不知晓这些观点究竟属于什么社会思潮,因而也可能了解全部社会思潮的全部观点。因此,我们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社会思潮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似乎了解,但又说不太清楚,知晓一些,却又不大明白。调查表明,他们对下述社会思潮的观点了解得稍多一些,即拜金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人文主义等,这多半是由于这些社会思潮的观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比较贴近。

考量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前提是明确社会思潮影响的基准点是什么。因为社会思潮的内容众多繁杂,要判断大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实际状况,究竟是以只需了解某种思潮的某个观点作为判断的基准点,还是以必须同时了解多种社会思潮的全部理论体系为基准点,甚至以了解正在流行的全部社会思潮的全部理论观点为基准点,得出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以只需了解某一思潮的某一理论观点为基准点作出判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今的大学生都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如果以了解部分社会思潮的理论体系为标准考量,那么可以认为,现今有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思潮影响,而有些学生则没有受到影响。如果以了解全部社会思潮的全部理论观点为判别基准点,那么可以认为如今大学生都不大了解社会思潮。

在理解某一思潮的某些理论观点就属于“了解”的考量基准平台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文科、理工科学生在了解社会思潮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尽管在问卷数据统计中,有53.3%的受访者认为,“不能以学科分类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还是有29.5%的受访者认为,“大文科类学生比较了解社会思潮的内容,而理、工、农、医类大学生不大了解”;有11.5%的受访者认为,“文科类学生中有些专业的学生比较了解,有些专业的学生也不太了解”;还有4.9%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在校的理、工、农、医、大文科类学生几乎都比较了解或知晓社会思潮”。换言之,尽管学生从一般经验出发认为大学生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些社会思潮的观点,但从访谈的实际情况看,不同学科的学生,甚至不同院校的学生对社会思潮的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较而言,文科学生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对相应的社会思潮内容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如法政类学生比较多地了解社会政治思潮的观点,哲学与文学类学生更多地了解哲学思潮,经济类学生比较了解经济思潮,等等。从学校类别看,综合性院校,外语、外贸等外字头高校的学生对社会思潮的了解比理工类院校的学生要多一些和深一些。

2.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深度

在大学生对社会思潮了解或知晓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仅有1.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不仅自己喜好,而且能清晰地向别人阐述和讲解社会思潮的许多观点”;有4.1%的受访者认为,“学生赞成并相信社会思潮所宣扬的熟悉观点”;有49.2%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知道许多社会思潮的名词概念,并且了解其中一些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与观点”;23%的受访者认为“学生比较熟悉许多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与观点,但仅仅是熟悉而已,并没有主观价值偏好”;有22.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知道一些社会思潮的名词概念,并不了解内容”。从中可见,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社会思潮的部分观点,但影响深度可能仅仅处于认知层面,并没有深厚的情感附着,更没有明确的行为方式上的例证。当然有关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可能已经浸润着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由于一些符号消费行为和过度消费行为跟其他正常的消费行为交杂在一块,使得人们一时很难辨别。

就影响深度而言,我们设置了一道了解学生行为意向的题目,询问“学生在听说了一个新的社会思潮观点之后,是否会进一步了解”,试图从一个侧面把握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度。调查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选择“会马上到网上查阅这一社会思潮的相关内容”;2.5%的受访者选择“会和老师或同学朋友讨论这一新思潮的内容”;0.8%的受访者选择“会去图书馆借阅一些相关的书籍阅读,对此作进一步了解”;而有74.6%的受访者选择“之后如果再听到相关的信息,才会产生了解的愿望”;10.7%的受访者选择“听过就算了,没有进一步想了解的愿望”。从中可见,大学生主动关心社会思潮的比例不高,大多数是随机注意和接受。相对而言,大学生对不同内容的社会思潮的关注度也有区别。在访谈中发现,与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倾向于接受比较抽象的哲学人文类社会思潮相比,现今的大学生更容易受经济类社会思潮的影响。

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一般评价应该说是比较理性、冷静的。8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思潮的属性及影响力有好有坏,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仅有4.9%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思潮既然能形成潮,就有其合理性,应该宣扬”;还有一些受访者则表示,周围的同学不关心对社会思潮的评价问题;等等。不同的扩散途径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生活化的影响方式,如同学聊天,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绝对不是媒体或社会宣扬一种思潮就会接受,所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较为深远。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鉴别力,“比如,某些报纸、网络宣扬‘同性恋合法化’这样一种思想,学生大多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会盲目接受此类观点。而如果是知名教授的言论,或是印刷成非常正规的书籍,影响力往往大很多”。受访者认为:“如果某种思想是通过老师或者学者传递给青年学生的,那在潜意识中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或倾向于这种观点。很多学生听过社会思潮的一些讲座之后,会对思潮的内容进行反思,经过反思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这样在以后遇到此类事情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思潮的影响。”也有学生认为,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接受的各方面信息较之高中时期更为丰富和多元,原来的一元式灌输下形成的基本价值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大学生本人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进行判断、选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选择对个人有利的行为。

二、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

大学生对围绕着他们生活四周的社会思潮究竟持怎样的态度?我们的调查试图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并分析其成因。

1.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知大多停留于表面

访谈发现,无论是受访者的自身表现,还是受访者对其他学生所作出的基本判断,都表明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理解是粗浅模糊的,大多停留于字面上的理解,并未深入了解其具体内容,或者是经验性、生活化的而非理论化的。他们更多时候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兴趣对各种观念作出自己的选择判断,如对待女权主义、消费主义等。有受访者谈道:“思潮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某一思潮自然而然成为约定俗成,就会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或大部分人的认可;另一种情况是,某一思潮的观点比较新奇,往往会被有些不喜欢传统观念的人接受。”也有受访者认为:“思潮分为专业的和生活的两种,前者如‘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从课堂学习中获得,且有较深刻的了解;而后者如‘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在生活中对自己有一定警醒作用,且贴近实际,容易理解,多从新闻、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获得。”对于一些高频概念,如女权、民主社会主义等,学生只是按照个人主观上的认识加以理解,很少有深刻的认识。有受访者还认为:“思潮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抽象的、学术的东西,虽其表现充斥于平时生活中,但没必要将之抽象概括并提升到更高一层次,如‘某某主义’,这样很容易给人呆板的感觉。”在访谈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敢于陈述己见,但还是有不少学生比较含蓄,尤其对政治价值观方面观点的表态和表达容易采取中庸的方式,不会主动地鲜明地表达出来,而是表面上随大流,但内心还是有些自己的想法。这无疑对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带来一定的困难。

2.社会思潮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大学生的情感好恶

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情感倾向是比较明显的,他们对接受社会思潮的原因作了较多的回应。综合问卷数据和访谈信息,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社会思潮的内容及表现方式契合大学生的某种心理需求。社会思潮追逐所谓的普遍性原则和批判社会现存的做派,善于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方式对社会生活广泛渗透的特点,导致大学生对社会思潮大多持肯定倾向。例如,有受访者认为:“社会思潮能不能被广泛接受,主要看是不是促进社会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优势,竭力推行自己的文化思想,力图在‘软实力’方面占得制高点。西方思潮更贴近普通人群,如人权观、平等意识、自由意识都比较符合青年学生喜欢彰显个性的特点,因此更容易被接受。”西方社会思潮体系性、平民化的传播更易于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它们“通过网络、剧集、图片等形式打动人,而中国的宣传则过于形式化,显得空洞无趣”。不少受访者认为,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观点确实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在阐述的效果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并大多提出对时政现实的具体分析,对大学生的普遍疑问给出了答案。如果西方社会思潮恰好能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或对改变现存的一些负面现象提出建议,如果这些思潮中的某些观点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他们的困惑,这时候大学生便会渴望在中国也能实施,也会赞同这种思潮。同时,有受访者认为:“对于西方思潮并非全部接受,而是有道理的有意义的才接受,社会思潮反映的是社会现状,是从书本中学不到的,存在中有其合理性,但是会批判地接受。”

从调查数据中也能发现,有许多学生认为是社会思潮的一些明显特点,如能够“针砭时弊”、“解答学生的疑惑”等吸引了大学生。有受访者谈道:“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很快,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西方社会思潮大量涌入,文化上繁荣又拥挤,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因素的冲击。中国社会失范问题严重,各种负面、反面事件让大学生本能地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度降低。官方言论与民众(特别是网络话语)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而中国社会缺少自己的有深度的社会思潮,大部分都只是网络思想的叠加。”社会主流价值观很难覆盖所有社会阶层而让每个人都接受。大学生面对一些社会困惑无法解答时,社会思潮往往可以给予他们一个暂时的答案。

其次,大学生自身一些内在动机的作用,如好奇心、好胜心及从众心理等。在问及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原因时,请受访者对十余个选项进行多项选择,结果是:根据选率高低排序,第一位是“社会新闻媒介都在宣传”;第二位是“紧跟社会流行,效仿社会精英的言行”;第三位是“好奇心驱使”;第四位是社会思潮能够“针砭时弊”;第五位是“受老师影响,觉得有道理”;第六位是由于“思潮观点表现时髦新颖”;第七位是“解答了学生的疑惑”;第八位是“对受到批判的东西有一种同情”;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生由于情感倾向性的定式作用,实际上对社会思潮的接受也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或者说带有某种“随波逐流”的特征。

可以认为,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其复杂的内外动因,这些内外动因又交织在一块,主要有:首先,社会变迁形成年青一代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现今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成长历程中必然感受到多元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其中也包括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比以往的青年人有更强烈的探求欲和好奇心,同时也存在追赶时尚的心态。其次,客观情景与技术条件的具备。如今,网络等各种现代媒体给大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途径,加上大学学术氛围的自由宽松,尤其在综合类院校内,各派观点的交融交锋,给大学生接受西方社会思潮创造了适宜的情景。再次,文化表现力的差异性。由于西方思潮的多变和多元表现,相比之下,大学生对于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一些宣传习惯用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感。他们认为:“现在大学生缺乏了解思潮(理论)的热情,且缺乏普及性知识的铺垫。尽管学生看似忙碌,实则精神匮乏,导致对网络等媒体的盲目跟从,他们自身对人生社会的价值观是迷茫的,希望有关方面提供更明确的指导和方向。”最后,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征,如自我意识发育程度、情感成熟度、思维品质、思维偏好甚至大学生阅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仅以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来说,也可以看到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一般而言,现今的大学生在阅读习惯上有以下明显的特点:第一,思维的广阔性,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但兴趣中心容易转移,也容易“跟风”阅读,有盲目性。第二,解读信息呈现平面化和“碎片化”的倾向,不完整和不够系统。这是由于“快餐式”阅读方式所导致的。现今的不少学生不再像以往的大学生那样专注于读大部头的原著经典和喜欢看深入解析性的文章,而是讲究阅读的“短、平、快”感受,即喜欢读一些信息量较大的时新杂志刊物,读一些短小活泼的小材料,读只需平面信息链接、不需深入剖析的时文评议和社会动态,读轻松、好玩、有刺激的书刊,而不大喜欢看理论类书刊,等等。这些特征也基本决定了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特点,即在认知方面,对社会思潮观点的理解不深不透,有大而化之的意味;在情感上,对社会思潮有情感倾向性,但不十分专注和投入,容易随社会热点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在行为意向上,不会持久地依从某一观点支撑行为动机,有时过境迁的变动性;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动机多种多样,如从众心理的影响、好奇心的驱使、社会思潮表现特征的吸引、大量社会信息的刺激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正由于社会思潮影响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现实化和生活化,并注意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勾连,与大学生的现实境遇相衔接,与人们的心理预期相契合,甚至注意与社会心理气氛相呼应,等等,于是大学生对社会思潮产生了情感共鸣。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行为意向的潜移默化

当问及大学生觉得社会思潮能否为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答案或思路时,有17.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思潮不能为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答案;有17.2%的受访者不关心这个问题;有11.5%的受访者对这个问题说不清楚;有43.4%的受访者认为有些社会思潮能,有些不能;有6.6%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学生会把社会思潮的观点作为自己行事的原则;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学生觉得社会思潮能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或思路。调查表明,大学生最熟悉的是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思潮的内容,这些思潮以社会流行和社会时尚的方式影响大学生,使得一些学生认为不奉行这些观念和观点就是落伍的标志,从而趋之若鹜。校园里比较流行的还有功利主义,比如,一些学生的入党动机就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更方便,并非思想上确立了真正的信仰;许多学生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也不是根据兴趣来的,而是看哪些职位更容易扩大影响或者更受老师关注,能给简历多添一些内容。另外,如后现代主义、民族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或思想在大学生的行为意向中也有位置,只是缺乏相应的表现形式和机会。可以看出,社会思潮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即使大学生不知其属于哪一种思潮,但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每一股社会思潮之所以可以成为社会思潮必定有其不可忽视的感染力,吸引着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如对于消费主义、人文主义等社会思潮,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甚至就是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这些社会思潮的传播。

三、初步的结论

必须看到,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思潮本身的作用,同时也有变化着的环境所形成的众多社会复杂变量的刺激,还有大学生成长过程的许多特点的影响,这些因素各自又包含着复杂的成分。

根据调查,我们初步发现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鉴于现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的制约,如对理论兴趣的下降,现存物质性压力很大程度上挤压着他们的精神注意力,“快餐式”阅读习惯使他们形成了解读信息的表面化、平面性和碎片化的倾向,等等,暂时来看大学生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又是有限的。尤其是大学生对经济类、生活类的社会思潮相对比较留心,对哲学人文类思潮的关心则相对短少,对政治类思潮如新自由主义的一些内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观点、极“左”思潮的观点,则由于比较敏感而显得比较谨慎。对此,我们一方面不必要过于应急而防止超敏反应发生,另一方面又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关注,特别是在教育对策和预案方面要有相应的准备。根据社会思潮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基本态度,需要我们在教育方面探索比较合适的对策,而这些对策应该具备社会思潮影响的相应特征。第一,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途径值得借鉴。在访谈中,受访者几乎都指出网络是社会思潮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网络上重要人物的博文、BBS论坛、贴吧、MSN等为社会思潮的渗透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同时电影、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意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和方式,特别是重视网络平台的应用,通过网络这一重要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第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借鉴。社会思潮的影响可简单概括为渗透性更广、感染性更深,在情感层面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并且社会思潮在行为意向层面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动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和感染式的教育方式。

标签:;  ;  ;  ;  ;  ;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_社会思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