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的历史渊源和本质属性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属性论文,本质论文,哲学论文,历史渊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管理创新的理论渊源
管理创新是管理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是对管理学上第一次管理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它的产生与第一次管理学革命的发展极为密切。了解历史必然性,有助于认识管理创 新的本质属性。从理论的渊源上讲,管理创新是第一管理学革命发展的必然。第一次管 理学革命与产业革命密切相关。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为标志的,主要集中于铁路、采矿、 钢铁、机械和纺织等行业。当时的企业是靠产量和规模来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 ,所以那个时代的管理方式就是尽可能扩大企业规模和尽可能让工灿口酗口点。管理是 一种适应,还谈不上创新。
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管理革命的产生,并产生了管理创新萌芽的思想。第二 次产业革命由电力的应用做催化剂,以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电报、收音机和流 水线的发明为主要成就。它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主要集中于汽车、航空、 机械、发电、电器等行业。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代企业开始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产 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最具代表性的是福特发明的生产流水线和泰罗的动作控制管理体制 ,这些成为整个工业界的标准做法。这个时期的管理,适应了生产力的变化,讲究协调 、效率,并有创新的萌芽。泰罗提出了管理哲学的思想。艾尔福雷德·P·斯隆提出将 整个企业像一部机器一样进行管理的机器—管理论,从此,以专业管理人员为主体的职 业经理阶层出现了。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包括后者的庞大体系 。第一次管理革命中倡导的专业分工、管理机构等思想,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可以把 这些管理理论的形成和由这些理论指导实践的变化称之为管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2.管理创新的实践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管理创新理论的诞生离不开产生 它的社会历史基础。这个历史基础就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导致了第二次 管理学革命的到来,也就是管理创新理论正式形成。第三次产业革命就是我们正在经历 的这场信息革命。信息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特征是计算机在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的大规模应用,实质是人类处理和传递信息方式的巨大进步。第三次产业革命涉及面 之广是前两次产业革命难以相比的,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发生了深刻地变革,更主要的是 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生产的工业化,标志着人类历史从原 子的时代走入比特时代。迄今为止,这次产业革命的浪潮只能说刚刚开始,它的最终影 响我们还无法全面估价。信息革命的主要代表作有:工业机械、个人电脑、互联网、通 讯卫星、数字影音设备等。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催化剂。管理创新的策源地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 本。已经完全从战后的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本着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一贯精神,将 刚刚出现雏形的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在汽车制造、机械、电子等产业中,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这些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赶上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工业国家 ,从而一下子从一个二流国家成为一流工业国。与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作业同步,日本 企业发展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典型的有全面质量管理、及时制造、精益生产 、零仓储和零缺陷等,凭借这些管理措施,日本企业把技术优势转变成管理优势,使原 来的老师——欧美等国,相形见绌。依靠优质价廉的产品对欧美市场的大举进入,日本 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保持巨额外贸顺差,获得巨大利益。到199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电器生产国、第一大影视器材生产国。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认为,对立面之间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日本人大 把赚钱的时候,美国和欧洲企业界刮起了变革之风,先是系统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然 后是大规模的重组与重构,最后,随着信息革命带来的新的信息处理传递能力,生产企 业中一场新的管理革命——企业流程再造开始了。
第一次管理革命,管理的思路是从企业的内部寻找要素的最佳结合点,目的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第二次管理革命(即管理创新),管理不仅是从企业内部挖潜力,而且更重要 的是从企业外部的视角,看企业管理、生产是否合理,并且要寻找到不合理的环节、系 统,把整个流程推倒再来。这样的管理不是原来细枝末节的修改,而且比较彻底的变革 、再造。所以,继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后的管理创新是最具革命内涵的管理革命。
认识到管理创新的起步与生产力的密切关联,能帮助我们认识其本质的属性。认识事 物都是从现象进入本质,我们认识管理创新,就先从分析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历史 原因入手。从直接的实践基础上讲,管理创新就是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现 代管理者面临三个挑战后的一个管理变革方式。这三个挑战,即来自顾客的挑战;来自 竞争的挑战;来自变化的挑战。由于三个挑战的英语单词都是C开头(顾客:customer、 竞争competent、变化change),所以管理创新是现代管理者面临3Cs挑战的一个管理变 革方式。
管理创新首先起源于企业管理创新,从理论上讲,当初的管理创新提倡的核心概念是 再造(Reengineering),再造概念的创始者米切尔·汉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 钱皮(James Champy)所下的定义:再造(Reengineering),就是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 构、文化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Redesign),再到绩效的飞跃。简单的理解就是:再 造就是推倒重来(Starring over)。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扩大到不仅对流程进行再造, 而且要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这就是企业再造的 第二层概念。再造的重塑对象是企业的战略、增值、营运流程、领导阶层等。
3.管理创新的本质属性
管理创新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展开,决定了管理创新本质的实现过程。把实践 过程进行理论抽象,可以概括出以下的本质属性,认识到这些本质属性,有利于对具体 的管理创新进行方法论上的指导。从管理创新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概括出管理创新的本 质属性。
第一,管理创新是人类管理过程中适应变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活动。旧的体 系在面对新的体系的淘汰中,必然要发生变革,要求管理者(主体)对原有的方案进行创 新,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大到社会结构的管理创新、小到企业的管理创新,都是一个 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创新过程。
第二,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主体对管理创新客体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是哲学思 维中主体和客体特性基本关系中的一种。管理创新主体和管理创新客体也符合这一普遍 性特征。因为管理创新主体是在其具体的实践范围内进行的对象性的创新活动、变革客 体的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传统理论上讲,管理主体是管理者,这种管理主体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 权威和责任,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管理客体是进入管理主体活动领域,并能接受管理主 体协调组织作用的以人为中心的客体对象系统。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对立统一是管理 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是推动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管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现代管理创新的主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创新主体包括管理决策者在内的整 个主客体系统中的主观能动的人,包括能激活、更新、发展整个系统的动力源。现代创 新管理的客体,也不再是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它和主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转化。管 理创新主体和客体的矛盾是动态的统一体,个体在系统中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内部 的竞争、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在主体对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主体自身不断更 新,不断发展,不断转化。
第三,管理创新是一个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系统有序过程。事物通过系统而存在 ,在组织的结构系统中,才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现实的管理关系和管理活动。以组织 为中心,形成了系统与个体、系统与外界这两对矛盾,系统内因体现在组织与个体的矛 盾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发现组织缺陷,成为管理创新的动力源。系统与外界通 过信息的交流、对比、竞争而产生一个发展的动力源,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引进和 创立的管理创新方案通过内外因的组织程序而执行、实施。
系统的内外因动力机制通过竞争和协调活动来实现。竞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管 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协调也是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协调就是使具有各种目的的人和有 限的资源建立一种相互适应的、有序的关系,也就是建立起在管理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上 的各种管理要素的系统整体优化机制,其实质是促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对立统 一关系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使系统与环境、系统与个体能够相互适应,在整体上处于 最佳的功能状态,从而使被管理对象的功效不断提高,并产生新的功效。管理的各种职 能都是协调活动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的表现和展开。竞争机制和协调机制的两大功能是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管理创新活动中的作用的具体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讲,竞争离 不开协调,协调离不开竞争,两者相结合推动管理创新活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第四,管理创新是主体不断实现目标的活动。现代管理创新给系统以生存和发展的动 力,决定了管理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目标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实现了某个 阶段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管理创新不是一次就完成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 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虽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管理创新的一些普 遍原则,但对它的认识是个无止境的过程。目标是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这 个目标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第五,管理创新是管理实践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管理创新可以理解为管理 活动的质变。人类历史上管理学发生了两次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是管理运动的质变,都 有管理创新的成分。第二次质变在理论上形成了管理创新的概念。在两次大的质变过程 中又存在着阶段性的质变,阶段性的质变是总的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任何系统的管理创 新都有一个量的积累,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管理创新运动是矛盾两种状态的演 变和发展。
以上是从管理创新最一般的思维中概括出其本质的几个方面,虽然没有具体指出某种 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但却从各种具体管理创新方法中概括出的一般性的东西。认识和 掌握这些一般性的本质属性,对于指导具体的管理创新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 结合具体的工作,开创性地运用这些思维,一定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创新实践中 少犯或者避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