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生态建筑及其美学特征论文_周钰,徐迪雅

试论当代生态建筑及其美学特征论文_周钰,徐迪雅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30031

【摘 要】生态建筑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一种科学的理念,是建筑行业在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上,无论是对生态建筑的理论探究,还是实践行为都已然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得到了相当重要的经验。然而国内的生态建筑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发展等原因,其仍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该文分析了当代国内生态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其美学特征。

【关键词】生态建筑 问题 美学特征

如今国际性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引发了大众对生态环境愈来愈多的重视和关心,数量巨大的策划、建筑、建筑设计者和建筑管理部门或是某些社会学、经济学与生态学专家,也逐渐由房屋和建筑的人文角度来讨论建筑和美学的联系,涉及的关键点涵盖了人类居住、环境、资源、经济、历史与艺术等。

一、当代我国生态建筑潜在的问题

(一)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到位

国内与国外的学术界对于生态建筑有相当多的描述,每种描述都有很多差异,不过归纳起来,其中心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生态环境,科学地规划与调整建筑与其它有关因素的联系,降低建筑的工作时期内对外界环境的破坏,这是生态建筑存在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里包括了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以及尽可能的延伸建筑物生命周期,此外还包括了对施工材料的反复利用、避免出现施工废品、保障施工过程没有污染等多个方面。

(二)生态建筑的资金投入

在生态建筑的资金投入方面,其属于一种会在早期投入相当多的财力,但是收回成本却需要很长时间的项目。更为关键的是,早期大部分用在生态环境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所获得的收益最后很难送到开发商的手中,而是回报给公众与使用方。即使如此,通常也会在项目完成后很久才可以见到保护生态资源的价值超过用在生态资金投入的价值。以上的原因导致了规划方与投资方对生态建筑的望而生畏,甚至是不敢接触。

(三)生态建筑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不多

近几年来,国内对生态建筑的理论探究与讨论一直在进行着,已然出现了许多有关生态建筑的报刊与论文,其大大促进了生态建筑在国内的推广与普及,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被许多人了解和认可。不过,如今国内对生态建筑的开展仍处在理论阶段,只认识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框架、规划标准、环境保护和建筑的互相结合、国际的生态建筑经验描述等理论方面,缺少电脑仿真、施工实践、生态效果验证等实践的研究。

(四)缺少有关政策支持

展开生态建筑,第一步是需处理好观念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实行推广与普及,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构建一个全新的价值观系统与行为标准。第二,我国应当建立一个合适的制度来促进生态建筑和有关技术的探索与开展,比如构建能源节约建筑的扶持制度,构建示范性生态建筑群,免费宣传与教授实用科学的有关生态建筑的技术等。

二、当代生态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生态建筑美学的审美观

生态建筑美学具备特殊的审美特点:首先它以自然美、生态美和返璞归真为重要特点,其次也重视环境和建筑自身两者间的各种联系。所以,有关设计者应当把建筑放到生态环境中,同时把建筑与生态和建筑与大众之间的联系设定为审美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目的,这样才能够具备审美的完整性,且在建筑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下切实感受到生态建筑的美学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态建筑美学的审美原则

已往的美学普遍认为,事物的美是体现其本身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美不但是事物本身自己的感受,其出现的时间比人类还要早。阳光与树木以及河流之间的联系都让人们关注到美的特点,这些特点并非是以人类的主观意识而转变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已往的建筑设计师在对单个建筑物或是一个建筑物群,甚至是一个城市的评价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客观存在的美,只以建筑物的经济意义作为评价原则,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忽视了人类、生态与建筑物之间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和谐联系,即忽视了美的自然性质。生态建筑的美学观点不但重视人类在观感上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认同对美的感知属于客观存在,建筑物的美应当蕴含在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改变过程中。

(三)生态建筑美学与可持续发展

相依生存和相互结合是生态建筑美学的重要核心。相依生存是指建筑和生态的一种发展特点:对于优秀的建筑,应该使其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应该是对生态的一个综合水平的提高,且推动生态中每个因素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相互结合是指自然生态和人工环境的和谐融合,其并非是去寻找简单的外貌美或观感美,而是不但可以适应人类生活需要,而且能够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且有益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生态建筑美学的和谐性

为了解决人类对环境能源的需要和能源对人类生存的约束这个冲突,我们有必要和生态和谐的相处。生态建筑美学的和谐特点的实质是人类生存与制造的能力需要和环境资源的支撑处在和谐均衡点,不但能适应人类需求还可以持续再生,避免环境资源破坏等恶性循环的情况出现,这便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关键。生态建筑美学的和谐特点,其不单单指的是建筑物外貌上和外界环境相匹配,还应该注意在使土地、山川、地面上下物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要和生态环境的循环轮转结合起来,和谐融合,才能够更加容易地完成人类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目的。

(五)生态建筑美学的活力

生态建筑美学有着特殊和强大的生命力,生态建筑美的中心便是生态过程的和谐性和持久性。一套优秀的生态体系应当依循自然的物理循环和能量守恒,这同样是人类生活中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则。在现实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便是上面所说的和谐性与持久性。这里所说的和谐就是不但需结合经济、人类发展和能源、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还需结合当代的现实情况与以后的发展目标的联系。所以这种和谐指的是各个方面的,不但潜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还潜在于人类、建筑和生态之中,而恰好是这种和谐,赋予了生态建筑美学旺盛的活力。

三、结束语

怎样调整人类和生态环境两者间的联系,是当代生态建筑专家们面对的艰难挑战。人们面对的自然环境危机是从人们的生活中引发的,其不是单单依赖于政府或是科学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我们有责任构建一个“人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这样才能够正确面对且高效率地处理生态问题。而生态建筑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且通过生态建筑的美学特征来使更多人接受它。

参考文献:

[1]梁锐,张群,刘加平. 西北乡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实践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03:345-351.

[2]王鑫,郑卫. 生态建筑的适应性设计问题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05:596-601.

[3]鞠小玉. 低技术视野下生态建筑表皮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王贵民. 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在地产项目应用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王奕伟.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 城市建筑,,:1-2.

[6]梁兴印,陈正良.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8-25.

论文作者:周钰,徐迪雅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试论当代生态建筑及其美学特征论文_周钰,徐迪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