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13211971****5611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我国市政公路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这种材料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自身问题也难以避免,加之施工中的难题,导致路面裂缝时常出现,亟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从分析路面裂缝产生机理出发,总结了沥青路面裂缝的质量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裂缝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特征;防治技术
1导言
目前我国公路大多采用沥青路面结构,符合国内现状并能达到使用要求,但由于施工复杂性高,导致许多问题难以避免,其中最常见的为沥青路面裂缝。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机理所在,探讨不同裂缝成因,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力图避免此类现象发生,使施工质量得以提升。对于探究此类路面裂缝特征及防治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沥青路面裂缝产生机理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是比较常见现象,与碾压强度有一定关系,尤其发生在不同路段,强度不同会造成基础层的不同路段承重能力不一致形成裂缝;改建公路新铺路面下面是旧的沥青层,因结构体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因为温度和天气的变化形成新的裂缝;沥青路面材料结构之间存在接缝问题,不当处理将会导致渗水情况发生,局部形成通道,渗水反过来会加剧裂缝扩大,损害进一步加剧。上述情况都是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危害较大,甚至超过建材疲劳所致,这类情况的裂缝会从沥青路面表面沿轮迹带方向,逐步向沥青路面内部结构层扩展传播。
3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3.1沥青路面出现沉陷
由于沥青路的路基压实度不够充分,或者该地基土质不良,长期受到地下水的浸入、路基不稳定因素及行车荷载等多重因素的压迫,这种抗压能力无法承受上面之力时,就会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进而导致路面局部下沉的现象。根据市政公路在JTG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的评定标准,将大于10mm的路面局部下沉定义为沉陷。市政公路沥青路路基的轮载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车轮轮带处的路面便出现较大的沉陷变形,并在轮带两侧伴随出现隆起现象。因此,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路面行车重量的挤压,极其容易发生路面沉陷的质量问题。
3.2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众所周知,市政公路设施中所建设的沥青路是一种感温性的非弹性材料,并且当沥青路长时间地处于气候、温度变化不定的情况之下,沥青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状态,一旦沥青路面收缩的强度与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出现较大的差距时,此时沥青路面会慢慢开始开裂,出现裂缝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给路面行驶造成严重的影响。
3.3沥青路面出现松散问题
由于沥青材料粘结性能不良,并且在混合料中添加的沥青用量也比较少,进行摊铺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沥青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压实,或者进行摊铺的途中,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进而导致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强度不足,后期受到行车作用下可造成面层松散。并且在沥青路面使用的过程中,一些溶解性油类的泄漏,以及雨雪水的渗入,也会大大地降低了沥青的粘结性能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就可以观察到沥青路面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一些沥青路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尤其在干燥季节,经受行车的作用,可以清楚地看见车轮后粉尘飞扬的现象。因此,沥青路面松散问题也是在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值得加以重视及解决。
4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技术
4.1反射裂缝的防治
反射裂缝往往存在反射源,这也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根源所在。针对性应用防治方法提高面层抗拉强度,可考虑在面层和基层间设置过渡层,消除应力,从而防止裂缝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工织物防治是一种有效方法,旧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也比较常见,本文对其进行系统介绍,并指出采用沥青大碎石应力吸收层同样十分有效。
4.1.1土工织物防治
土工织物具有优良的抗拉力学特性及良好的隔离防渗功能。高分子物质吸附能力强,分子间存在键合作用,以其作为中间材料与沥青有机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隔离缓冲效果,增强隔离防渗功能,理论上完全可行。以目前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二者所形成的加筋沥青面层性能明显改善;
4.1.2旧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
以旧凝土板为材料进行破碎,通过碎石化技术使其达到理想尺寸,构成结构层。有效尺寸混凝土板在此处可以相互嵌挤,形成主要结构,集中应力随之消减,从“根源”缓解变形情况,使沥青层受力减少,防治反射裂缝出现;
4.1.3采用沥青大碎石应力吸收层
路面结构的集中应力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因素,如果设置沥青路面柔性基层将会使其大幅度消减,产生“抗裂”作用,大碎石应力吸收层即发挥此类作用,除此之外又可以有效防止“反射裂缝”上延,起到理想防治效果。
4.2对半刚性基层开裂的防治措施
基层开裂将会导致沥青路面裂缝出现,为了控制此类现象出现,减少损害发生,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把控。原材料选取至关重要,采取适宜集料配合比才能提高基层施工质量,通过工艺改进,注重后期养护,确保施工及时有效进行,才能大幅度提高施工效果。
4.3水损害的防治
水损害是导致路面裂缝出现的常见原因,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防水和排水问题,路面裂缝将会大大增多,只有从防水、耐水、排水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解决此类现象。目前工程中大多采用设置碎石集料排水基层的方法进行防治,应用多孔细水泥稳定碎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防治裂缝出现。这是一种无细料或少细料的混合料结构。
4.4建立完善的路面防水与排水设施
市政公路沥青路面遭受积水的影响会很容易出现松散或者沉陷的问题,为了更好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沥青路面防排水设施,主要做好排水与防水之间的配合。
疏,就是做好排水:A、沥青路面与收水井的间距要从30m缩小到10-15m,并且在交叉路口处要按5~10m间距设置;B、中央绿化带下应设置透水层和横向排水盲沟将水引向雨水管;C、沥青路面的边缘上面层下设置排水碎石盲沟,以全面达到防渗的排水目的。堵,就是做好防水:A、按密级配、孔隙率小于7%设计的沥青结构层,以保证结构本身的防水;B、设置层间(面层与基层)连接的透油层(或防水层);C、必须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中、下层表面喷洒粘油层以保证整体性;D、设计中应考虑在路面与路缘石和其它构筑物的接触面涂抹沥青,防止水从缝隙浸入。
4.5增强对沥青路面的保养措施
相关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对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重视,积极履行自己部门的职责,对工程实体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根据《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要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通过定期路况调查,及时发现路面轻微破损以及病害迹象,积极采取相应的保护性养护措施,防止这些问题的扩张。增强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的保养措施,使沥青路面整体结构处于保护的状态之下,减少其他问题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提高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进一步延长其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市政沥青路面裂缝现象比较普遍,这将导致路面使用功能大幅度下降,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消除病害,增加施工质量,提高道路使用性能。首先从设计入手,选择合适原材料,应用合理混合料配合比,设置应力吸收层,加强防水和排水,利用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从而消除裂缝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维修方法,可利用现场再生法等提高维修效果。本文研究对象为沥青路面裂缝,总结其特征及防治技术,能为同类型工程项目,在控制工程质量时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颜士传.论市政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特征及防治技术[J].中外建筑,2017(11):152-154.
[2]王荣春.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173.
论文作者:苗诗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裂缝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论文; 公路论文; 面层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