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意识的几点思考_科技论文

关于科技意识的几点思考_科技论文

关于科学技术意识的一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技术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科学技术意识这一理论问题,大多数人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指导科技实践活动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科技意识的形成和功能问题,对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科技认识和科技意识

认识与意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同样,科技认识与科技意识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在坚持“意识即反映”的人们中,往往把科技意识等同于科技认识,科技意识的能动性等同于科技认识的能动性了。认识的能动性是意识的表现,但它不是主要和唯一的表现。科技认识,是指人们对已经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理论、功能、地位诸方面的反映,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存在的认识,如对牛顿力学性质、应用、功能的认识,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但是,科技意识绝不是仅停留在对科技存在的认识阶段上,是在科技认识的基础上,设计行动方案。意识的能动性主要就表现在这种设计上。科技认识是认识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有了这些科技成果,并不会直接导致实践活动,正如有了电磁学知识,并不能直接地制造无线电通讯设备一样,这中间还要经过设计方案的阶段。这个设计方案的阶段就是科技意识的设计活动。

人的整个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是认识,二是实践。认识是对客观世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实践是指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人并不是盲目地创造的,在现实的创造活动之前,在头脑中已有了创造的形象的形式,现实的创造就是将这种形象的形式的创造现实化,外化。因此,严格说来,人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认识事物、设计方案和实际行动。从认识事物到现实地改造事物,这中间不是直接地过渡的,要经过一个设计方案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意识的设计活动。我们平常认为实践活动要受意识的支配,这种支配不是直接指认识,而是指设计活动。也就是说,科技意识能动地反映科技存在,这种“能动性”并不直接来源于认识,而来源于意识的设计活动。

人们的科技意识活动并不仅仅指科技认识,还包括设计活动。也就是说,科技意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第二阶段是设计。或者说,科技意识的功能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设计。认识是为了创造,接受或储存科技知识信息本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加工、输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方案信息。当然,设计是以认识为基础,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有效地改造事物。但是,设计并不等同于这种认识,而是基于这种认识的一种创造。

人们进行科技意识活动,最后会形成各种观念产品。观念的类型其一是知识,新的发现或发明;其二是方案,如技术人员提出改进生产技术的计划,一个智囊人员提出一个建议,这些不是知识,而是安排现实的蓝图,我们权且把它们称为方案。方案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的中介,人们是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制定方案,然后再依据方案去安排世界的。〔1〕

二、科技价值认识与科技价值意识

人们之所以进行科技认识和科技设计,主要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而是因为科学技术有价值。人是有需要的主体。群体有群体的需要,社会有社会的需要。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功能,当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人的需要相关联时,就产生了价值。所以,科学技术的价值是一种功能与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科学技术的价值体现出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当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人的需要相适应时,它就体现出价值,当不适应时,就失去了价值。如手摇纺车,在过去的年代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显示出极大的价值,而现代它们的应用价值却极小,这种纺车并非丧失了纺线的功能,只是因为它们的功能同人们需要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以人的需要为核心判断科学技术的价值。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个体的和社会的需要,长远需要和近期需要,客观过程发展的需要和主观过程发展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时人的需要处于发展之中。这种需要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又以此为核心判断科技的价值,然后决定它的取舍。不同的社会其需要的层次不同、结构不同、接受或陶汰的科学技术也不同。在人的需要结构中,有合理需要也有不合理需要,或某种需要,在一定时空中是合理的,在另一时空中可能就不合理,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对科技价值的判断和对科技的取舍。

科技价值意识,从前述理论的内容可知由两部分组成,即价值认识和价值设计,价值设计是以价值认识为基础。例如,这几年,我国发展了农作物高产模式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综合配套技术等,人们认识到这些技术能够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和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人们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求,于是,人们肯定、接受和推广应用这些技术。价值认识不是认识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关系的认识。价值设计是对这项科学技术的取舍发出一种指令。价值认识与价值设计这两种思维过程是统一的。

科技价值认识的对象是科技功能对人们需要满足的一种关系。在实际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某项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在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同时,可能会产生出其它的不利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负效应,从人类某种需求的满足关系上,这项技术无疑会得到肯定、接受、推广应用,即会形成取的指令。但从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角度看,这种价值认识和价值设计不甚合理。也就是说,人们的价值认识不合理,必然使价值设计出现偏差,最终会导致我们应用科学技术的行为不合理。

科学技术价值认识和价值设计所体现的是科学技术对人的意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也得以体现。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对自然环境的负效应之所以未得到重视、解决且累积效应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以人的需要为核心的判断尺度的存在。这种科技价值判断尺度已不适应现在所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需求。

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有结构的、层次的、多元化的。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其功能往往在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同时又构成对人的另一些需要满足的障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的正价值和负价值。那么对这类科学技术如何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指令呢?

根据以上所论的两种情况,显然,仅用科技价值观难以规范我们发展科技的行为。科学技术存在质的差异,我们需进行科技质量认识和形成科技质量意识。

三、科技质量认识和科技质量意识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2〕,给出了科学技术质量涵义的理解。科学技术质量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科学技术的研究项目、研究行为、研究成果、成果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四个方面均设计一系列指标,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指标,达到指标的程度就是该方面质量的表现,某一科学或技术的质量就是这四个方面质量的总和。用式子表示如下:

Q[,(科学或技术)]=q[,1(项目)]+q[,2(行为)]+q[,3(成果)]+q[,4(影响)]

式中:Q表示某一项科学或技术的总质量

q[,1] 表示某一科学或科技项目的质量。 q[,3] 表示该科学或技术成果的质量。

q[,2] 表示该科学或技术研究行为的质量。 q[,4] 表示该科学或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情况

对每一方面设计一系列指标进行质量评价。项目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提出项目的理论根据和实验根据以及项目的创新性等方面;研究行为的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研究者的能力以及所用方法的先进性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内在完备性”“逻辑简单性”以及增殖程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影响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正影响和负影响的差值上,正影响大于负影响,差值大,表明该成果的影响好,即质量高,所以这一方面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正影响和负影响的差值方面。

以科学或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例说明其质量差异的存在。科学(技术)的质量差异表现之一是增殖程度。科学或技术的发展均有继承性,每一项科学成果或技术成果,一方面是在继承已有发现或发明成果上的突破,另一方面对以后科学或技术的发展起推动、引导、奠基等作用。不同的科技成果在这些方面表现得差异较大。如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带头学科、核心技术均比同一科学革命时期其它科学技术成果的增殖度大。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它的增殖情况如下表所示:

量子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量子化学 ←量子力学 ←电子的发现 射电天文学

↑ ↑

量子物生学 阴极射线微电子学

↑ ↑

电磁理论 →无线电 →电子计算机 →人工智能

电磁理论作为带头学科,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12项重大的理论或技术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带头学科所带头的周期不同,而且,根据凯德沃夫统计的情况是,一门带头学科或一组带头学科的带头周期日趋缩短,但它们影响或增殖数量却日趋扩大。核心技术与带头学科一样,增殖量超过同期其它技术,也有日趋扩大的倾向。如蒸汽技术的发明,改变了采矿业和纺织业的生产面貌,引导冶金技术、交通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发明、更新。以电力技术为核心技术导致的新技术群更加庞大和广泛,引起技术体系的全面变革。带头时间缩短,增殖量扩大。科学或技术增殖量越大,其质量越高。美国学者乔纳森、科尔和斯蒂芬·科尔两兄弟对科学家的论文的被引证情况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论文与被引证的次数成正比。一般情况下,被引证次数越高的论文其质量越高,或者说质量越高的论文越易被引证。

科学或技术成果的质量差异表现之二是精确程度。同一科学成果其精确度不同也反映其质量的差异。如杠杆原理的发现,中国古代学者发现了杠杆原理,其表述是杠杆的平衡不但取决于加在两端的重量,还与“本”、“标”的长短有关,古希腊学者也发现了杠杆原理,其表述是

W[,1] L[,1]

───=───。

W[,2] L[,2]

其意为杠杆两端重量之比与两端到支点的距离成反比。二者相比,显然后者精确度高,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达了杠杆原理,使其成为普遍适用的一般法则。同一技术成果也存在精确度问题,如蒸汽机的发明,在前人发明成果的基础上,瓦特研制出旋转式蒸汽机之后,又发明了离心调速器、蒸汽气压表,使蒸汽机转速稳定化、使用安全化程度提高,使蒸汽机发明技术达到精细、规范。这样提高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瓦特发明的技术的质量明显高于前期研究者发明的技术。

某一科学或技术的质量也表现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方面。它们产生的正影响高于负影响的程度,就是科学技术间质量的差别。特别是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期望发明的技术是能够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增值的技术,现代技术的确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我国近年发明的高科技产品——生物和光双降解淀粉塑料,它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完全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粉末物质,这项技术产品已得到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与过去的制造塑料技术相比,都是高质量的技术。所以在这方面,根据现代科技研究中提出的发明绿色科学技术的思想,确立以科学技术的“绿色”程度为技术对环境影响质量的一类指标。

以上从几个方面说明科学技术的质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技术质量认识就是对科学技术质量差异存在的反映。科技认识是侧重于对科技成果的认识,科技价值认识是侧重于对科技成果功能与人的需要满足关系的认识。科技质量认识既包含这两个方面,又不完全同于这两个方面。科技质量认识既重视对科技成果本身以及科技成果功能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又重视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和科技成果的全面影响,对人本身、对社会进步、对环境保护等影响。科技质量认识包括四个方面,即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质量、研究行为的质量、研究成果的质量以及成果的“外部质量”(成果的各种影响)的认识。科技质量意识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质量意识、研究行为的质量意识。研究成果的质量意识和成果的外部质量意识。如前所述,意识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认识,二是设计。科技质量意识也具有这两种功能,分别是科技研究项目质量认识,研究项目质量设计;研究行为质量认识,研究行为质量设计;研究成果质量认识,研究成果质量设计;科技成果的“外部”质量认识,“外部”质量设计。认识是设计的基础。在以研究项目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行为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成果质量评价指标、成果“外部”质量评价指标衡量科技研究项目、行为、成果、外部影响质量过程中,实现对它们的质量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设计。设计的最终产品是新知识或行为方案。研究项目质量设计,主要是决定项目的取舍或补充、修正、完善。不符合项目质量的项目遭到陶汰,达到项目质量指标的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基本达到指标要求但不完全符合指标要求的项目,提出补充、修正的方案。研究行为质量设计,主要是对从事达到指标要求的项目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给予肯定,或在研究程序、效率等方面提出建议。研究成果质量设计,主要设计应用该成果的方案或以此为背景知识创造新知识。研究成果的“外部”质量设计最为复杂。一般在项目质量评价过程中,已经考虑其对人本身、社会进步、自然环境的影响。若一个项目在质量评价过程中已经预测出将对自然环境或社会进步等造成恶性影响,这一项目不可能再进入实际研究阶段,在项目审查阶段就遭否定。但一个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实际应用于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非常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质量设计。设计主要是提出限制或缩小以至消除科技成果所产生的各种负影响的方案。有些经过“外部”质量评价的科技成果,虽然已确认“外部”质量较高,其产生的负影响很小,但负影响的累积效果随着科技成果应用时限的延长可能会超过人类和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所以,对任何一种负影响都需要考虑如何缩小消除的可能方案。

科技质量意识活动对于人类走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于提高科技研究水平、科技成果应用水平、科技管理水平都有积极意义。

*本文为内蒙古教育厅资助的“关于科学技术质量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的一部分。

注释:

〔1〕周农建《摹本与蓝图》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

〔2〕拙作《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第26—32页。

标签:;  ;  ;  ;  

关于科技意识的几点思考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