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曲调的曲拱特征及降低音高_官话论文

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高论文,汉语论文,声调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本文讨论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

○ 说明

0.1 本文所据材料及其来源

本文以1178个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材料为据。对这些材料有以下三点说明。

0.1.1 关于方言点

多数以市县为单位,个别方言点以乡镇为单位。少数方言点采集了不止一个调系,比 如厦门、上海等。有三种情况:一是新派、老派的不同,二是内部的地域差异,三是不 同学者的不同描写。无论哪种情况,均以独立调系计。

0.1.2 关于方言分区

各方言点的归属采用《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法。基本以大方言区为准,只有官话有 下位分区,但只取了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两个次区,即官话分作三类:(1)西南官话;( 2)江淮官话;(3)剩余的统作“官话”,即不包含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在内的官话。这 是基于以下考虑:1)调类数与声调性质关系密切。江淮官话以5调类和6调类为主,西南 官话以4类和5类为主,剩余的“官话”以3类和4类为主。将官话三分,更适于声调研究 。2)官话数量庞大,数倍于其他方言,如果不分开,在做统计研究时,基数会不平衡, 这将影响到统计结果。而数量统计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方法。

1178个声调系统的方言分布:

官话 西南 江淮 晋语 湘语 吴语 赣语 客话 粤语 闽语 平话 徽语 土 话 其他

376 162 96 123 12 110 92 66 15 92 3 4 7 20

土话归属未明,单列。“其他”指“土话”之外归属不明的方言点。

1178个声调系统虽然各方言区都有,但很不平衡,官话最多,晋语、吴语次之,闽语 、赣语又次之。这既与方言点原本多有关,如官话,也与研究成果的多寡有关,同时也 与本文的资料收集有关。由于篇幅限制,1178个声调系统无法一一列出,可参看刘俐李 (2004附录二)。

0.1.3 材料来源

主要有三:一是《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二是省、县方言志,三 是各类方言著作和论文,详细目录见文后参考文献。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出版的县志 虽然不少,包括方言志,但记录方言的详略和方法并不一致,因此没有一一采用。

0.2 与论题相关的三组概念

0.2.1 汉语声调的三级结构单位:调素、调型和调式

本文认为,调素、调型、调式是汉语声调系统的三级结构单位。调素是具有音区特征 的、构成调型的最小单位;调型是具有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的调素组合单位,与音节音 段成非线性组合;调式是调型组合单位,与字组音段成非线性组合。

0.2.2 汉语声调的基本特征——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

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注:见下参考文献(沈炯,1992:18)。 )音区指声调音域(即调域)的分区。调域即声调音高的活动范围,存在于最高音高和最 低音高之间。调域可分区,一般分为五个音区,通常用五度制标记,也可分为高(H)、低(L)两区,或高(H)、中(M)、低(L)三区。

音高向不同音区的滑动变化构成了声调曲拱。比如HL,是先高后低的音高运动,音高 变化成降势,谓之降拱;而LH则是HL的逆向运动,音高变化呈升状,谓之升拱;HH、LL 、MM等则无音高变化,音高运动呈水平状,谓之平拱。声调曲拱就是指音高运动的这种 样态。曲拱的命名以音高变化轨迹的几何图形为据,如上所论的平拱、升拱和降拱,这 是汉语声调曲拱的三种基本样态。还有三种组合样态:凸拱、凹拱、角拱。凸拱和凹拱 是降拱和升拱的组合:凸拱是先升后降,凹拱是先降后升。角拱是平拱和升/降拱的组 合:有先平后升/降的,如LLH/HHL,也有先升/降后平的,如LHH/HLL。角拱音高运动轨 迹中的平与升/降,在几何图形中成夹角,故以“角”称之。从运动轨迹看,曲拱的三 种基本样态(升,降,平)是直线,可合称为基本拱或直拱;而组合的角、凸、凹是曲线 ,可合称为复合拱或弯拱。此外,还有一种无拱度的专用作入声的短调,如果启用语言 学常用的零概念,可视其为零拱。综合起来,汉语声调共有平、降、升、凹、角、凸、 零7种曲拱样态。

0.2.3 汉语声调系统的初始配置和二次配置

一个音系的单字调系统,是声调系统在共时平面的的初始组合,经历了曲拱特征和音 区特征的初始配置。这种共时的初始配置是声调原生系统历史发展的积淀,与古代声调 关系密切。而连续调系统,是声调系统的二次组合,经历了曲拱特征和音区特征的二次 配置。连读调系统的二次配置是以单字调系统为基础的现时活动状态,与共时变化关系 密切。无论初始配置还是二次配置,都有两种制约因素,一是语音自然属性机理——降 势音高,二是语音的语言学机制——对偶调节。

一 汉语声调曲拱概况

本节从调型入手考察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

1.1 汉语调型统计

按照声调5个音区的音高特点,声调调型应该有130种:零拱调型5种,基本拱调型25种 ,复合拱调型100种。但本文只发现了92种,见表1调型总表。表中带方框者为本文未发 现的调型。

25种基本拱(用两个数字描写)和5种零拱(用一个数字描写)全部出现,100种复合拱(用 3个数字描写)只有62种,未发现的38种中有凹拱9、凸拱11、角拱18。

1.2 汉语声调曲拱统计

表2 汉语声调曲拱类型表

汉语的7种曲拱样态如果再加上音区特征,就有三级:第一级是零拱、基本拱和复合拱 ;基本拱的第二级是平拱、升拱和降拱,复合拱的第二级是凸拱、凹拱和角拱,零拱没 有第二级;第三级是平、升、降、凸、凹、角6拱各自再分高、中、低拱,共18种。见 表2(曲拱类型后括号里的数字是本文统计到的该拱所构成的调型数,其后是具体调型。 表中复合拱的高低以曲拱打折处计)。

汉语92种调型的曲拱类别和数目为:

零拱(5)

基本拱(25):平拱5,升拱10,降拱10

复合拱(62):凸拱19,凹拱21,角拱22

1.3 汉语调型频度分布统计

根据1178个调系统计的结果,汉语调型的频度分布如表3。

表3 汉语方言调型频度表

序号调型 阴 阳 上 去 入 频度

155 179 48 18610149 563

253 54 85 19112617 473

331 82 12976 11118 416

4213 132 51 85 97 14 379

533 155 43 26 10252 378

644 151 26 46 78 25 326

724 39 12835 74 38 314

821 50 12048 69 25 312

935 48 72 57 76 10 263

10

13 31 85 16 10618 256

11

42 26 71 10142 14 254

12

5

2 3 238241

13

22 18 39 17 51 17 142

14

45 32 24 21 38 11 126

15

51 14 11 37 61 1 124

16

52 6

17 44 45 1 113

17

11 21 30 7 45 5 108

18

34 14 16 12 15 33 90

19

214 31

2 32 19 5 89

20

2

1 1 87 89

21

23 4

12 7 10 50 83

22

3

1 3 76 80

23

212 21

6 14 19 19 79

24

54 55 20 13 32 75

25

471 71

26

313 25 12 9 166 68

27

12 4

11 2524 64

28

32 5

2

7 1135 60

29

312 4

4

3 33

44

30

41 4

4 13 17 1 39

31

43 4

2

4

7 2239

32

1 2727

33

535 17 4

2 225

34

424 3 11

6 121

35

412 2

1 16

19

36

324 2 1

8

5 117

37

14 6 10

16

38

334 7 2

1

4 115

39

25 2

1

9

12

40

15 3

1

5 110

41

323 3 2

2 310

42

423 1 1

7 110

43

434 3 1

3 310

44

113 4

2

39

45

223 1

1

4 2 8

46

523 1

6 1 8

47

242 1 2

47

48

353 1 5

17

49

445 2 2

2

17

50

231 2

46

51

131 55

52

224 1

3

15

53

325 2 1

25

54

211 3

14

55

243 3

14

56

332 1 34

57

341 3

14

58

453 1 34

59

221 1

1

13

60

335 1 23

61

435 2

13

62

112 1

12

63

2152 2

64

232 2

2

65

311 1 1 2

66

314 1 12

67

315 1 12

68

331 1

1

2

69

343 2

2

70

352 1

1

2

71

413 2

2

72

433 2

2

73

1211 1

74

132 1

1

75

241 1

1

76

244 1

1

77

255

1 1

78

342

1 1

79

344

1 1

80

351

1 1

81

354

1 1

82

355

1 1

83

451

1 1

84

452 1

1

85

454

1 1

86

455 1

1

87

513 1

1

88

533 1

1

89

534

1 1

90

544

1 1

91

553 1

1

92

554

1 1

总计:6088

说明:表头的“频度”指调型在不同方言声调系统中出现的次数。“阴阳上去入”指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类。汉语方言凡4个调类以上者,大都有阴平、阳平, 故平声分两类;3个调类的方言有部分平声不分阳阳,统一置于阴平栏。有的方言上去 入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一律不分,合作一类计。

二 降拱和平拱占优势——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一

在汉语声调的7类曲拱中,降拱与平拱最具活力,最能产,这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降拱和平拱的绝对总数最多

1178种方言的声调系统,共有6088个单字调,其中降拱第一,占总数的31.3%,平拱第 二,占总数的24.9%,二拱所统辖的声调之和为3422,占单字调总数的56.2%。下面是各 拱所辖的声调数:

降拱 平拱 升拱 凹拱 角拱 凸拱 零拱 总计

1905 1517 1234 797 75 52 508 6088

2.2 由降拱和平拱构成的调型出现频度最高

在1178个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6088个声调中,共有92种调型,出现频度排在前三位的 调型都是平拱和降拱。请参看第一节表3。第一高频调型是高平拱[55],出现563次,为 总数6088的9.25%。第二高频调型是高降拱[53],出现473次,为总数的7.8%。第三高频 调型是中降拱[31],416次,为总数的6.8%。三调型占92种调型的3.26%,但却为6088个 声调的23.85%,可见能量之大。

将视线放宽至前10个高频调型,依然如此。前10个高频调型依次是:[55],[53],[31 ],[213],[33],[44],[24],[21],[35],[13]。其中降、平、升拱各三,凹拱一, 但降拱和平拱位次居前:前6位除[213]外都是平拱和降拱,第7位又是降拱。

2.3 平拱和降拱在多数方言中频度最高

以下是我们统计的各方言曲拱频度位次(从高向低排):

官话:降 平 凹 升 零 凸 角

西南:降 平 升 凹 零

江淮:降 升 平 零 凹 角

晋语:降 凹 平 升 零 凸 角

湘语:升 平 降 凹

吴语:升 降 平 凹 零 角 凸

赣语:升 降 平 零 凹 凸 角

客话:降 零 升 平 凹 角 凸

粤语:平 升 降 零 凹 凸 角

闽语:降 平 升 零 凹 角 凸

徽语:降/升 平 凹 零

11类方言中降拱居首的有7类: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晋语,客家话,闽语,徽 语。

各方言在平上去入的主要曲拱配置上,也是降拱和平拱居多。对各方言而言,一种调 类有一种主要曲拱,有的有两种。而可供使用的曲拱有7种,除零拱是专用作入声外, 如果没有生理机制的约束,其他6种应该可以均匀搭配使用。但实际各方言的各个调类 的调型于平拱、降拱比较集中,平降二拱在各调类中重复出现。下表4排列了各方言中 各调类所使用的频度最高的曲拱。共计65拱次,降拱最多,20拱次;平拱第二,19拱次 ;升拱13,凹拱6,零拱7。降拱和平拱合计39,为总数的60%。

表4 各方言调类主要曲拱匹配表

官话

西南 江淮

晋语

吴语 湘语

赣语

客家

闽语

粤语

阴 凹/平 平降 凹/平 平

平 平/升 平/升 平 平降

阳 降 降升 平 降/升凹 升 升 升/平 升 降

上 平 降凹/降 降/凹 降

降 降 降 降 升

去 降 升平 降 升/凹升/平 平/升 降 平/降 平

入 平零 零 零

降 零 零 降/零 平/零

说明:同一调类有两个高频曲拱的用“/”相隔。“/”前的频度略高于“/”后。同格 没有“/”而有两个曲拱,表明有两个并列的第一高频拱,如粤语之阴平。“/”后有两 个曲拱的,表明有两个并列的第二拱,如吴语之阳平。

2.4 单个声调系统在曲拱的配置上,重复最多,最能产的也是降拱和平拱。

我们统计了88种3个调类的方言,其中有71个的曲拱组合是[平降凹]或[平降升],这两 种组合中均有降拱和平拱。4个调类以上的系统大多依据[平降凹]或[平降升]阵列配置 曲拱以增加调类,最重要的方式是重复使用这二式中的曲拱,而重复频度最高的是降拱 ,其次为平拱。我们统计了4—8个调类的声调系统,其单拱重叠的最高次数和曲拱分别 是:

4调类——降拱,重叠3次,如忻州(晋语):31,53,55,43;

5调类——降拱,重叠3次,如宾川(西南官话):33,42,53,13,31;

6调类——降拱和平拱,各重叠4次,如香港(客家话):34,21,41,52,32,5;

清溪(客家话):33,11,21,42,22,55;

7调类——平拱,4叠次,如漳浦(闽语):44,15,43,11,33,54,22;

8调类——平拱,5叠次,如文昌(闽语):44,22,21,11,42,53,55,33

9调类——升拱,7叠次;如都晶(赣语):21,34,12,45,14,214,45,24,23

4—5调类中重叠次数最高的是降拱,6调类为降拱和平拱,7、8调类为平拱。被重叠 的曲拱随着调类的增加由降→降/平→平。在统计中,我们发现9个调类的方言中升拱最 多可重叠7次,如上例都晶(赣语)。但9个调类的方言总共只有13例,因统计底数少,不 足立论。

与以上论证相关的方言调类统计底数:

调类数 3

4

5

6

7

8

9

方言数 88 416 290 147 134 82 13

降调和平调的优势在儿童语言习得中也有明显反映。如普通话有平、升、凹、降四调 ,儿童习得语言最早出现的是平调和降调,而升调比平调和降调难于习得。同样,在儿 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广州话的阴平[55]和阳平[21]出现最早,台湾闽南话的高平调和 高降调也是最早出现。(注:转自蒋平《“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 》,《方言》,1999年第3期。)

降拱和平拱的优势来自音高降势。详见第五节。

三 高频凹拱都在低音区——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二

降拱和平拱的高频使用是声调曲拱配置的重要内容,但非全部,因为仅此二拱不敷语 义表达之需,需要其他拱类的补充。于是便有在语音形式上与降拱成明显对比的升拱, 还有由基本拱降、平、升合成的复合拱凹、凸、角。复合拱中频度最高的是凹拱。在60 88个声调中,复合拱出现924次,其中凹拱797次,角拱75次,凸拱只有52次。

尽管凹拱也是高频拱,但因为是复合拱,与基本拱的频度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6088 个声调中,基本拱(4656)中平拱有1517、降拱1905、升拱1234,而复合拱中的凹拱是79 7。

凹拱是复合拱中的高频拱,但有音高限制:高频凹拱都在低音区。如频度总序号为4的 第一凹拱[213],总序号为19的第二凹拱[214],总序号为23的第三凹拱[212],总序号 为26的第四凹拱[313],总序号为29的第五凹拱[312]。这5种高频低凹拱集中了凹拱声 调的大多数。5个凹拱的频度和为659,占凹拱总数的82.7%。

自总序号为33的第六凹拱[535]起,频度骤降,而音区却上升,每一调型的3个调素多 有两个或三个在高音区和中音区,或至少有一个在高音区,见下表5。

频度高的凹拱都在低音区,而频度低的凹拱多在高、中音区。

表5 汉语声调凹拱总表

序号 1-4 2-19 3-23 4-26 5-29 6-33 7-34 8-35 9-36 10-41 11-42

调型 213 214

212

313

312

535

424

412

324323423

频度 379

89

7968 44

25 2119

17 10 10

序号 12-43 13-46 14-53 15-61 16-63 17-66 18-67 19-71 20-87 21-89

调型 434 523

325

435

215

314315

413 513534

频度 108 5 3 2 2 22 1 1

说明:表中的“序号”是凹拱调型序号,“-”前是凹拱调型排序,“-”后是第一节 表3的调型总序号。

四 曲拱对偶——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三

汉语声调系统的配置呈现出曲拱对偶。有两种方式:一是曲拱自身的结构对偶,二是 曲拱配置中的偶叠扩展。

4.1 曲拱的结构对偶

汉语声调的7类曲拱在3个层级上形成对偶。第一级对偶是基本拱和复合拱;第二级对 偶有两类,一是基本拱中的斜拱(降升拱)与平拱相对,二是复合拱中的角拱与屈拱(凹 凸拱)相对;第三级对偶也有两类,一是基本拱的斜拱中的降拱与升拱对偶,二是复合 拱的屈拱中的凹拱与凸拱对偶。至于零拱,是入声专用拱,与音段有直接关系,其音高 变化与其他拱不同类,故不在音高变化的对偶范围内。

各拱后的例证是随机举例,未尽列。

北京话两去声连调的变读,似可用曲拱对偶来解释。北京话两去声相连,前字去声有 读升调的,这限于东郊的“讲话人文化低、日常随便谈话和常用词这三种情况”,林焘 先生认为这是北京去声早期读音的残留。(注:见林焘《北京话去声连调新探》,《中 国语文》,1985年第2期。)我们认为,还有另一种可能,即说话人在“不经意”中自然 运用了曲拱对偶:将前字去声的降拱改读升拱,与后字去声的降拱形成对偶。

4.2 曲拱配置中的偶叠扩展

除了曲拱系统自身静态结构的对偶外,在声调系统的曲拱配置中,也表现出对偶性。

据本文统计,各个声调系统在配置曲拱时,降平升凹4拱是主用拱。如上所述,这4拱 自身有三级对偶:1.凹~降平升:复合拱对基本拱;2.升降~平:斜拱对平拱;3.升~ 降。无论调类多少,这4拱的3级对偶总会出现,或全部,或部分。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系 统在由低调类向高调类的扩展中,以降平升凹4拱的3级对偶或2级对偶为配置基本元素( 有入声的加入声专用零拱),多用同类拱偶叠或多叠实现增容。同拱偶叠指在同一个调 系中两次重复使用同类拱,同拱多叠指在同一个调系中多次重复同类拱。同拱偶叠是增 加曲拱的一种对偶调节。

我们以高频曲拱组合为代表研究在一个声调系统中曲拱匹配的对偶调节。所谓高频组 合指某种曲拱匹配模式出现的频次高。(注:关于高频组合的论证参看刘俐李(2004)“8 .5.2节”。)由于高频组合负载的声调系统多,因此应该具有代表性。下表列出高频组 合曲拱匹配的方式和相关数据。自9调类开始,曲拱匹配没有高频式,因此下表只列到8 个调类。3-7个调类的各有一种模式,一种配置(3调类的有两种配置);8个调类的有两 种模式,两种配置。以下“曲拱配置”的各拱没有顺序之分,即未按调类排序,例证( 调型)按“平上去入”排列:

调类 拱数 匹配模式 曲拱配置 例 证

3 3abc 平降升 平降凹同心:44/53/13; 哈密:44/51/213

4 4abcd 平降升凹 汉阴:55/21/45/214

5 3aabbc平平降降升

双流:55/31/52/13/33

6 5abcdee

平降升凹零零 大丰:21/35/213/44/4/5

7 4aabbccd 平平升升零零降

高安:35/24/42/33/11/5/2

8 5aabbccde 降降升升零零平凹 吕四:44/13/51/31/35/213/4/2

8 4aabbccdd 平平降降升升凹凹 乐清:44/31/45/24/42/22/323/212

如果把3调类的曲拱配置看作基础配置,那么,以上所列由3调类到8调类的曲拱匹配扩 充手段有两种:第一,加拱;第二,同拱偶叠。

偶数调类用加拱方式扩充,奇数调类用偶叠方式扩充,8调类两种方式都用。无论加拱 还是偶叠,每次的加数都是1:

3调 abc + d =4调abcd 3调 abc +双偶叠 =5调 aabbc

4调 abcd+ ee =6调abcdee

4调 abcd +3偶叠 =7调 aabbccd

7调 aabbccd +e =8调aabbccde 4调 abcd +4偶叠 =8调 aabbccdd

以上分析显示,除了增加曲拱种类,偶叠是声调曲拱配置的重要手段。

“曲拱匹配增加调类程序”是根据高频曲拱匹配模式归纳的,代表了增加调类的主流 ,但非全部。那么低频曲拱匹配模式未能被覆盖。因此,这一程序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

汉语声调系统用拱的最低限是双拱,如三调类的金昌(官话):33,55,31,只用了平 降二拱(二平一降)。再如四调类的民勤(官话):55,53,33,31,也只用了平降二拱( 二平二降)。曲拱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异拱相配。当所选拱类不足时,用叠拱生成,以偶 叠为主。

4.3 阴阳平分化增类的曲拱配置分析

上节的归纳是基于共时平面各方言声调的横向分布。而调类的增加就具体调系而言, 是一个历时过程。“曲拱匹配增类程序”说是否符合调类的历时增容,是一个虽难论证 但不能回避的问题。由于声调曲拱没有准确的、学界一致认可的历史记录,无法直接论 证,但可间接论证。我们仍从方言的共时分布入手,以阴平阳平为考察点。阴平阳平是 声调历时演变的结果,今天多数方言中都有。(注:考察阴平阳平的思路来自编辑修改 意见。)现代方言的声调曲拱格局是否为分化之初的形态,很难断定,但至少可以肯定 是初形的后续。用今天稳定的形态来替代初形做分析,应该可信。

我们挑选了578个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来考察。选择原则是:

一、偶数调取4调类,奇数调取5调类。这样做的理由是,将阴平阳平的变化定格在比 较简单的调类系统中,即提纯研究对象,以便清楚观察。4调类的选了368例,5调类的 选了210例。

二、选择与中古调类有相同对应关系的方言,4调类的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含 古全浊上),5调类的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含古全浊上)、入声。这样做是要提纯研究前提,即将阴平阳平置于大体相同的演变结果和演变条件中讨论。4调类方言的古入声今调类有区别,但不影响本论证。

三、以阳平为比较点。阴阳平的分化以浊声母的消失为前提,因此我们设定,阳平是 新生调类,用阳平曲拱与阴平、上声、去声对比。

统计结果列于下表7。

表7 阳平曲拱增配方式统计

4调类(368) 5调类(210)

阳平加拱阳平叠拱

阳平加拱

阳平叠拱

78 145 4 86

33 19 12 8

73

6 42 34

13 13 10

1

总计 197 17172 138

说明:表7的“阳平加拱”指阳平的曲拱与其他声调相异,如果将阳平看作新生调类, 则阳平曲拱是新加拱。“阳平叠拱”指阳平的曲拱重复用其他调类的曲拱。

按照“曲拱匹配增加调类程序”的说法,4调类是偶数调,阳平应加拱;5调类是奇数 调,阳平应叠拱。表8显示,4调类阳平加拱197,占总数368的54%;叠拱171,占总数的 46%。5调类的阳平叠拱132,占总数210的63%;加拱72,占总数的37%。

以上数字偏向“偶调加拱、奇调叠拱”说,但似乎力度不够。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 发现原委。实际上,5调类中加拱的72例中,有50例已有叠拱,这使得阳平不再用叠拱 ,而取加拱。比如石城客家话,阴阳上去入五声的曲拱依次是降升降降零,如果阳平不 加升拱而用叠拱,其结果将是“降降降降零”——四降一零,不如目前的曲拱配置合理 。“曲拱求异”在此显示了作用,一是已有叠拱,不必再重复;二是避免调系用拱的单 一。如果将阳平外的叠拱也算进,5调类方言用叠拱就有188例,占到总数的89.5%,这 对上说是有力的支持。

在5调类方言的叠拱中,以降拱相叠最多,在188例中有139,占74%。平拱相叠其次, 有87例,占188例的46%(有57例平拱降拱双叠)。升拱、凹拱相叠的更少,详见下表8。 降拱显示出优势。

4调类有加拱197,虽比叠拱171略多,但对“偶调加拱”说有威胁。仔细观察会发现, 4调类叠拱的171例中有145例是重叠降拱。降拱是优势拱,显然,4调类的加拱增类受到 优势拱的限制,即在加拱增类时,如调系中本有降拱,则除了加其他拱(平升凹)外,还 可再加降拱,这便造成降拱的重叠。我们逐一统计了4调类的368例的降拱出现情况,有 单降拱的180例,有双降拱的也是180例,有三降拱的3例,没有降拱的只有6例。而平拱 则要少些,升、凹拱更少,详见表8。

表8 四五调类方言曲拱匹配方式统计

降平升凹

180

292

199

204

180521943

4调类三2 0 00

总计 362

344

218

247

无6 24

150

121

5调类单68

105

133

74

1308345

12

三9 4 4 0

总计 207

192

182

86

无3 1828 124

4调类的阳平增类需要加限制条件 ,可概括为:加拱时,逢降(拱)可叠降(拱)。

无论4调类的加拱还是5调类的叠拱,降拱都是优势拱,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各声调系 统似以保证有降拱为目标。当然,这只是就整体倾向而论,对具体调系而言,还有各自 的特性,比如4调类方言中有6例没有降拱,5调类方言中有3例没有降拱。

对578例方言的阴阳平的考察可以证实曲拱匹配增加调类程序的有效。但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这一程序对多数声调系统有效,但非全部;第二,“程序”所列只是个框架, 每种调类可能还有具体内容。此外,“程序”中的曲拱没有先后顺序,而具体调系往往 论平上去入,二者会有一些差别。

以上讨论显示,在调系的曲拱匹配中,曲拱求异、曲拱偶叠以及降拱优势都在起作用 。从音理说,曲拱求异和曲拱偶叠相悖,因为偶叠是求同。降拱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与 曲拱求异相悖,因为多用降拱是趋同。这可能是声调系统内部调整曲拱匹配的一个矛盾 统一机制。根据优选论的原理,曲拱求异、曲拱偶叠以及降拱优势的制约力的强弱在不 同的声调系统中会有不同的序列。但这一问题已超出本文所论,不赘。

为便于查验,将本节所论4、5调类的578例方言的曲拱匹配模式附于文后。

五 声调曲拱特征探因

5.1 降势音高

基本拱中的降拱、平拱优势和复合拱中的凹拱优势都与降势音高有关。音高降势是发 声机理导致的音高属性,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力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 和的产物。

声调音高的声学表现是基频,基频源自声带的振动频率。声带振动频率“受控于声门 下压力(Ps)和相关喉肌(环甲肌、甲杓肌等)的收缩力的强度”。(注:鲍怀翘《普通话 语音生理和声学分析简介》1页,油印稿,2003年。另见曹剑芬“声调的高低同声门下 压力的大小也有关系”(《现代语音基础知识》3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来自 肺部的较大的气压加强了这种效应,并提高了声带颤动的频率”(《言语链》49页,[美 ]P·B·邓斯E·N·平森著,曹剑芬、任宏谟译,吴宗济、张家禄校,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3))声带的振动有两种动力,一是环甲肌、甲杓肌等喉肌的运动,二是声门下 的气流压力。控制声带的喉肌收缩力强,声带绷得较紧、拉得较长,振动就快,声调就 高;收缩力弱,声带绷得较松、较短,振动就慢,声调就低。肌肉运动有张有弛,在一 次自然用力范围内,当力度达到目标值后,收缩力会自然衰减,声带振动随之减缓,音 高就呈下降趋势。声门下气压大,对声带的作用力大,声带振动频率高,音高就高,反 之亦然。在一个呼吸周期里,声门下的气压会逐渐减少,作用力减弱,振动频率必然降 低,音高也就会降低,因此每一个呼吸周期的后段,音高总是呈降势。虽然一个呼吸周 期期说出的音节不是一个,而是一串,但周而复始,每个呼吸周期都使得声带振动频率 呈降势。这两种使声带振动的动力在一个活动周期里都呈衰减趋势,这种生理状态构成 了以声带振动频率为生命源的声调生存的环境,即音高降势。省力是发音的基本规则, 话语音从来都是呼吸的“副产品”——用呼出肺部的废气作动力顺势生成。声调也不例 外,顺应音高降势生成降势音高。(注:与声带振动频率相关的还有语调。语调和声调 的关系,是一个正在讨论的问题。但无论是赵元任的叠加说、Pierrehumbert的线性说 还是许毅的并行观(见鲍怀翘文《普通话语音生理和声学分析简介》),一个不可否认的 事实是,语调和声调同为音高的语言孪生物,都为音高属性所制约。研究表明,一个韵 律单元的语调总音阶是下倾的(曹剑芬,2002),这是音高降势的作用。声调无论独立于 语调还是寄生于语调,音高降势对它的作用都不是空白。)如果不顺势,就要调整发声 动力器官,就要费力。

音高降势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声调的属性并制约着声调的配置,体现出“顺我者昌” 的俗理。因此,与音高降势相合的降拱和与音高降势不悖的平拱占优势。

但在具体调型中,高平拱[55]出现频次最高(见1.3节表3),这似与音高降势说不合。 对此,我们有三点解释。第一,决定调型频度的不止是音高降势;音高降势是语音的生 理属性,它要服从于语音的表义功能。第二,高平调的语音外形突出,容易辨认,故多 采用。不止汉语,其他语言也多用,比如藏语拉萨话的[55],再如声调已出现但尚不稳 定的藏语德格话也有[55]。(注:江荻《藏语语音史》260、277、278页,民族出版社, 2002。)第三,人有就高心理,在调用音高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时,高音区往往活动频 繁,甚至成为发声的目标值,但调域有限,音高的增加就在上限处徘徊,形成高平调。 因此,高平调成为心理上、听觉上接受程度最高最自然的声调。

与同是复合拱的角拱比,凹拱的活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形式上的区别度,二是发音方 式和费力度。角拱与基本拱中的降拱和升拱的调型很接近,形式区别不显著,没能成为 高频拱。从发音方式和用力看,凹拱是先降后升,“降”与音高降势相合,自然不费力 ,可为后面的升拱蓄势,然后再逆势而升,这样发音可能要轻松一些。凸拱是先升后降 ,没有蓄势就先逆势而升,可能要费力些。因此,凸拱比凹拱少得多。而低音区的凹拱 所需能量应该比高音区少,可以抵消一些逆降势的耗力,因此高频凹拱都在低音区。在 凹拱优势中能窥见音高降势的作用。

5.2 曲拱对偶

对比是语言形式构造的一个基本法则,其目标是为了能有区别地负载不同语义,以清 晰表义。因此,语言成分的偶分随处可见。比如句法结构成分的二分,语义最小成素义 素的二元对立,语音区别特征的二元对立等。曲拱配置中的对偶也是这一原则的产物。

从生成的语音外形看,曲拱对偶是求异,而音高降势是趋同。二者的目标似乎相左。 曲拱对偶是语言学调节规则,而音高降势是发音生理机制。二者互为前提制约着声调的 产生。在生理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生理机制服务于语言规则。因此,尽管升拱与音高降 势相逆,但因与降拱对偶而生。此外,从生理机制看,也允许适度的逆降势音高变化, 只是多费力而已。而基本拱则进一步生成与之对偶的复合拱。不过,由于音高降势的制 约,基本拱中与音高降势相逆的升拱是少数,而与音高降势相合的降拱和与之不悖的平 拱占优势;复合拱中,由于凹拱的前端与音高降势相合,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与降拱和 平拱的优势不在同一层面。

汉语声调系统的曲拱配置原则是:遵循音高降势的制约和曲拱对偶的调节,协调声调 形式的区别性和最小作用力原理,即用最小的音高变化保证声调个体的区别性能,使声 调系统有效。

附:578例方言声调曲拱模式(限于篇幅,少于3个方言的模式从略——编者)

四调类声调曲拱模式

(71模式辖368个方言)

凹降平降52 凹降平凹35 平降降升33 平降降凹21 降升降平21 升降平凹17

凹平升降17 平升凹降14 平降平升13 升降平降9

平升降凹9

平平凹降7

升平凹降6

平降凹降6

平降平凹5

凹升降平5

升降降升4

平升平降4

平凹降升4

降升凹降4

凹平凹降4

平降升凹4

升降凹降3

平升降升3

平平降升3

平降平降3

凹降升降3

五调类声调曲拱模式

(86模式辖210个方言)

平降降升平39 降升凹平零10 降升平平零9 平降降升升8 平降降凹平8 降升凹降 零7

平凹凹降降6 降升降平零6 平降降凹升5 降凹降升零5 平降平升降4 平降降 升降4

降升降平升4 平升降平升3 平降升升降3 平降降平升3 凹升降平升3 凹平升 降零3

说明:一、曲拱后的数字是本文所统计的该曲拱模式所具有的方言数。

二、4调类的曲拱依次为阴阳上去,5调类依次为阴阳上去入。

标签:;  ;  

汉语曲调的曲拱特征及降低音高_官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