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上的重大创新——云和——菇农发明“人造耳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和论文,食用菌论文,生产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14日,云和县云隆代料黑木耳研究所在云和镇小徐行政村东郊宣告成立。与此同时,该县扶贫办下达了全县"人造耳木"中试生产指标,此举标志着由该县菇农郑云隆费时5年研制而成的"人造耳木"栽培黑木耳获得重大成功。这是国内食用菌生产史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在国际上处领先水平。
香菇、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和农民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分别占据80%的市场份额。我国的香菇生产已经历了野生到人工刀砍、段木栽培和代料培植等系列发展过程,其产品品质、用材和生产管理均日益成熟和普及。而黑木耳的生产仍然停留在段木生产过程中,其栽培模式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致使耳木资源日趋
减少,远远不能满足栽培者的要求。像代料香菇一样大规模生产木耳,成为国内广大菇农梦寐以求的事,也是不少科研单位和食用菌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要进行代料黑木耳生产,就必须首先解决能代替段木的"人造耳木"难题。有30多年食用菌生产经验,曾进行过香菇、银耳、茯苓生产的云和县大湾乡55岁的农民技术员郑云隆,凭着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和孜孜以求的韧劲,痴迷地进行了5年多的艰辛研究和探索,终于于去年在试种的80段"人造耳木"中长出了与段木一样品质的黑木耳。
今年,他在原有基础上调整配方和改进技术管理方法,进行了批量化生产试验,种植了5000段袋棒黑木耳大获丰收,一共摘收4批,获利13000多元。食用菌专家评价:"人造耳木"及其产品的试制成功,是食用菌生产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实现了栽培模式、培养基配方和管理技术的"三大"新突破。由于材料来源广,除针叶林外,其他树种的杂木屑均可采用,能够广泛利用和转化云和玩具生产的"下脚料",每袋成本价仅0.5元,比段木和代料香菇的成本分别低几倍,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生态资源的保护和食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电话:0571-8705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