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推进军校任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张金桥, 张海岩

浅议推进军校任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张金桥, 张海岩

张金桥 张海岩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050083

摘要 实现教育目标的最根本途径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而信息技术既是当代军事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优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将信息技术有机贯穿于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是推进院校教学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 军校 任职教育 思考

一、必须确立信息素质在军事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支撑地位

当代军事领域呈现着这样一个互动过程: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化战争样式,信息化战争又强迫和引领军事变革,而新型军事人才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主角。尽管古今中外的战略家都把人才看做赢得战争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素质蕴含了全新的内容,战争中武力较量的同时更重视智力和精神的较量。因此,智力和心理素质在军事人才素质中的重要性日趋提升,而信息素质又成为能力建设的重点。

由于现代信息装备和信息化作战武器的广泛开发与使用,众多的武器系统、复杂的作战要素、分散的作战单元将通过信息网络连接为整体,一切军事活动都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军事人才成为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整个网络系统是人的智力与武器威力的有机结合,其作战能量的释放,极大地依赖每个节点信息功能的发挥,人员的信息素质已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条件下,指挥人才除了要具备政治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信息素质,即信息意识、知识和技能,以及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分辨真假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因此,信息素质在新型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信息素质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通常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的认知和有目标地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免疫力等。那么,信息素质与军人素质结构中的其他要素呈现什么样的关系呢?

信息素质作为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首先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军事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读、写、算能力一起作为基本文化素养,支持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而在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和作战形态更以信息化、网络化为重要特征,因此,信息知识和技能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军事人才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与核心要素。与此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驾驭一场战争的指挥行动需要较高的军事理论素养、渊博的军事知识和指挥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远不是口传心授、熟读兵书战册能够解决的,需要军事人才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主动获取需要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建构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不仅如此,信息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适应未来战争的指挥官必须具有信息战能力,即信息战组织能力、信息战防御能力和信息抗干扰能力,于是信息能力更上升为人才军事素质和能力的主体。

信息素质丰富了政治思想素质的内涵,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保证良好作风纪律素质的保证。政治思想作为我军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首要内容,包含了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政治敏锐性、革命气节等多种因素,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和养成,成为一切行动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日益明显,各种信息中所包含的错误思想观点也势必随着信息的传播渗透军营。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效果,将马列主义理论和革命信念内化为军人的意志品质,筑牢军人群体的思想防线,必须"疏"、"堵"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纪律约束纠正不良倾向,培养军人群体特别是指挥军官对信息的批判精神和辨别能力,提高信息的应用能力。运用信息鼓舞斗志、凝聚战斗力,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也是增强军队"软实力"的有效方法。

二、必须建立以能力生成为核心的任职教育课程理念

军校任职教育的课程强调"能力本位",即围绕学员的岗位能力提升而建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计划,岗位针对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课程观念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对课程的本体认识层面,从局限于教材内容拓展到对课程的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环境的建设的全面关注;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从注重学员通过教学获得系统化知识体系,转到了提高学员主动把握学习过程、寻求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上来;对课程内容结构的认识,从传统上以学科划分的纵向结构,转向围绕任职需求、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的横向结构;对课程学习方式的认识,从传统的传递-接受-练习-作业-考核,转为让学员沉浸于接近真实的岗位任职状态,以任务、项目、问题为核心,启发学员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综合考察学员承担岗位职责的意识、态度、能力、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变化;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认识,从传统上由教员收集和积累静态文本,转向伴随教学过程由教员、学员共同积累和建设生成性资源,并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开放式资源管理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课程理念转变的牵引下,军校任职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课程之间的整合,即围绕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打破原有学历教育所固有的学科藩篱,围绕学员的任职需求、能力生成和素质提高,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牵引,加大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理论、科技、装备的相关内容比重,创新课程建设,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以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的施训科目(课程);二是瞄准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注重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指挥人才的培养,加大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探索基于信息系统的教学、训练活动的组织模式和评价方式,真正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训练过程中,使技术的力量转变为提高学员指挥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实际战斗力。同时这两个层面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其中隐含着"技术的教育(训练)化"和"教育(训练)的技术化"的内在意蕴。前者是由军事教育训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教育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军事人才,高素质人才、高科技武器装备与先进作战理念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信息时代的战争发展与当前我军军事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之间的矛盾,迫切要求加大任职教育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含量;后者关注基于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模拟环境展开军事教育训练,是和平时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必经之路。

三、必须凸显信息技术在任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把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质已成为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意义上文化素养的拓展和延伸。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极其迅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和指挥平台的技术含量也在迅速提高,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包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应依据岗位需求和军官的未来发展来设置,内容应包括通用知识技能和专用知识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应涵盖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现代办公设备与软件的使用、局域网信息浏览与基本维护管理、数字图书馆使用与数据库信息检索、军事信息安全与保密等。专用知识和技能应针对信息化作战样式和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平台来设置,具体可包括电磁频谱管理、各军兵种的相关信息化武器装备性能与使用、网络信息战等。具体的内容设置在不同的任职院校、不同的培训层次和班次之间必然有所不同,但任职教育课程的共同特点是:信息技术内容不断增加,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的仿真技术和装备不断普及,针对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化训练的实践性内容不断增加,信息战、网络战等新型作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入。

(二)把信息分析判断意识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改革重点

决策能力是未来军事指挥人才必须具备的高阶能力,它属于高级思维技能,是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并作出决断以确立行动方向、计划的能力。曾作为总司令在海湾战争中指挥多国部队的前美国陆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认为,在许多时候指挥官根据直觉行事,不过这种直觉经过了阅历和判断力的训练,它不是猜测,而是一种来自长期的经验和训练的本能。决策能力的培养需要渊博的知识作支撑,同时还需要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军官接受任职教育期间,知识的学习决不是刻板、僵化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而是需要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现有知识和信息不足以支持问题解决和决策形成时,学习主体应该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收集和学习相关知识信息,寻求可能的外在力量的支持与合作,达成学习目标。因此,任职教育课程的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注重知识记忆和复述、维持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思路和做法,转向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解决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并在探究、合作中增强信息搜集检索、分析判断能力。

问题化教学是一种很多学者感兴趣并正在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对课程内容持久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化教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不同结构特性的问题对于知识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同的意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具有清晰解决方法的问题称为"良构问题",而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称为"劣构问题",另外还有一种处于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之间的过渡地带,它们是需要变化策略并适应特定情境的问题,通常拥有多于一个的可接受方案策略和答案集,所需要的信息必须通过相应的收集才能获取,称为"适构问题"。在教学当中,良构问题主要依靠陈述性知识,但所需知识的深度有限,所需学习技能只限于用到相似的问题类型而缺乏迁移,学习者只需简单地记忆流程,通过实践,任务通常变得自动化。适构问题需要更多的陈述性知识和情境知识,需要在情境中进行智力建模、问题呈示和类比、抽象推理和评价,能产生强迁移,学习者必须找出适合于此情境的策略。劣构问题需要广泛的陈述性知识和经验,需要大量使用抽象、类比、符号推理及认知弹性,能产生最强的迁移,在教学中必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许多解决方案)的机会。

综上所述,世纪之交,一场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代名词的新军事革命,使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战争要求军队从根本上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一变化更加凸显了军事斗争准备中人才信息素质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对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任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必须以未来战争需求为导向,发挥院校在人才信息素质培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大信息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的比重、推进信息化资源环境建设和应用、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课程的重大现实问题,全面提升任职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庆,谢适汀.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2】徐建华,王君学.任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3】王鸿生.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4】王子欣.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反思与诉求[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张金桥, 张海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浅议推进军校任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_张金桥, 张海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