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二线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耐药结核病患儿35例临床资料,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探究分析二线抗结核在儿童耐药结核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我院收治的240例结核病患儿中耐药结核病病例仅占14.58%(35/240),35例患儿中结核接触史明确者占62.85%(22/35),耐药结核治疗有效率为85.71%(30/35),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4/35)。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例数与以往2013~2016年同期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儿童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良好,接受二线抗结核治疗的患儿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儿童耐药结核病;临床特点;二线抗结核;治疗效果
目前,结核病的耐药性呈现逐年增高趋势,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耐药结核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由于儿童自身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全,易受结核分枝杆菌入侵,诱发耐药结核病,儿童患者具有较低的载菌量,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诱发较难,多见原发耐药,主要来源为耐多药结核感染的成人患者“直接传播”。因此,对耐药儿童结核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我院对35例儿童耐药结核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二线抗结核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现将研究结果与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儿童耐药结核病患儿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5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3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为(13.5±2.6)岁。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临床确诊为耐药结核病;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因非耐药原因如药物不良反应,停用一线抗结核药物,而改为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
1.2 方法
二线抗结核治疗方法:以WHO中耐药结核治疗方法为依据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确诊后根据抗结核治疗史、是否存在抗结核治疗用药史、感染来源、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制定有效二线抗结核治疗方案,其中最少要包括4种二线抗结核药物。在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可应用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1],要具备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二线注射药物,当有效药物选取时药物不够4种,可应用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及环丝氨酸等二线口服抗结核药物作为治疗药物,直至所选药物方案中至少有4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患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用用药方案中的药物进行治疗[2]。
1.3 评定指标
抗结核疗效的评定标准:以患儿出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生命体征、影像学检查的改善情况等资料进行综合性评估;患儿服药不良反应的评定标准: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视力、听力及甲状腺功能等功能水平指标进行评价。患儿出院后开展定期电话随访或者门诊等方式,对患儿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直至患儿停止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止。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描述,行t检验,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若P<0.05,则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共收治结核病患儿240例,其中耐药结核病患儿35例,耐药结核病患儿仅占总收治人数的14.58%,结核接触史明确者占62.85%(22/35);2016年6月~2017年6月35例患儿中初治者与复治者分别有9例(25.71%)与26例(74.28%);2013年6月~2014年6月中耐药结核病患儿12例,其中初治者与复治者分别有2例(16.67%)与10例(83.33%);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耐药结核病患者16例,其中初治者与复治者分别有4例(25.00%)与12例(75.00%);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耐药结核病患者24例,其中初治者与复治者分别有9例(37.50%)与15例(62.50%);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例数与以往2013~2016年同期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四年内耐药结核患儿初治与复治例数对比(例,%)
注:四年内初治与复治比对比,P>0.05
2.2 根据患儿出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对患儿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显示,35例患儿治疗疗效统计显示治疗有效者30例,治疗有效率为85.71%;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视力与听力等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显示35例患儿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者4例,其中肝毒性者1例,胃肠道不良反应者2例,视力受损者1例,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2%。
3 讨论
WHO所推荐的儿童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与成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基本相同,存在差异的方面是儿童患者具有较小可能的药敏试验与病原学确诊率[3]。
常见的二线抗结核类药物包括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特立齐酮、环丝氨酸、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在服药过程中患儿也易发生肝毒性、呕吐、过敏、胃炎、消化道不良反应、神经受损、肾毒性、过敏、甲状腺异常等不良反应,同时耐药结核患儿的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已经确诊为耐药结核患儿,或者存在直接接触史的疑似耐药结核患儿均需行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并制定采取至少4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制定治疗方案[4]。对于已经排除不合理用药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者,或者一线药物治疗后复发患者也需在临床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并应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方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对儿童结核暴露后的临床管理与随访工作的加强,制定有效、科学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对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必要的健康宣教,指导监督患儿根据医嘱用药,对儿童耐药结核病给予有效的控制。儿童耐药结核患儿应用二线抗结核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治疗过程中也需对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给予密切观察与定期随访,改善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琼,谭珊,朱渝等.儿童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二线抗结核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2):100-103.
[2]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3年)(第二部分 结核病临床治疗)[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9):830-854.
[3]苏薇,黄延风,郑改焕等.新基因MTB73与儿童结核病耐药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8):2082-2086.
[4]裴宁,夏露,刘旭辉等.儿童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附三例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11):1174-1176.
[5]周利君,卢水华.儿童结核病的特点与诊治进展[J].医药导报,2016(3):253-256.
[6]申阿东,焦伟伟.儿童结核病的流行及耐药现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4):269-271.
论文作者:刘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结核病论文; 患儿论文; 结核论文; 抗结核论文; 儿童论文; 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