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海
摘要: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性。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有勇气和胆量去发言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其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鼓励发言;对策探究
那是2006哈佛“中美学生峰会”上发生的惊人一幕:为创造轻松活跃的现场气氛,组织者中的一名哈佛学生踢掉自己的鞋子进入课堂,但这仍没有激起中国学生的踊跃发言,冷场之余,哈佛学生不得不说:“我求你们了,请举手发言!”
其实,美国学生也许永远无法理解我们中国学生和造就我们中国学生的中国教育。不举手,不发言,不质疑,应该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老问题了。我们从小就习惯于老师的一言堂。而从教满26年的笔者,总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越来越少。不光是一些学困生不举手,就连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上课也总是“沉默是金”,很少见到他们高举的小手。近年来,在“学生提问重要”、“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鼎沸人声里,“学生不举手”的现象成了我们全体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结合教学实例,经过分析研究,笔者把学生上课不能主动举手发言的情况归纳为四种类型,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一、害羞型
这种学生平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课上虽能独立思考,但缺乏举手发言的胆量和勇气。
二、面子型
这种学生通常比较爱面子,上课不轻易举手发言,害怕万一说错会有损自己的颜面。
三、胆小型
这种学生胆子比较小,害怕说错,或者有的曾经因为说错答案而遭到老师批语和同学的嘲笑,所以心理压力较大。
四、不屑型
这类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有问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思考,而且主观上不想回答教师的问题。
有了以上的基本认识,笔者开始筹谋对策。
首先,深入研究新接手的班级名单,除过能主动发言的三人,把另外43人逐一对号入座,虽则不能准确无误地秤称斗量,但都依据他们表现出的倾向归入以上四类。
接着,用两周时间逐一找学生谈心,按照探明的原因,解除他们的思想武装。给“害羞型”打气,启发他们认识到害羞可以是陌生情景中的第一呈现,但绝不该是课堂上的常态。在如今这个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拿一片树叶害羞遮面只能让自己错失更广阔的森林,真叫害人不浅。笔者也单刀直入地告诉“面子型”是同学“死爱面子活受罪”的痛处,告诉他们不知无过,和人类从无知开始,不断犯错,不断成长的道理。劝他们就像丢弃破烂一样丢弃那一文不值的“面子”,用真知和成绩赢得属于自己的荣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面对“胆小型”的同学,笔者会现身说法。其实,老师以前比你还胆小。记得我刚进小学那会儿,一切都很陌生,上课怯怯的。当老师提出某个问题时,总是不敢举手发言,怕说错。希望老师不要叫自己。渐渐地,便甘于默默地坐在一角,看别人唇枪舌剑,还自以为毫无损失。时间嘀嗒嘀嗒过去了,我的宝贵的上课时间,也就在听讲与抄写中默默地度过。流水无痕,上课的内容,虽整整齐齐地留在笔记本上,但在头脑中,却只有模糊的感觉。于是,复习成了灾难。那些冗长的分析,都得逐字逐句地背,常常是前背后忘,苦不堪言。尽管如此,考试成绩始终不理想。后来发现,每次考得好的同学,大都上课经常举手发言。是不是上课发言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呢?终于,我悄悄举起了手。迈出了这一步,以后每节课,我都逼着自己,一定要举手,说错就说错,这次说错,下次再来。学习,哪有不出错的呢?因为有了要发言的意识,所以便很自然地想要抓住老师的每一句话,同时逼着自己努力思考,并抓住每一个发言的机会,它带给我的好处,是极为明显的。至于你顾虑的别人的嘲笑,不是有一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吗?“不屑型”是难度最大的一类同学,其中除了个别人可以使用激将法外,其余都需要长期地用爱心耐心宽容心去浇灌,并得努力寻找契机。可一旦铁树开花,他们的进步也会是最明显最能给人惊喜的。
第三步,笔者会征用一节自己的数学课,上一节主题班会,告诉同学们举手发言,你会收获良多,就像这个真实故事里所讲的那样。
一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天要上学之前,教给他的宝贝女儿一个诀窍:在学校里要多举手,尤其在想上厕所时更是特别重要。小女儿真的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上厕所时记得举手;老师发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起手;无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够回答,她总是举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让她开口。正因为得到了许多这种潜在的优先权,这位小女孩在学习上,以及自我肯定上,甚至于许多其他方面的成长,大大超越了其他的同学。
多多举手,正是心理学家教给他女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利器。他教给女儿的举手观念,正是成功者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勇于尝试的处事精神及无穷的自信力。
笔者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更科学地看到举手发言的优势:能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发言的过程有助于记忆;举手发言能促进思考,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笔者还告诉同学们,全班要实施一项名为“进步,从积极发言开始”的计划,要求每天汇报自己在所有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并量化考核。另一方面,笔者也积极营造一种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于举手,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与同学讨论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一周下来,笔者的课堂气氛也因学生发言的进步而大大活跃,一月后,学困出名的何宇同学激动地说:“上中学到现在,我第一次回答问题,还答出来了!”
教师看到学生能主动举手发言,心里总是高兴的。因为这代表了学生的一种学习状态,功利一点来看,就是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从这一点上说,上课举手发言也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我们可以激励他们举手,但没有理由强迫他们一定要举手,而且也不必让每个学生都举手发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芦墟初级中学 215200)
论文作者:陈金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笔者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论文; 哈佛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