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希望之路、必由之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实践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有力地推进、推动了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提升、完善,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有了新突破。
一、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1.引企入校模式:通过“校中厂”建立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2.投资合作模式:通过“厂中校”建立校外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3.订单培养模式:通过“招生就业贯通”,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
4.招聘洽谈模式:通过“需求驱动”举办企业进校园招聘洽谈会。在各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学校实习就业处对社会用工需求进行广泛的调研摸底,主动与发展前景好、工资待遇优的优质企业洽谈,达成招工意向。学校召开企业进校园招聘洽谈现场会,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与企业招聘员工搭建沟通桥梁,现场招聘和面试,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5.职教集团化模式:通过“集聚联盟”打造职教航母。我校先后加入了四个职教集团,将在探索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新模式、新载体,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与合作,在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形成“组合拳”“连锁组合体”,实现我校校企合作跨越式发展。
6.国际交流模式:举办国际交流合作班。学校拓展出国留学的办学功能,搭建国外留学的发展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
在学校的“校企共育,成人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统领下,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合作实施平台,按专业认知、通用技能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转化,分层级进行人才培养,做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活动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专业知识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技能操作与工作流程对接,确立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
1.建设高品质课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更加有利于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全科化、综合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立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要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可通过开展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客活动小组,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5.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吸收行业专家进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接受其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6.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
四、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在评价模式上有所提升
由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也促成学校的评价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提升。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包括学校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等;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教师、企业、家长、学生等;评价的形式是多元的,包括试卷、比赛和竞赛、主题活动、生产实践等。
五、实施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的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积极服务于金普新区“1132”发展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两万多名毕业生,为金普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十大特色职业学校。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成为大连职业教育品牌和国内一流的中职学校。
论文作者:张延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校论文; 模式论文; 校企论文; 企业论文; 专业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技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