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域文化心理;小城镇规划设计;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已经进入到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追求文化与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的阶段,而文化主导下的城镇空间变化已经成为未来小城镇发展的趋势之一。当大都市的文化内涵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下被无情湮没时,小城镇还拥有着一些文化资源和传承条件。但是,我国当前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却很少有研究自身文化特色的理念和方法,甚至大多数都基本抛弃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一味地从物质形态上模仿大城市的做法而追求所谓的现代化。
一、地域文化心理下小城镇规划设计评价体系构建意义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之外,还要保障设计工作的全面性,避免出现疏漏,如此才能保障设计工作的质量。但是没有人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这就导致设计成果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促进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和文化传承的有机融,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想要使城镇规划设计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完美的适应,必须在设计中吸收当地居民的文化观念。如此一来,通过集思广益,设计人员可以对更多优秀的观点以及建议进行借鉴吸收,从而有效的降低设计成果的局限性。基于地域文化心理的城镇规划评级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的设计人员的工作方式, 在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在遇到瓶颈时可以将工作的中心从空间形态转移到空间形成的环境、动力以及技术等因素上。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改变的规划设计人员的思维方式, 实现大众思维的整合。虽然很多规划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但是这些内容却限制了其思维的发散,在这一方面,普通的居民比设计人员更加具备优势。当地居民对城镇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详细, 因此其思想观念可以为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更加新颖的思路。由此可见,基于地域文化心理的城镇规划设计评级体系更加强调了对思维的整合利用。
二、基于地域文化心理的小城镇规划设计评价体系构建
1、对地域文化心理进行深刻的分析。当前阶段,对于文化要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许多人仍旧存疑, 而地域文化心理就是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际上,地域文化心理不仅仅是影响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资源短缺问题的不断恶化以及城镇特色的逐渐消失, 地域文化心理研究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有鉴于此,想要保障城镇空间设计的独特性,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对地域文化心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地域文化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的以及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地域文化心理进行分析解读的过程中,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如此才能准确的把握住当地的地域文化心理的特征。
2、合理的设置评价对象。目前, 我国很多城镇规划设计评价的对象都是图纸和文本文件。对于这些内容的有效评价需要评价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小城镇,根本无法发挥出规划设计评价的效果, 因为大部分的城镇居民的文化水平并不足以支持其掌握图纸以及文本的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必须对评级对象进行合理的设置,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地域文化心理的价值。具体的对象设置原则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保障评价对象的形式便于理解。评价对象的理解难度必须与广大群众相适应, 如此才能为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方法。只有通过便于理解的评价对象,才能将城镇规划设计和公众有效的连接起来。
(2)评价对象的设置必须实现有限理性与弹性引导的内在统一。评价对象的设置必须为方案设计留出一定的缓冲空间,如此才能有效的减少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对此,针对一些较难评价的内容,可以适当的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3)保障系统的开放性,实现自我改善。评价对象的设置只能反映出某一阶段的规划设计内容,因此,既要给予公众足够的发挥空间,又要任用专业人员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如此,才能实现交流的顺畅,及时发现处理其中出现问题和偏差。
三、基于地域文化心理的小城镇规划设计评级体系的构成和方法
城镇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镇资源的高效利用,评价对象的内容必须有效的适应这一目标, 并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评价对象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城镇土地的使用、城镇中央建设、住宅建设、步行系统建设以及环境提升等。通过衡量和评价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地域文化心理的积极作用,为城镇规划设计提供充足的参考。
1、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地域文化心理为依托, 从而更好的反映出当地居民真实感受。通过对地域文化心理的分析,可以将评价指标设置为熟悉度、喜好度、使用便利度以及向往度等方面。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细化,可以将其拓展为十项具体指标, 分别为符合已有的规矩、合乎本地的自然条件、合乎本地的风俗、感觉安全、感觉舒适、感觉荣耀、方便日常活动、方便祭拜活动、向往立刻实现、容忍一切实现条件。
3、评价方法。对心理感觉的测量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采用心理实验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量级评估法、配对比较法以及语境差异法等。在选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镇居民的教育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评价的形式可以选择问卷调查, 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对不同项目的评分进行有效的处理, 从而准确的反映出地域文化的适应能力,根据评价的实际结果,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对城镇的空间设计进行优化,充分的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小城镇是由人、自然和社会构成的复杂系统,规划设计如果不考虑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已被现实证明是有问题的。在我国现行的小城镇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制度所决定的大环境下,对文化心理要素的重视还很不够。目前我国对于小城镇规划的研究领域,多是从物质形态、经济效率和政策法规等有形且易于操作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层面入手的,没有深入到观念文化层面。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基于地域文化心理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当地普遍的文化观念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对我国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的发展以及设计结果的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克练、李艳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2] 邓承添、张金明.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 郑宝洁.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的高寒藏区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 林大宾、张金龙、马宏斌.小城镇住区设计中传统地域性特征的运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杨署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规划设计论文; 文化论文; 地域论文; 小城镇论文; 城镇论文; 心理论文; 评价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