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及其新时代意义
张毅,张轩硕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摘 要: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作为基础,指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错误的部分,同时对其合理内核进行补充完善,创立了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此之外,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货币分析中一直提出的理论,其开创性在于将金钱引入价值的演绎。同时,马克思的探究对象是资本被理解为“生产的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到劳动剥削和资本主义社会潜在危机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这些逻辑基点上延展出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相关的理论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马克思;新时代;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货币价值理论;危机理论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马克思给予“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是分不开的,马克思通过领导工人革命和前往工厂调研后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资工人不断重复使用生产资料生产商品,商品在市场上表示为新的货币价值,该价值被添加到历史上从过去继承的生产资料附加的货币价值中。这个附加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达,这个时间已经被这个时期的工资工人所客观化。在货币工资中表现出来的劳动力(对整个工人阶级而言)的价值取决于再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从而通过生活资料再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因此,剩余价值(增值减去劳动力价值)来自剩余劳动力,一方面是生产资本总产品所花费的全部生活劳动力之间的正差异,另一方面,马克思称之为“必要的劳动”,这是生活劳动的一部分,它必须用来获得工资。问题在于,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同时新时代以来我国又是如何取其精华,应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货币价值理论;(2)剩余价值理论;(3)资本主义生产的宏观货币理论;(4)危机理论。
2)0.9mm渗层刀片虽然表层硬度最高,但由于刀片残余内应力和整体脆性也最大,从而导致刀片崩刃现象非常严重,其磨损量大部分情况下与0.6mm渗层刀片的磨损量相当。
一、货币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1]金银是国家批准的历史选择和排斥过程的结果,是具有普遍购买力的特殊商品,当它越来越多地扮演了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时,它就成为了货币商品。同时,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相同“有效性”实际上是产生它们的劳动力的后验均衡。劳动力不是提前社会化的,而是在其真正的产出将是金钱,一种“通用”或“抽象”的财富形式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私人劳动,即产生一个对某些其他生产活动具有一定效用的具体劳动(社会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来说,它是抽象劳动的对立面。虽然私人劳动力只是通过金钱作为普遍的等价物而成为社会劳动力,但使商品可以相称的并不是金钱。相反,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因为即使在商品市场的最终交换之前,它们已经获得了普遍可交换的理想特性,赋予它们价值的形式。可以说,这种财产是从客观化的劳动中产生的,是价值的实质:个体商品中的价值形式是一个幽灵般的实体,但它通过占有货币作为商品来实现;在商品货币的外部二元性中,内部二元性现在“加倍”。金钱只不过是价值在交换中自发的、与商品脱节并与它们并存而形成的价值形式,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社会劳动的外在必要展示。
这种对交换的定性分析具有定量对应关系。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生产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个含义:生产必须按照平均技术和强度(由行业内竞争决定)来运行,但它也受到社会需求的支配。在特定的生产分支中,给定类型和质量的每种商品以相同的货币价格出售。因此,价值的大小不是由单个生产者实际花费的“个人”劳动时间(即由其个体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在“正常”条件下必须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即,通过其社会或市场价值)。价值的大小与劳动的生产力(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与现有的强度水平)呈负相关。商品价值必然表现为货币价格。在给定的国家和时期,一小时劳动产生的货币数量可以定义为劳动力的货币表达:商品价值的大小乘以劳动力的货币表达式,即所谓的简单或直接价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总是有可能将每种商品价值的外部货币指标(交换前的生产者理想地预期)转化为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内在指标。但价值与价格不同,后者定义为市场上固定的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任意相对比率。相反,价值表达了与商品生产中花费的抽象劳动时间的必要关系。为了有效地调节市场价格,价值意味着个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私人劳动力的自发分配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上作为社会分工的后验。价格是商品所采用的货币统称,由于个别供应和需求可能差异很大,价格可能反过来表现出与社会必要劳动力含量不同的劳动量,同时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矛盾。
虽然马克思强调货币作为商品市场中的“流通手段”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但代表货币作为一种资本形式的货币必须是一种信用形式,更具体地说是银行信贷。货币作为银行信贷从无到有的作用在资本中并不明确,因为当马克思写这部分时,特别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他并没有提出货币政策的“纯粹”理论,而只是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调查和描述。此外,银行在为产业资本家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一批金融资本家,他们利用实体产业富余的金钱进行金融投资,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投资行为确实缩短了货币周转周期,加快了货币增殖速度,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大量货币从研发部门转向投资部门,这也间接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技术革新的速度,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习近平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正是因为中国走出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各类收入差距趋于缩小,就业保持稳定和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民生领域的新成绩。
二、剩余价值理论
近年来,中国经济也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趋势。对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有着精辟的论述。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5]这一论断清晰阐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实体经济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系。同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实体经济七大重点任务也表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某些产业领域的变革,而是全方位的产业现代化,是体制、机制和环境的深刻变革。只有高、中、低产业均衡发展,才能使就业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产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供给质量提升、增长动力转换,达至新的动态均衡等根本目的。
在这两个论点中,必须注意一些要点。首先,马克思根本没有从流通中抽象出来。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之前,必须考虑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和销售劳动力,以及确定生存方式。他还必须假设所生产商品中的潜在价值将被确认为流通中的“社会使用价值”:商品变为真实货币必须根据销售预期发生。而且,要明确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来源,马克思必须从生产分支之间利润率均等化的趋势中抽象出来。此外,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忽视了“静态”竞争,认为这是行业间利润率平等的趋势。同时,他又无法避免考虑“动态”竞争,在行业内争取获得额外剩余价值。盈余的“生成性”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到生产所采用的社会形式的影响,即生产在市场上实现的剩余价值。通过给定的工业技术,并假设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建立了统一的实际工资和必要的劳动力,通过延长工作日来获取剩余价值,马克思称这种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当工作日的长度有限时,资本家通过技术创新和加快生产节奏等方式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扩大。技术的变革增加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商品的单位价值。如果生产组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工人工资,必要劳动力就会减少,劳动力的价值也会下降。这为更高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空间,因此剩余价值更高。
温度坎 在寒冬季节,心脏病突发事件比其他季节高两三倍。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上述因素可造成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至发生闭塞、斑块破裂,从而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习近平针对这些早已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问题,在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西方供给学派有本质区别,西方的供给侧经济学起源于对凯恩斯主义的总结反思,把经济活动的供给侧因素和需求侧因素割裂,否定后者重要性,以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也称减税曲线)为代表,过分强调减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刺激作用,其结果是进一步扩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最终伤害经济增长水平和长期可持续性。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把握供求关系,抑制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抓住主要矛盾,从供给侧入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弊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新的可持续增长点。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工作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近期任务则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及降成本、补短板。长期目标与近期任务都是在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所提出,在逻辑上完全一致。”[2]不仅准确揭示了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也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跨越绝对剩余价值所需的简单个人控制之后,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技术的变化是控制工人绩效的更有效方式。从“合作”转向“制造业分工”到“机械和大工业”阶段,资本家发展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人(劳动力的人类承担者)仅仅成为生产资料的“附属物”,工人与生俱来的劳动属性发生转变,由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变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手段。
三、资本主义生产的宏观货币理论
从宏观上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即货币再循环的过程。在货币资本周期中,货币是银行系统的初始融资,允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从工人阶级购买劳动力。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将资本家与生产中的工人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资本家的投资开支和扩大再生产影响着产出和利润,他们产品的市场占比定义了收入的利润份额。此外,资本主义经济下,生产资料必须源源不断地流入企业。因此,资本家必须留有足够的资金用以再生产,利润率的设定必须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利润大于已投入的成本。这个增值的过程简单来看是货币-商品-更多货币,实质上还包含扩大再生产、周转周期、生产价格等等因素,这些都连同剩余价值一起被资本家掩盖。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从抽象劳动中获取真实财富。
3.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假说:有研究表明PSD与血浆谷氨酸水平升高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的降低有密切关系[7]。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环境压力能增强边缘/皮层区域的谷氨酸释放/传递,发挥强大的结构效应,诱导树突重塑,减少突触,并可能减少类似于抑郁症患者观察到的体积[4,8]。在这些区域的绝大多数神经元和突触都使用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在脑卒中后不久增加谷氨酸和对侧前额叶谷氨酰胺/肌酸比值有助于激活PSD中的谷氨酸能系统。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区别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重要标志,其产生的前提是商品交换。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时才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工人被迫将其劳动力作为资本出售给资本家时,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产生了劳动力工人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些都是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货币增殖原理,从而解释其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从两个假设开始:供给满足相同数量的需求,商品以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成比例的价格出售,第一个假设,其中从工资工人中提取的活劳动力等于产生历史上给予的生存所需的必要劳动。这是一种没有剩余价值的简单再生产的情况,类似于约瑟夫·熊彼特的“循环流动”,其中利润率不存在。第二个假设,马克思想象延长超出必要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用货币表示即剩余价值。
四、危机理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另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是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危机是矛盾的必然爆发,也是对它们的反抗和警醒。资本主义的不稳定倾向在其作为货币经济的结构中就已经非常明显,商品交换普遍存在,这个矛盾就在时时刻刻进一步加剧。对于一些私人企业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中的无政府状态可能很容易导致生产过剩和滞销。货币的存在将销售与后续支出分开,因此当收入用完时,囤积可能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然而,马克思在三卷《资本论》中的大部分调查都依赖于这样的假设:商品在市场上以“社会价值”(第二卷和第三卷)或“生产价格”(第三卷)出售——类似于凯恩斯的短期出售模型。
在《资本论》的第二卷中,马克思构建了他的再生产方案,这表明平衡的增长路径,与消费需求水平无关,是理论上的可能性。马克思将社会产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产资本品,第二部分是消费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和奢侈品)。两个部门的价值输出被视为其三个组成部分的总和,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在简单的再生产中,资本家非生产性地消耗了整个剩余价值,导致零增长。在扩大的再生产中,它们或多或少地将剩余价值完全投入到新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中,从而允许积累。该方案表明的是,输出的每个价值组成部分也是其自身或其他部门的需求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反对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提出的资本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而不会遇到有效需求的障碍,因为它是自身需求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力量的相对权重,资本规模的增加及其构成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工人始终处于劣势地位,资本积累率的上升随时可能会降低就业率,工人工资也始终存在下行压力。对实际工资的永久性下行压力,即工人的“绝对”贫困,这些都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
由于缺乏计划而偏离正常生产的可能性仅仅反映了市场环境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因此,马克思试图解释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本身产生危机的必然性。在他看来,有效需求的降低是由投资增加引发的,而投资本身也是从盈利危机中产生的。所以,问题变成了解利润不足的主要原因。《资本论》第一卷末尾的“资本积累一般规律”中描述了第一个论点:假设资本成分不变,投资价值的足够快速增长会耗尽劳动力供给并拉紧劳动力市场,工资增长超过了生活劳动生产力的上升,利润率开始下降,因此,积累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减缓。对于这种困难的更持久的解决方案,是引入节省劳力的资本密集型生产方法。对于给定的资本,机械化减少了可变资本的份额,从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以产生相同的产出,机器取代了工人,大量工人失业,整个工人阶级的购买能力下降,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目前,在钨、钼及其合金的加工行业中,主要厂家采用氢气保护电阻加热炉和感应加热炉来进行加热。氢气作为钨钼加热炉中的重要介质,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影响。钨钼行业多采用氢气保护加热炉进行加热处理,过去常规感应炉和电阻炉,只限于一些板幅较小的板材加热,远远满足不了目前超宽幅(1 m)以上板材的加热需要。我公司根据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研制了钼板加热电阻炉,已投入使用多台设备,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获得用户的认可。目前国内最大的钼板加热电阻炉由我公司设计制造,并投入使用。
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将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与各国分享,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落后地区共同治理贫困问题,不断为人类带来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一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劳动价值理论虽然最早不是由马克思提出,但马克思通过《资本论》以“研究商品和货币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总过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阐明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诸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原理、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分配原理、消费原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原理和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资本增值规律、积累规律、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总产品实现规律等等”,[6]形成了科学辨证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统一使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随之统一起来,人类的经济认识从盲目转为自觉。但是,由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局限,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其作品批判的问题、揭示的原理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适用范围。
以单独附件形式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碳信息指数要显著高于以年度报告形式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在进行了碳信息披露的696个样本中,有364个样本是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单独附件的形式对外披露节能减排信息,有332个样本是以企业年度报告的形式对外披露节能减排信息。以单独附件形式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碳信息指数的平均值为0.3997,而以年度报告形式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碳信息指数的平均值为0.2503。进一步,从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看,其显著性(双尾) 为0.01,即P=0.01<0.05,表明以单独附件形式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碳信息指数要显著高于以年度报告形式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
因此,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他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也只是为我们观察、提炼、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导向和可行性参考,这种开放性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立足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07.
[2]蔡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J].中国人大,2016(19):32-34.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180.
[4]张轩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重维度[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4):18-21.
[5]《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6]蔡昉,张晓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原则[J].劳动经济研究,2017(4):3-23.
中图分类号: F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004(2019)06-0022-04
doi: 10.16732/j.cnki.jeu.2019.06.007
收稿日期: 2019-09-18
作者简介:
张毅(1991-),女,山东武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轩硕(1993-),男,土家族,贵州威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6]有学者认为,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占有的公示性;参见庄加园:《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再审视——基于权利外观学说的建构尝试》,《中外法学》2016年第5期。
(责任编校:杨忠科)
标签:马克思论文; 新时代论文; 劳动价值理论论文; 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货币价值理论论文; 危机理论论文;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