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中医院广东阳江5296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42例作为实验组,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住院的正常人42例作为对照组,共计82例。实验组的患者进行采取静脉血3ml,检测BNP浓度,采用的是荧光免疫法。对照组的的患者进行采取静脉血3ml,检测BNP浓度,采用的是荧光免疫法。观察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BNP水平随着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不断增加,AMI患者血清BNP水平也逐渐升高,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的BNP水平能够直接影响AMI的严重程度和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随着BNP水平的的增加,AMI的严重程度也会增加,患者的梗死面积也会增大,同时Killip分级也会提高。可以把BNP检测作为AMI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B型利钠肽(BNP);心功能;心力衰竭
近几年,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就比较严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病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减少,导致部分心肌急性缺血[1]。人体的心肌功能一旦受到损伤,储备功能也会不断降低,就容易引发心力衰竭,也就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左心衰竭,这种病死亡率极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发病前毫无征兆,多数为发病早期。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BNP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共42例和来我院住院的正常人42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42例作为实验组,同一时间段,来我院住院的正常人42例作为对照组,共计82例。经过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发布的AMI诊断标准。实验组患者年龄在38?77岁之间,平均年龄(45.5±7.5)岁,其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46.5±5.3)岁,其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临床诊断、Killip分级和BNP水平。排除既往有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实验组42例患者进行检测BNP浓度,采用的是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使用的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抽取患者肘静脉血。观察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梗死部位以及是否ST段抬高进行分组的BNP水平的对比结果;采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我院使用的是基蛋生物getein1600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BNP,用EDTA抗凝试管采集肘静脉血,使用的是自动检测仪进行检测,要求按照说明书分步操作,这种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极高,但是在检测前任然要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记录实验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采用的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选取QRS波起点和T波最清楚的导联,检测要排除u波的影响【2】。对照组42例患者同样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AMI的严重程度、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心功能Killip分级为: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记录为I级;轻度或者是中度心力衰竭,并且肺部湿啰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的50%,这样的记录为II级;重度心力衰竭,并且肺部湿啰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这样的记录为III级;出现心原性休克的记录为IV级。按照心功能Killip分级标准,I级被评定为心功能正常,II~IV被评定为失代偿心衰竭,IV级被评定为心原性休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82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随着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不断增加,AMI患者血清BNP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3讨论
利钠肽家族的成员包括脑钠肽,主要由心室产生和分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利钠肽(BNP)水平也会随之增加,其作用是机体为控制广泛的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所发挥的中央调控。在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在体外心钠肽、利钠肽(BNP)能够通过心肌成纤维细胞对低氣的反应而抑制胶原合成,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II刺激反应的纤维细胞增生[3]。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不断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NP水平也在逐渐增加,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血清BNP水平和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功能呈正比。因此我们可以把BNP水平作为临床鉴定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轻重的依据。方法是通过检测血BNP水平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状态^Richards进行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的第1~4天内对利钠肽(BNP)水平进行测定,当利钠肽(BNP)水平<20ng/L/L时,可以完全预测出3~5个月后LEVF>40%,若利钠肽(BNP)水平>60ng/L,则能够完全预测出3~5个月后LEVF<40%,高水平的BNP患者有85%会发生左心室功能障碍,而低于平均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发生死亡的几率比较低,不会发生早期死亡[4]。此次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NP水平会逐渐升高。心功能Killip分级也会逐渐增加。
一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基本已经发展到了晚期,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在临床上也很难治愈。我们用QTc间期代表心室复极的时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因为发生梗死的部位低温,跨膜动作电位时限延长。局部细胞外低钙,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初起和结束都有所延迟,修复的过程延长,导致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的QTc间期延长。但是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这种依据QTc延长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只能说QTc延长会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QTc才会逐渐延长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升高,并且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延长。所以说更能准确地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的是血浆BNP水平,能够对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5]。此次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如果血浆BNP水平出现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一定会加重。
综上所述,随着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不断增加,AMI患者血清BNP水平也逐渐升高,因此作为AMI疾病病情监测,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浆BNP浓度来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李慧娣,向定成,张金霞等.不同部位AMI患者发病48h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其对近期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17,57(31):17-20.
[2]梁亚丽,赵海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8(6):15-18.
[3]张小艳,李叶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2080-2081.
[4]侯琳琳,王邦宁,高潮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J].浙江医学,2016,38(7):479-481.
[5]洪少雄,戴端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169-170.
论文作者:古远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功能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浆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