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中国论文,基本原理论文,逻辑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5)01-0011-06

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 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 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认识与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把握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本质,不仅是与时俱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 新境界的需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在实践中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的需要。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条经验的取得不仅来自 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认知,也来自于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 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18至19世纪欧洲资本 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 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第一次对“历史之谜”给予 了科学的解答。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虽然它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共同的 思想财富,是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性认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1]。但这 种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也只能“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 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2]。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 求人们在运用这一理论解决各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国独特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依据事物的个性和特殊本质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实际变化来确 定革命策略。像在中国这样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东方古老大国中进行革命,情况更是 如此。列宁就曾经对东方共产党人说过:“你们面临着全世界共产党人所没有遇到过的 一个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 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 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3]这是一个困难而崇高的任务,这些任务 的解决,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的书本里都找不到,而只能由东方共产主义者依据自己 的经验来加以解决。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各种矛盾互相交错,要 在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找到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对不同于欧洲 的中国社会历史、中国革命的客观情形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 义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征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与以往的哲学家不同,马克思并不满足于对 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而是致力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 的根本要求。作为“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其真理性、价值和力量不仅在于它来源 于实践,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且在于它服务于实践。 它是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彻底解放的学说。因此,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意,其目的就在于:一方面,这种结合使马克思主 义服务于各国无产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实践,在实践中转化为革命的物质力 量;另一方面,这种结合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在各 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 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获得崭新内容和强大生命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结束了关于人 类社会的种种乌托邦式的设计,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不断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 践中吸取营养,推动自身理论的创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及所 取得的积极成果,又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实际上,经典作家也非常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 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极其深刻地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 情况,并根据现存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5]“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 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6]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给人们提供的 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马 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都非常 注重这一结合。列宁曾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 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 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7]即便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 于俄国。正是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 利并在实践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正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因此,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能够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既不是19世纪西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也不是20世纪初产生的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以党的成立为开端,中国共产党人就 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艰难探索过程,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 发展过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多,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根本依据和根本途径都缺乏清醒的 认识,中国革命也因此而经历了二次巨大的挫折。正是在纠正革命队伍内部先后出现的 种种思想错误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的认识才逐步达到自觉和成熟的阶段。

毛泽东同志是党内较早地认识到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 人。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总结 现实运动的经验,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但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 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 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想。当时党对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统一,以致教条主义思想泛滥。为此,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就指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 必须同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8]在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 进一步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 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 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与 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 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它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 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应当说是我们党对“相结合”思想认识的一次提高, 但它还不能构成“相结合”思想的全部内容。这就是毛泽东为什么后来在出版《毛泽东 选集》时,亲自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1],并 且放弃这种提法的最主要的原因,这就是这种提法不能全面地清晰地表达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多方面的关系。从其提出的特定政治历史环境看,“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基本含义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应用:一是要变马克思 主义的“欧洲形式”为“中国形式”。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 革命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 风和中国气派”[1];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所谓“民族化”“就是要使马克思 列宁主义这一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9]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具有指导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世界性特征,但是马 克思的国际化(世界性)、必须通过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只讲“国际性”不讲“民族性 ”,完全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是“假马克思主义” ;三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 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根据中国特点加以具体运用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 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因此,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关键在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应用的好坏要看能否结合 中国的特点,“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1] 。教条主义者的理论脱离实际,毛泽东认为应“取消他的‘理论家’的资格。只有用马 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毛泽东甚至 提议“对研究实际问题的文章,要多给稿费。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才算是好 教员,要多给津贴”[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主要是反对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 。它只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对应 ,还应当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使中国革命丰富经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因此 ,我认为不应该简单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定位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性质,也不能简单 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定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性质。因为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新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的马克 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命题正是包含这样两 个方面的规定性和内容:一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分析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积累 的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获得的独特的、新鲜的经验理论化、 系统化,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应用, 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思考,才能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 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这样的理论。在这些理 论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具体运用的成分,又有思想的创造性发展,而且后者构成他们理 论的主导本质。如毛泽东的关于中国革命独特发展道路的思想、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思想等等,完全是基于中国独特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创造;单 纯的理论运用是不可能产生这些伟大的思想的。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相结合”的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提 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同时他认为党已经 具有“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和更加统一的理解”[1 ]。在随后的延安整风中,我们党对于“相结合”思想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我们 党通过开展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对党内存在的主观 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揭露,确认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应当说,“实事求是”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历史性飞跃。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实事 求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有机结合,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意 义;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核心和灵魂。实事求是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生动体现了中国实践经验的马 克思主义化。到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确定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 党的指导思想,表明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实践生活是永无止境、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 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不是一 蹴而就,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理论引导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胜利 的过程,也是理论自身不断验证、丰富、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不断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事业向前推进。继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后,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 ,又先后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成果,不断实现“相结合” 的新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 起来,探索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是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 义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适应历史需要而产生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以真理 标准大讨论为契机,开展了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冲破了“两 个凡是”的禁锢。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 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和改革开放 的全面展开,出现了众多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明和回答,归结起来就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面对过去“左”的教条主义和僵化思 想,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 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0]。 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特点出发”[11]。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 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 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2]。他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必须 从中国特点出发”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从十三大形成“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再到1992年南方谈话形成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体现 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伟大探索的基本轨迹。

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人们 在实践中获得了极大的思想解放。他根据中国实际所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的崭新形态,具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论断,如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等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 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一个新的历史性飞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 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引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 标的思想旗帜。

继邓小平之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政治 风云的变幻和演进,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探索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总结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在邓小平理论的 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 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包 含着实践上的历史联系,也包含着思想上的逻辑联系,同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

四 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不断开辟“相结合”的新篇章

时代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 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要求。新时期、新阶段要继 续谱写“相结合”的新篇章,就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双重的探索。

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把握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相结合”思想的应有之意。社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进程以及在当代的曲折发展都充分表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 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12]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百多年来,世界 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实践生活也发生了重大 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社会实践和科学进步来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地概括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经验、新探索,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 成果,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正如邓小平所 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 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3]因此,坚持“相结合”的思想,就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 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 义指导新的实践。只有用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时代特色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同发展变化了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其次,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对中国的社会性质 、历史方位和发展状况有一个总体的科学认识,这是“相结合”思想的必然要求。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又要正确对待 中国实际。由于社会生活是无限复杂的,各种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主要的和次要的现象 交织在一起,又由于社会生活是流变的、不断发展的,因此必须运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 法具体地历史地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基本内容和发展 方向。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经过 长期调查研究,认清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基 本矛盾,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扎根于中 国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飞跃 。在建国以后的二十年中,由于对发展着的中国实际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分析,导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出现重大曲折和失误。正是在经过长期的痛苦 的摸索和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全党才认识到当代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最本质的实际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是我们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现实基础。

最后,还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点。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点,产生于实践对理论的需要,产生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 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则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主题,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创造 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因此, 要现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深入发展,关键在于要善于和准确 地把握理论与实践新的结合点、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 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 的发展。在当代,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开辟“相结合”的新篇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如胡锦 涛同志指出的那样:探索、认识和利用这三大规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 展观,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才能使党的全部 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有创造性,才能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的新境界,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 进。

标签:;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