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若干理论问题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若干理论问题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在十三大的基础上,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重要特征、主要矛盾以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文仅就这一理论的理论根据、思想渊源、形成过程及其重大意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确认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最科学的概括,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出发点。科学论断的提出有其科学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他们指出:工人们“不仅能够而且应当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这个革命是工人革命的前提。但是工人丝毫也不能把资产阶级革命当做自己的最终目的”。(《马恩选集》第1卷第185-186页)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进一步指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共产党应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造成的社会条件,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以至最后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存在的条件。(参见《马恩选集》第1卷272页)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告诉我们:无产阶级首先要参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反对共同的敌人封建统治阶级;然后要及时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无产阶级直接的敌人资产阶级的统治;继而,再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最终消灭一切阶级、一切剥削、一切差别。

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不断革命时还指出,在不同的时期,由于革命对象不同、革命的任务不同,革命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前一阶段的革命为后一阶段的革命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后一阶段的革命则是前一阶段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

确认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它是在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阶段革命任务,建立了新中国,继而完成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以后,进入的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一阶段将为我国向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过渡准备条件。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论断的提出同其他任何科学理论问世一样,也借助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即有它的思想渊源。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但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思想萌芽。

在马恩时期。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资产阶级的统治被推翻以后的社会发展作了明确的划分,具体表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长久的阵痛时期”,即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第二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第三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这里,马克思用准确的语言和确定的理论形式完成了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划分。在马克思看来,“过渡时期”的国家,面对资产阶级的拚死反抗只能实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而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的主要区别则在于成熟程度的不同。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要划分若干阶段,马克思没有论及。

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有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没有的亲身实践。他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了新的认识,作出了新的贡献。他不但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第一次预言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多极的发展过程或阶段。例如: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即“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列宁选集》第4卷,第200页)一般来说,“最初阶段”相当于过渡时期;“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最高阶段”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中,还明确地使用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30卷,第253页)、“完全的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33卷,第423页)、“发达的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30卷,第299页)等概念。这说明,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在马恩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列宁逝世得太早(1924年1月。当时十月革命胜利才7年),没有来得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从理论上作深入的阐述。

斯大林在1936年11月25日所作的《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把刚进入社会主义与建成社会主义相混淆了。到了1939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向共产主义前进”。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

毛泽东同志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多次谈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例如: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4、375页)在这里,毛泽东把“建立”与“建成”加以分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思想。它纠正了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期间,毛泽东在评阅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建成社会主义是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建设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比建设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需要更长的时间。毛泽东上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这些思想没有具体化,更没有付诸实践,而被后来越来越“左”的思想所淹没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马恩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阶段说”、还是列宁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多阶段说”,都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邓小平理论一样,它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从党的11届3中全会召开到11届6中全会之前,以11届3中全会为标志。1978年12月,党的11届3中全会的召开,是我们党在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全会重新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纠正了长期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从而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确立命题阶段,从党的11届6中全会到12届6中全会,以12届6中全会为标志。在此期间,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先后三次使用了“初级阶段”的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命题。第一次是在1981年6月召开的11届6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的阶段”。第二次是在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12大报告中,中央使用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发展阶段”的提法。第三次是在1986年9月召开的党的12届6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次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三阶段是基本形成阶段,从党的12届6中全会到党的13大,以13大为标志。12届6中全会以后,由于党中央的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从1987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讨论。1987年8月,在党的13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客人时,发表了题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重要谈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1-252页),明确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强调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1987年9月召开的党的13大上,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至时间、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指导方针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第四阶段是不断完善阶段,从党的13大到党的15大,以15大为标志。党的15大在13大的基础上,再次重申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在改革攻坚时期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全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改革、发展同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详细阐述了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实行的基本政策。15大的这些阐述,不是对13大有关论述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它标志着我们党在基本国情的认识上更加清醒,理论上更加成熟。

(四)

确认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最科学的概括。目前突出强调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的需要。党的15大报告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问题,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要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诸如国有大企业面临的困难、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贫富差距的拉大、党政干部的腐败、刑事发案率的居高不下等等,日益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不仅不是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造成的,恰恰相反,只有依靠这些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才能逐步获得解决。而要确立这样的认识,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其次,它是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需要。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旗帜来指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石。要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更深入地学好邓小平理论,其中就包括要重点学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它是实现15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的需要。15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所制定的奋斗纲领、提出的目标任务既是宏伟的、鼓舞人心的,同时又是异常艰巨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才能把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并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把理想的目标变成客观的现实。

标签:;  ;  ;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若干理论问题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