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壮丽诗篇(之二)——共和国教育50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和国论文,基业论文,诗篇论文,之二论文,壮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迎接挑战,把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党对科技、教育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带来一次生产力的大解放,都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指导方针和战略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5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他强调指出,我国要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于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全党全社会对新时期科技和教育战略地位认识上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党的十五大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后,新一届政府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镕基同志亲自任组长,并宣布将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定决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依法治教,努力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技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断加深对科技和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加大落实的力度。
邓小平同志关于依靠科技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性地位。
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会上,江泽民同志及朱镕基、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对于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1世纪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为实施素质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会议强调指出,要彻底改革扼杀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和未来需要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改革考试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要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几所有示范作用的重点大学,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在新的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为此,《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 并对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工作进行了部署。
(三)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将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跨世纪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全面贯彻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的《决定》和《行动计划》,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要加快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城乡居民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加快发展教育,既可以减缓升学压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又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还能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减缓目前的就业压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确保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实现并继续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1999年全国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均有较大发展。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将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我国高等教育同龄人口入学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 %左右,为我国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和人才基础。
加快发展主要靠改革,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要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 %的目标。中央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中, 提高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也将根据本地实际,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
在继续增加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要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扶持、管理和引导,努力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还要鼓励在竞争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不同办学风格与特色,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改变政府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包得过多的财政拨款体制,适当增加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政府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承担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同时要抓紧实行教育储蓄、学生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学生困难补助制度,使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办学质量。切实加强对各类学校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抓紧建立健全教育评估、督导、检查体系和制度。要进一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
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完善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的权力及责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继续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在3 年内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新体制。
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构建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教育体制。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宽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根据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立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面对新世纪的需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建立起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为重点,大力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同时,采取措施,在高等学校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梯队。
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和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作贡献。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也要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利用人才和知识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
* * * * *
过去的50年,是共和国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蓬勃发展的50年;是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巩固和提高的50年;是教育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50年;是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的50年。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所赢得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空前发展的辉煌成就将永载史册。
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姿态,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标,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增强教育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使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伟业中担负起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历史使命。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豪情满怀。中华民族的未来是辉煌灿烂的,中国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把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大学论文; 科教兴国战略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