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农业结构全面优化、农村面貌全面进步、农民素质全面发展,必须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全面围绕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策略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突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效益。按照农业农村部对司局级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工作部署,调查组赴湖北荆门屈家岭管理区就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
1.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识
1.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潜力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便于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新型农民通过农村电商、移动支付等方式让农产品销路更畅通;二维码能让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追溯食品的加工过程;农用无人机让药物喷洒、信息监测更加高效。这些只是农业科技不断创新所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断完善。其中,农民更多的对农作物品种进行自主选育,更是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作业。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不断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升级,人们对舌尖上的品质、安全、健康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等为标志的农业科技需求向着质量效益发生整体转变,新一轮生产和科技需求的旺盛期已然到来。
1.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现实短板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仍然较弱,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主体不大、科技供给水平不高、产出效率不强、农业农村环境亟待改善、农业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难以集聚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有巨大提升,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技术仅占20%,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2.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结出硕果
2.1“攀高峰”,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积极抢占未来农业
科技发展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农业方面,要着眼“藏粮于技”,着力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抢占世界科学发展制高点。选择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和前沿技术问题,部署基础研究重点方向,加强农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攻关以及品种培育、农机制造、农村环境整治、现代食品加工、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扩大在国际技术标准上的话语权。
2.2“造血液”,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
要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提高农业科技传播、应用的重点。在培育创新主体上要不断提高农村带头人的新技术示范带头能力及新技术应用的能力。对于贫困地区,聚集产业精准扶贫,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培育、农名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扶贫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施展才华、创新创业,让农村焕发活力。
2.3“接地气”,解决“三农”工作的现实难题
发展农业科技要信农、为农、强农。目前仍存在着部分现实难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的研究,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人居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高质量教育欠缺、贫困山区科普信息获得困难、外出务工人员等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接续不畅需要新一轮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依然是空白,中国农业基础产能依然受到外界因素的巨大制约。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社会、公共服务,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强化科技思维,做好“三农”工作。
2.4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结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以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瓜果等作物为重点,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浅埋滴灌、垄膜沟灌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在干旱缺水、地下水超采等地区,以蓄集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采用新型软体集雨技术,充分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水,实现集雨补灌。
2.5强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
加快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制定分类清单,在江苏、河南、湖南三省率先完成。出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荐技术目录,建设一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打造综合治理示范样板,探索安全利用模式。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休耕和退耕还林还草。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以土壤重金属、农田氮磷排放、秸秆地膜为重点,开展监测评价,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设施蔬菜净土工程,针对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突出问题,选择一批设施蔬菜大县大市,开展土壤改良治理试点。同时,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巩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果。调整优化试点区域,将东北地区已实施3年到期的轮作试点面积退出,重点支持长江流域水稻油菜、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轮作试点;适当增加黑龙江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休耕试点面积,并与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相结合,推进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
3.做好支撑保障打通科技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打造平台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去发挥作用,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传道授业,多认可、鼓励、宣传他们的基层探索,激发他们示范带动农民的使命感和积极性。二是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面向一线的技术服务网络及一批专业化技术转化机构。积极减小成果供给与产业应用之间的位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与熟化应用。三是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鼓励“一懂两爱”型农技人员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小蜜蜂”作用。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方向,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点、示范户,推进各类农业科技进万家。
结论
简而言之,“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激发了全社会重粮抓粮、干事创业的热情。科技创新提供的驱动力不断凸显,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让乡村振兴的宏大构想因科技创新而加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希君,张艺馨.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推甘肃乡村振兴[J].发展,2018(11):25-28.
[2]舒畅.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以兴国县长冈乡为例[J].乡村科技,2018(31):47-48.
[3]张秀杰.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助力乡村振兴[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4):103
论文作者:帕提古丽•肉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农业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耕地论文; 乡村论文; 试点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