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362500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样式,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有独特价值的文学样式。在童话课文教学时,教师不能以简单的课文分析、乏味单调的认知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而应遵循文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读、感、演、思、讲、品”六种方式,并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文学之“美”充分显现出来。
一、以“读”体会文学语言美
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的狡猾语调,大灰狼的凶狠,小白兔的活泼,老牛的善良,等等。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语言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以“感”体悟文学情感美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利用音乐或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等。这一再现并感悟文学形象的过程,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童话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因为,审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与对文学形象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密不可分。只有对形象进行了充分的再现、体验与感悟,才能真正理解到文学的蕴涵。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们正是要通过“感”的过程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而决不能以抽象琐碎的分析替代这个体验、感悟的心理过程。
三、以“演”感受文学形象美
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教育家卢梭说:“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四、以“思”领悟文学意蕴美
引导儿童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美。与此同时,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在引导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导而弗牵”,不可轻易框住学生的思维,强求统一答案。首先,文学意蕴本身就具有丰富性的特点。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与生活经验会导致学生解读方式的不同,从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就不同。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应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传达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关注文学接受过程中学生可能获得的那些触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为本质的东西,这才是更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教学的终极目的也不是要答案,而是要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说:“智能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能,而不是储存记忆;是培养出智能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因此,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五、以“讲”初识文学表达美
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儿童练习讲童话。比如,可以先从复述入手,指导儿童先学会合理地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童话,或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编(讲或写)童话。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六、以“品”体味多彩的生活美
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儿童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要大得多的作用。作为教育,“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儿童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
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论文作者:陈联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4
标签:儿童论文; 童话论文; 文学论文; 情感论文; 形象论文; 过程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