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_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文

邓小平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_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文

邓小平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贡献论文,共产主义运动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而且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深刻影响。

一、邓小平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曙光

邓小平说: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为人类作出新贡献。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舞台上,是20世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与竞争的历史时期。回顾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历史,曾经出现过一个能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过一次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目前,由于社会主义地盘大幅度萎缩,社会主义国家数量急剧减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而出现了低谷,西方资产阶级政府一度欢欣雀跃,迫不急待地宣布:“共产主义彻底崩溃”了,“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而世界上亿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一切拥护、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亦对社会主义命运、前途忧心忡忡、议论纷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共产党人占世界共产党人的70%,更是倍加关注、焦虑万分。一方面要经受考验,站稳脚根,坚守阵地,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反思教训,迎接挑战,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尤其是中国党和人民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大课题。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性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正是这样,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困难、处于低潮之际,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哪有这回事!这一精辟论述,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中国共产党不辜负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和历史的重任,而认真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在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及其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使得西方资产阶级瞠目、恐惧,大叫“中国威胁论”;使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极感振奋和鼓舞,他们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展中看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希望。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形态、最新成果,它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但经受住了这一严峻考验,而且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开辟了一条再造社会主义,复兴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道路,使人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中又看到了一线新曙光。

二、邓小平理论打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僵化、 教条盛行的局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并非是在发达的成熟的拥有较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雄厚物质财富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进行。因此,社会主义的命运、前途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些国家能否正确解决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难题。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虽然有因各国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条件不同而面临的特殊问题,但也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一些共性问题。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首先,这些国家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都尚未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不仅要面对历史遗留的沉重负担,还要面对时代主题转换带来的新挑战。社会主义应当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但当前各国的社会主义普遍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梯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普遍显得“不够格”,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因此,必须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一基本实际发出,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毫不松懈。同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又必须量力而行,处理好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数量、经济建设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关系,优化结构,使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其次,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照搬过苏联模式,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僵化,窒息了社会主义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新体制。

正是对以上两方面的认识和分析,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魄力和实践勇气,本着对党和人民以及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以及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科学的考察,正确的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特别是在总结、研究了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任务、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战略步骤以及祖国统一的构想等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使我国建立起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新模式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不仅打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自列宁逝世以来,教条主义、极左思潮日益泛滥,马列主义被教条化、模式化,被看作僵化不变的信条和自我封闭的体系的局面,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解决了人们在思想上、理论上长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困惑与被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国家界限。它标志着社会主义传统的单一僵化模式的终结,推动了社会主义体制向多样化、日益显示出新的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的方向发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将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普遍地模仿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显露,阻碍了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50年代起,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由于对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决策出现失误,乃至偏离了正确方向,使许多国家的改革相继失利,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谷。但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异军突起,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世界东方崛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由此开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成就,表明了社会主义确实优越于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已产生越来越广泛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  ;  ;  

邓小平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_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