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杨暑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杨暑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改进前,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急诊科共处理AMI患者98例,2016年5月~2017年4月,改进后医院急诊科共处理AMI患者106例。结果:改进后并发症发生率、收治到AMI确诊时间、心电图开展时间、再灌注时间低于对照组、总灌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改善AMI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流程管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对比美国现状,可以遇见在未来将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1]。AMI手术成功率高,绝大多数死亡与术前抢救不合理、不及时有关,提高急诊的救护效率是降低AMI死亡风险的关键[3]。为进一步提高AMI的急诊水平,医院尝试优化胸痛患者的急诊流程,取得一定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改进前,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急诊科共处理AMI患者98例,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67.1±10.4)岁。典型症状72例,发病到获得急诊时间(1.3±0.6)h。在院前心脏疾病知晓并告知医护人员76例,自行服用过药物控制14例。2016年5月~2017年4月,改进后医院急诊科共处理AMI患者106例,其中男55例、女51例,年龄(68.2±11.7)岁。典型症状78例,发病到获得急诊时间(1.6±0.7)h。在院前心脏疾病知晓并告知医护人员81例,自行服用过药物控制1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症状是否典型、发病到获得急诊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常规流程,对于危重症(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出现胸痛等AMI症状表现,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诊断后立即转入AMI处理路径。护士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做好抗休克治疗护理,通知急救室做好心脏介入准备,对于出现房颤等并发症患者,配合做好心电复律、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抢救工作。

1.2.2 改进后

对全流程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次组织心梗绿色通道演练,提高团队合作协调性。接收到AMI后,立即通知院内急诊抢救团队,小组成员进行反复的训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能够分工协作;(2)病例筛选、快速诊断,除典型症状外,扩大不典型症状作为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的适应症,如下颌面牙痛、肩臂痛等,2名护士分工协作,完成采样、便携心电图连接检查、数据记录分析、材料收集、病史收集等工作,确诊后,将材料一起交给当值医生;护士病区巡视,未开通绿色通道者,也应提高警惕,对于出现病情变化怀疑为AMI者,立即及早安排心电图检查;(3)快速救护,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旦确认或怀疑AMI,立即多人分工,1人分别通知心内会诊,心导管室,1人进行监护开展心理支持、沟通工作,1人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药械,1人采样送检;按照《三甲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严格要求,尽量缩短救护时间;(4)快速转运:1名医生与家属有效沟通,缩短沟通时间,及早安排签字活动,向心导管室护士实时通知转运情况,按时交接患者、病例资料。

1.3 观察指标

总灌注率(包括PCI、IABP、溶栓等),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改进前后,收治到AMI确诊时间、心电图开展时间、再灌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时间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灌注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 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进后,总灌注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09%(69/106)、82.08%(87/106)、10.38%(11/106),改进前则为54.08%(53/98)、72.45%(71/98)、26.53%(26/98),改进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灌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收治到AMI确诊时间、心电图开展时间、再灌注时间分别为(14.6±5.6)min、(5.6±1.7)min、(1.6±0.5)h,低于改进前(27.4±11.5)min、(7.8±1.7)min、(1.9±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相较于改进前,改进后AMI救护质量明显提高,改进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灌注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损伤明显减轻,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有助于心功能的维持、保留,降低远期心力衰竭风险。研究中,改进后的救助效率也明显提高,确诊、心电图开展等流程的时间明显缩短,抢救救护效率的提高是改善AMI患者预后关键,这与心肌细胞耐缺氧缺血存在“时间窗”有关。改进后的对策主要优势:①救护队伍的专业化;②各个流程护士都各司其责,有效的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操作的时间;③扩大心电图的适应症,以利于筛查不典型AMI,避免漏诊;④重视资料的交接,以利于下一流程的医护人员规范抢救。急诊科AMI救护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流程、护士的能力等因素有关,需重视提高护士的AMI救助能力,构建规范的抢救流程,能够在拟诊AMI后,起到流程,从而提高救护的效率[3]。

小结: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改善AMI预后。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2.

[2]王元,肖华,张金霞,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11):681-683.

[3]范春艳.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3):465-467.

论文作者:杨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杨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