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好清
(广西博白县中医院 广西玉林5376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方案。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血压与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半年后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体质量指数控制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有利于强化治疗效果,稳固血压波动,合理控制体重指数,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老年患者;中医护理;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异常增高,也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因素包括多基因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常造成患者全身重要靶器官受损,引起心、脑、肾等多种合并症[1]。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原发性高血压被纳入眩晕范畴。本病的治疗不仅包括药物,更讲求心理、生活以及饮食方面的调节与管理。本文由此观察并分析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希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所帮助。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具有良好依从性,神志清晰且主动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系统、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内分泌异常;③精神异常,神志不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6±10.4);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9±2.5)年。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9.2±10.9);病程4~17年,平均病程(7.7±2.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方案:(1)中医情志护理。“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见《景岳全书》)。由此可见心情与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临床普遍认为内伤七情是心系疾病的常见病因。因此中医学在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精神因素给予了很大关注。在现代医学模式逐步转变的基础上,临床护理工作也开始讲求以患者为本。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七情制胜法则,在日常护理操作基础上开展情志护理,重视引导、疏泄患者内心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开朗、乐观心态,以促进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效果[3]。(2)饮食指导。“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见《金匮要略》)。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指导与调养原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饮食不节、钠盐摄入量过高、偏好肥甘厚腻之物,或饮酒过度无节制,往往会引动肝风,挟痰上扰而导致血压升高[4]。因此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证型开展针对性饮食指导:肝阳上亢者食则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忌食动火生痰之物,如猪头肉、虾蟹、辣椒、公鸡等,饮食不可辛辣油腻黏滑,可多食用萝卜、海参、紫菜、芹菜、花菜、淡菜以及海带等;肾气不足者食则以育阴助阳、滋养肝肾之物为主,如枸杞、银耳、肉松茸、甲鱼以及大枣等;痰浊中阻者应以祛风除痰、健脾化湿之物为主,或以流质、半流质素食为主,平素可多食海蜇、山楂、海带以及冬瓜等物;阴虚者则可多食核桃仁、黑芝麻等,忌食辛辣之物、羊肉。(3)采用中药治疗护理方法,如中药足浴、耳穴贴压以及艾炙等。
1.3 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统计两组血压与体重指数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半年后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中医学体系中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范畴,而人体则是有机的整体。中医历来强调辨证施治、施护,中医护理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具体证型来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5]。本次研究通过针对性的情志护理与疏导、饮食指导与调养对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中医护理指导,并辅以中药足浴、耳穴贴压以及艾炙等治疗之法,从整体着眼实施研究与调理,与现代医学护理相比具有独特优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体质量指数控制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更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对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有利于强化治疗效果,稳固血压波动,合理控制体重指数,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惠杰,赵勇,赵英凯等.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3(z1):16-16.
[2]魏虹,沈翠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护理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4,34(25):3081-3083.
[3]闫博琳,路英,王佳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39-1142,1143.
[4]谢丽燕,章茶琴,夏颖等.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41(5):785-787.
[5]张翠芹,魏金花,任秀花等.耳穴贴压配合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22-23.
论文作者:冯好清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高血压论文; 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中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