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的公共管理——第三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共管理论文,视域论文,第三届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暨公职局、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4日至10月15日在澳门成功举行。来自各地的14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就21世纪的公共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一、全球化、社会变迁与公共治理
当前,世界全球化、社会变迁与公共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日益引起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
其一是全球化下公共治理集权或分权的问题。澳大利亚Andrew Podger教授指出,在当前全球化和技术的影响下对中央政府的集权要求更高,而地方政府更能回应地方公众对公共服务多种多样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不同的压力,需要一种合作型的联邦主义制度。韩国的Tobin Im教授指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很不同的制度、经济和社会条件,为此他主要研究了时机、分权与发展之间的复杂性关系及其原因。
其二是新公共管理、社会变迁中的治理问题。挪威的Tom Christensen教授从挪威的改革出发,探讨了挪威在进行新公共管理和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改变过程。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Arie Halachmi教授则指出,在从统治到治理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芬兰公共管理学院Ari Sihvola教授提出转型的领导、绩效管理和情境领导力是公共管理人员应该学习的基础。
其三是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具体的治理模式问题。学者们通过英国和香港在伦理管制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越南政治精英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前景、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2008年公共预算民主恳谈会等案例研究,对具体治理模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四是公共行政研究的理论探讨。西安交通大学的朱正威教授简要回顾了公共管理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进展,认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复杂性科学可以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暨南大学颜昌武老师则指出当前需要重建公共行政学中的规范理论。中山大学的何艳玲老师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城市权力结构研究的不同流派,并分析了其理论内涵与传承关系。南京大学孔繁斌教授从建构主义行政学出发,研究了集体行动的进行。
其五是NGO与公民社会的问题。南京大学王云骏教授认为中国NGO发展的限定性条件是与转型时期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紧密相连的。华中科技大学李翔等学者认为NGO在环境保护中配角向主角身份的转换,将推动环境政策从政府直控型向社会制衡型转变。华东理工大学刘田老师认为行业协会将在政企间建立起新型的沟通关系并最终逐渐占据三者间的中心位置。
二、区域合作与政府间关系
当前21世纪公共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区域问题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社会、经济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与会代表在几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是区域公共政策的问题。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区域政策演进并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提出我国未来区域政策的创新路向。其他学者也纷纷探讨了区域公共政策的问题,并强调了欧盟区域性公共政策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借鉴意义。
其次是区域公共治理模式的问题。学者们认为完善区域管理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立足于制度环境变革、健全治理机制和规范行为主体三个层面的综合发展。
其三是以特定区域为例阐述区域政府间关系问题。学者们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竞争问题,指出必须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学者们认为政府间关系的良性推进必须构建相关的组织,并提供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社会公正与社会政策
其一是有关农民工政策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崔传义研究员探讨了农民工群体形成背景及意义,并指出要继续推进农民工政策范式的转变。华南农业大学游艳玲老师认为解释农民工同乡聚居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及探讨同乡村社区治理对策,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创新基层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和经纬博士生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权益护组织近年的兴起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是农民工问题引发的户籍政策问题。北京大学王浦劬教授、王清博士认为制度变迁是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与变化所引起的社会规则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城市户口迁移从强制许可到条件许可的原因在于组合主义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新型结构关系的出现与发展。武汉科技大学张智勇教授从户籍制度的视角指出,利益分歧所引起的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部门政策之间的冲突及各级别政策体系内部的冲突,是导致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的内在原因。
其三是其他方面的社会政策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桂琳教授认为要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和政府职能等方面入手。其他学者也分别探讨了我国戒烟政策、养老政策、助学贷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并相应提出政策建议。
四、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各级政府积极进行政府创新和绩效管理。围绕此方面涌现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一是公私组织合作治理的问题。韩国Young Han Chun等学者着重探讨了公组织和私组织之间的区别及其对政府行动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唐兴霖教授分析了私人部门进入轨道交通行业的可能性、政府部门监管公私合作制的必要性和轨道交通公私合作制的可行性。台北大学何彦升教授以台北市政府为例,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最佳的开发管理方式。台湾立德大学的高松根博士以世博会为例,探讨了公私合作在世博会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二是政府业务、职能重造的创新问题。中央编译局包雅钧博士认为人们应当通过政府创新研究来带动公共管理创新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徐晓林教授通过构建城市政府的职能模型、关联模型、权能模型、流程模型等来描述城市政府的视图。复旦大学的朱春奎教授则以上海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构建以服务公众为导向的警察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武汉大学陈世香教授探求在文化领域进行政府管理职能定位与组织设置改革的有效实践思路。中山大学聂勇浩老师提出运用交易费用来阐释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制度性障碍的分析框架及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若干政策方案。
其三是政府的绩效管理问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贾凌民研究员认为,政府绩效管理是深化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改革,构建一个服务、高效、民主、负责、廉洁的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厦门大学卓越教授提出公共服务绩效必须要客观评价、持续改进。云南财经大学陆宁教授等学者提出了平衡记分卡、业务流程再造体系等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结合方式,希望这些改进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华南师范大学周潭博士提出在公众与服务人员中应平衡倡导服务理念、转变并明晰公共部门的服务职能、完善公共部门基层服务人员的法规保障、探索人性化的内部管理机制。
五、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会议还就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预算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一是预算与问责、腐败问题的关系研究。中山大学马骏教授认为美国进步时代和当前中国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并据此进行了两国在两个不同时代在问责预算方面的对比研究。四川大学周敬伟教授等学者指出问责与反腐败应是执政党内部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北京大学庄德水博士提出利益冲突从情境和行为两个层面成为腐败发生的根源。
其二是公共预算管理及其对治理模式影响的问题。南开大学张光教授提出为控制政府公务人员规模必须控制财政规模、进行行政机构和编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孙玉栋教授认为政府应该通过修订预算法、政策转型和预算平衡基金的建立等措施合理的对预算超收进行安排。澳门大学的王欣、仇国平博士通过对北京市的财政管理改革的个案研究,试图考察中国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成就和不足。复旦大学的李瑞昌教授认为推行参与式预算的根本目的在于基层政权的公共管理者需要寻求各种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帮助完成公共管理任务。
其三是公共财政对公共政策、国计民生的重要影响问题。南开大学的邹洋教授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分析政府消费支出和公债发行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并考察政府收入和公债发行对政府消费支出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乐章教授发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角行为主体的不同组合在保障水平上呈现出很大差异。内蒙古大学的刘银喜博士认为取消农业税后,县乡公共财政和农村公共财务为主体的农村公共财政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
六、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开放与管理问题日益重要,在政府来说,尤其关系到政府创新、政府绩效等重要问题。为此,国家公务员局信长星副局长介绍了中国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分析了国家公务员局组建的必要性、组建情况以及主要职责,指出当前重点在于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并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兰州大学马秀玲博士深入剖析了公务员培训市场化的内在动因、市场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及解决的对策。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高公务员素质,进而促进政府治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华南师范大学的颜海娜博士系统介绍了积分制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运作模式,并对积分制管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反思以及相关的建议。澳门行政暨公职局的曾庆彬、陈思恒等回顾近年澳门公共部门的激励政策,探讨了适合澳门文化、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激励制度。澳门大学的陈建新等学者对澳门养老金改革做了简短述评,并提出了改革的一些建议。
七、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驱使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此次会议上,英国约克大学John Hudson博士以英国的经验启示为例,提出信息时代下政府议程应该如何调节效率与公平。澳门科技大学的赖嘉伟博士则以澳门为例,提出澳门政府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鼓励更多应用公司对政府之间的电子服务,并指出当前这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澳门科技大学的张涛博士分析了电子政务服务质量的维度,并探讨了电子政务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的关系。电子科技大学王晓川博士通过对风险突发时政府、媒体、公众在信息博弈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分析,探讨政府失责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风险的管控和风险社会的治理有所启示。东北大学的张雷教授提出网络多数人暴政严重损害了少数网民的基本公民权利,扭曲了网民政治心理。作为在网络社会中仍然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有责任治理网络多数人暴政问题,维护少数网民的正当权利。
八、政府管制、国家能力和公共危机治理
2008年初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雪灾,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导致的婴儿肾结石等问题,再次表明政府管制、国家能力、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意义。为此与会学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这些问题。
其一是政府管制与国家能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教授认为社会性管制是指政府制定规则以对企业等行为主体进行强制性约束与限制的管制。安徽财经大学的张会恒老师试图构建一个政府规制的供求均衡模型。中山大学黄冬娅老师从工商所的案例出发展现了以“国家”为中心理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视角。
其二是公共危机治理与国家能力问题。围绕公共危机治理“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与考察,学者们从NGO参与四川抗震救灾分析了当前中国的治理能力,指出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强化政府的行政能力;认为在危机管理中形成行政单位中跨组织、地理空间上跨区域和优势互补上跨部门的制度化“跨域治理网络”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学者们也提出在我国创建公共危机的社区治理网络所必须依托的新型组织体系、制度创新平台和整体联动战略。
九、澳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战略
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经济高速发展,步入“全球化”的急速发展趋势,据此澳门应如何发展?澳门政府应如何作为?在此次会议上,澳门、内地科研机构的学者和澳门公务员都积极献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良方,成为此次国际会议一个特色主题。
其一澳门在社会转型期的治理模式。澳门科技大学伍向豪老师认为善治战略对澳门特区政府的管治将愈加重要。澳门科技大学黄湛利老师提出了半自主非官方机构的设置,认为它对澳门行政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中山大学黎熙元博士认为澳门社团发展的特殊性是促进澳门居民国族认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澳门科技大学石永东等学者研究了如何建立澳门特区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针体系,包括对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等问题的探讨。
其二是分析澳门特区政府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澳门理工学院的鄞益奋博士提出澳门立法会需要实现“立法行政既制约又配合”的良性关系。浙江工业大学曾军荣博士等提出了澳门特区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难点在于回归前后行政架构的延续性而遗留的职能重叠问题。澳门大学李小勤博士主要集中分析市民眼中澳门政府的公共传播的效能。香港独立研究员叶永棠分析了赌业资本对澳门政府的认受性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其三是对澳门未来发展的种种建议。中山大学袁持平教授分析了澳门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多元化的政策建议。澳门大学程惕洁教授探讨了粤澳关系与珠澳合作领域中联合开放横琴岛的一个崭新思路。澳门理工学院的吕开颜博士提出美国博彩业发展对澳门博彩业发展中监管制度的借鉴。澳门理工学院的李略教授提出教育与培训对澳门的未来是最重要的问题。澳门大学的Penny Y.K.Wan等学者提出,澳门应建立一个具可持续发展和参与性的城市规划模式。
总之,这次会议集中地体现了近年来国际公共行政学界在上述九个主题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堪称一场“思想的盛宴”。它不仅对深化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将对推进内地行政改革、国际公共行政学界相互学习和借鉴以及服务型、绩效型政府的建立起到良好的作用。